什麼是所謂的天才:中國兩位諾獎獲得者楊振寧和莫言是這樣說的

​幾年前,莫言和楊振寧兩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在北京大學同一平臺發表演講,錄製了"開講"節目。在那段時間裡,主持人問了一個很有靈性的問題:眾所周知,他們兩人都獲得過諾貝爾獎,受到全世界的崇拜。我想請他們談談什麼是天才。


什麼是所謂的天才:中國兩位諾獎獲得者楊振寧和莫言是這樣說的

文人莫言謙虛地說,他認為楊振寧這樣的人是天才。他說:如果必須的話,我認為楊先生是個天才。20多歲時,他在物理學上有了重大發現。他獲得諾貝爾獎後,能夠不斷取得巨大成就,令人欽佩。此外,物理學的結果是真實的真理,而不是像文學一樣虛幻,每個讀者看到的結果都不一樣。有人說你寫得好,有人說你寫得差。所以,如果有來生,我會選擇學物理。

楊振寧的回答更具體。畢竟,他是一位資深科學家和工程師。我個人認為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他說。如果家長或老師發現孩子在某個地方有一些特殊的才能,就必須注意幫助他培養對這個領域的興趣。繼續前進,他將來會發展成為一個有用的職業。如果我們及早發現,我們就能取得巨大的成就。


什麼是所謂的天才:中國兩位諾獎獲得者楊振寧和莫言是這樣說的

眾所周知,愛因斯坦是世界公認的"天才",是近400年曆史上最偉大的科學家。楊振寧為什麼不在節目中說"我認為愛因斯坦是天才",或者以愛因斯坦為例來展示天才呢?

你應該知道愛因斯坦出生於1879-1955年。儘管楊振寧出生較晚(1922年),但他對愛因斯坦的瞭解更多。楊振寧1945年赴美留學,35歲時獲得1957年諾貝爾獎。這說明,楊振寧在愛因斯坦在世時就出名了,所以他在愛因斯坦去世一年多後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所以,對愛因斯坦有著深刻理解的楊振寧,從來沒有說過愛因斯坦是天才?

什麼是所謂的天才:中國兩位諾獎獲得者楊振寧和莫言是這樣說的

楊振寧早年在清華大學任教。在課程的最後幾節,他談到了愛因斯坦和著名的物理學,數學和化學家在20世紀的第一和中期。愛因斯坦的偉大成就有三個原因,他說

·首先,愛因斯坦的物理天賦和能力是優秀的。

·其次,他在物理學領域遇到了一個很好的機會。當時物理學界有三個不可理解的問題。

·第三:愛因斯坦是一個非常大膽的人,敢於打破規則,甚至在大學情書中經常對女友說,他對XXX理論有不同的看法。我經常說,"我不懂XXX理論,但我認為兩者之間有微妙的聯繫。"

愛因斯坦年輕時,有許多比他更好的物理學家,但由於愛因斯坦的"勇氣",他在20世紀初解決了三大物理問題中的兩個半。

楊振寧還說,在愛因斯坦之前,至少有兩位科學家已經非常接近廣義相對論的真理,但由於他們深深紮根於時間是絕對的觀念,他們無法突破障礙,最終被勇敢的年輕愛因斯坦打破。

什麼是所謂的天才:中國兩位諾獎獲得者楊振寧和莫言是這樣說的

此外,楊振寧還指出了愛因斯坦的兩個"短板":早期數學差,後期沒有成績。

雖然愛因斯坦在物理學方面有很強的基礎,但物理學與數學的關係卻十分密切。愛因斯坦對數學知之甚少,常因數學不好而陷入困境。後來,在學習數學之後,他取得了廣義相對論的成功。

對於這個問題,愛因斯坦曾在日記中說:

"我之所以在閱讀中選擇物理而不是數學,是因為我認為我的數學直覺不如物理。我分不清哪一個是真正重要的,哪一個不是數學上的。在物理學中,我能清楚地知道什麼是真正重要的。所以,我沒有選擇數學。

後來,隨著我的進一步研究(多年以後),我發現物理和數學的基本結構是密切相關的,所以我將來也會對數學感興趣。"

對於這段話,楊振寧還來到現場閱讀了愛因斯坦日記的英文原版,並告誡學生們要認真對待這段話。

什麼是所謂的天才:中國兩位諾獎獲得者楊振寧和莫言是這樣說的

對於後來不成功的問題,楊振寧說,愛因斯坦既有物理又有數學,他走了另一條路——統一場理論,這是他生命中最後25年一直致力於研究的。但愛因斯坦直到去世才有結果。他的一些論文一再被推翻,這給他的傳奇人生留下了遺憾。

談到這一點,楊潔篪說,雖然愛因斯坦晚年的許多論點都不成功,但根據近年來物理世界的變化,愛因斯坦的大方向仍然是正確的。也許他真的在物質世界找到了另一條路。

我想我們在這裡很容易找到答案。事實上,楊的心非常支持愛因斯坦。他之所以想揭發愛因斯坦的"短板",並沒有摻雜任何惡意。他只想告訴年輕人,世界上沒有上帝,也沒有天賦。如果愛因斯坦是一個完美的年輕天才,他就不會因為早期的數學而停滯不前,也不會後悔自己晚年無法突破這些障礙。

如果愛因斯坦是一個普通人,那麼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成為愛因斯坦。不是嗎?

什麼是所謂的天才:中國兩位諾獎獲得者楊振寧和莫言是這樣說的

除了楊振寧之外,20世紀著名華人數學家陳省身先生也曾說過類似於楊振寧的話,他說:我在大學期間,曾對物理感興趣,但後來我卻選擇了數學,因為我發現數學更簡單。

陳盛申先生口中的"更簡單"其實並不是說物理比數學難,而是在他看來,他更能看清學數學的真正意義,並找到那些真正重要的東西。所以,陳盛申成為了最負盛名的華人數學家,沒有之一。(這裡單指學術上的造詣。)

而陳省身先生是天才嗎?他的成功是如何做到的?

他說"當我學習的時候,我必須寫一篇論文。如果我不,我就不能畢業。所以我寫的。我寫完後,大家都說我寫的東西很重要,然後我只能繼續閱讀(畢業後)同事們正在學習的東西。我不能閒著。我得寫些結果。然後我公佈了結果。讀完結果,大家都說我寫的東西很重要。然後,不知不覺,我成名了。我不知道我為什麼這麼出名。"

什麼是所謂的天才:中國兩位諾獎獲得者楊振寧和莫言是這樣說的

西南聯合大學


參考愛因斯坦和陳省身的故事,我們方能明白楊振寧老先生的用心良苦。一個人要想在一個領域有所大成,首先要學會選擇,如果你的內心深處不能看清一個領域內哪些是重要的東西,哪些是不重要的,那麼這很有可能不是一個好的選擇。選擇錯誤,再怎麼努力到頭來可能都是白搭。


而這個世界上存不存在天才?我覺得,那些能夠洞察到普通人真正興趣所在的人,才是真正的天才。如果陳省身沒有在南開遇到姜立夫,楊振寧沒有在西南聯合大學遇到吳大猷,那麼這兩個人很有可能會淪為二流甚至三流數學家、物理學家,甚至更平凡。不是嗎?


楊振寧曾說,他在西南聯大的七年學習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階段。在這裡他學到了很多物理知識,也懂得了數學對物理學的重要性,數學基礎的建立很好,使他在以後的學習中順利進行,沒有大的困難和挫折。


什麼是所謂的天才:中國兩位諾獎獲得者楊振寧和莫言是這樣說的

那麼,為什麼楊振寧對枯燥的數學如此感興趣,以至於愛因斯坦年輕時不喜歡學習呢?

楊振寧說,有一位數學家叫劉薰宇。他是個數學家。他寫了很多通俗有趣的數學科普文章。我曾經讀過他寫的一篇關於智力測驗的文章,無意中理解了排列和奇偶排列這兩個極其重要的數學概念。原來數學可以這樣理解。從那以後,我逐漸對數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所以很容易引起孩子們的興趣。一本好書或一個好故事足以改變他的態度。(下圖為劉薰宇的數學,1948年版)

什麼是所謂的天才:中國兩位諾獎獲得者楊振寧和莫言是這樣說的

劉薰宇《數學趣味》(1948年版)

劉老先生出生於1896年的19世紀的貴州省貴陽市。他年輕時在中學和師範學校教書。1928,他赴法國深造,在暨南大學、大夏大學和同濟大學任教。盧溝橋事變後,北京淪陷,劉薰宇等教師在雲南,任教於西南聯合大學。1950年,劉薰宇調任人民教育出版社副總編輯。

西南聯合大學是當時中國集合清華、北大、南開三所大學在戰時合併而成的學校,匯聚了全國最優秀的教師和學生,其中不乏蔣夢麟、梅貽琦、張伯苓、朱自清、胡適、陳省身、馮友蘭這樣的民國大師。鄧稼先、朱光亞、楊振寧、李政道等都是當年在西南聯合大學念過書的學生。

作為民國時期一位偉大的教育家,劉薰宇對數學的研究非常熱衷,致力於使數學變得有趣,提高數學學科的吸引力,從而達到提高人民素質的目的。劉薰宇現在有三卷數學。今天,他利用雙11讀書節的標題,向大家推薦。

什麼是所謂的天才:中國兩位諾獎獲得者楊振寧和莫言是這樣說的

第一本書是《馬先生談算學》

他以馬先生的身份,有趣地講解了100多個實際問題。主要內容是:如何用圖解法解決四個算術問題。這本書可以激發孩子們對數學的理解,讓他們認識到數學不是一堆無聊的數字。

什麼是所謂的天才:中國兩位諾獎獲得者楊振寧和莫言是這樣說的

第二本書《數學趣味》

主要內容是用數學來解釋生活中的各種問題。我們說一切都是數學的。這是通過一切學習數學的最快方法。在這一點上,愛因斯坦的回憶錄還說,數學可以解釋所有基本的自然現象。

什麼是所謂的天才:中國兩位諾獎獲得者楊振寧和莫言是這樣說的

第三本書是《數學的園地》

這本書稍微增加了一些難度,主要講的是函數的概念、連續性、歸納函數、微分、積分、完備集及其運算方法的基本原理。這是一個高層次的內容,孩子們可能會覺得很難閱讀。

但只要他們慢慢地、徹底地照著書走,肯定會得到不同的結果。


因此,如果你的孩子是一箇中小學生,你可以給孩子看一本啟發了世界上最了不起的物理學家的數學啟蒙書——劉薰宇先生的三本兒童數學書,這對提高他的數學成績非常有幫助。

而且,價格也不貴。三本才69,比輔導班便宜很多。而且,輔導班上也不會有劉薰宇這樣好的老師。


點下面的橫條購買,從培養興趣開始提高孩子的數學成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