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過後,酒價會崩盤嗎?

肺炎疫情過後,酒價能否依然堅挺?回答問題之前,我們先來看看這波酒價是怎麼漲起來的:

2016年,茅臺酒率先回暖,帶領白酒行業整體復甦。這幾年GDP逐年走低,人民收入增速下滑,酒價卻莫名其妙的越來越高。

有人說是消費升級,也有人說是產能稀缺,反正酒企表現的都很瘋狂。

1

失控的茅臺

疫情過後,酒價會崩盤嗎?


茅臺幾十年如一日的宣傳“國酒”、1915巴拿馬摔怒摔酒罈為國爭光的故事、開國大典用酒以及眾多領導人的關愛,把這些與自己企業文化緊密的捆綁在一起。

2003年,茅臺酒產能突破萬噸,實現偉人囑託的同時,茅臺開始走入軍隊“擁軍慰勞”。從那以後,軍企共建成為茅臺傳統。

這些騷操作,讓茅臺看起來又紅又專,酒價也步入快車道。

2011年前後,茅臺酒供不應求,實際成交價突破2000元,甚至有人預測茅臺很快能突破5000。從那時起茅臺從一瓶酒,變身為金融產品。

2012年塑化劑事件爆發,加上2013年嚴控三公消費,茅臺價格跌到800左右。經銷商大會上,原董事長袁仁國大動肝火,要求經銷商保價銷售,不能低價擾亂市場。

有人會聽嗎?沒有……

2014年,茅臺改走群眾路線。司令員、大學教授、醫學專家開始為茅臺養肝護肝,治病強身的宣傳背書。

上波炒茅臺被套的偽茅粉,不停為茅臺搖旗吶喊,甚至有人說茅臺比偉哥功效還好。茅臺酒越陳越香,越放越放越值錢的消息更是傳遍網絡。

一張張令人血脈噴張的白酒回收價格表,讓人產生一種幻覺:發財很簡單,把錢換成酒,百萬富翁指日可待!

大眾腦海中,又紅又專的茅臺多了一個屬性:保值升值。

房住不炒、實體凋敝、股市低迷的今天,產量有限、變現方便的茅臺又成了搶手貨。經銷商、信託、黃牛,甚至普通消費者都參與到炒作中來。

2019年,白酒整體價格如脫韁的野馬,一去不回頭。面對過熱的市場,老大哥李保芳呼籲:“茅臺是用來喝的,不是用來炒的!”

有人會聽?同樣沒有……

在大眾眼裡,白酒已經不是酒,而是金融標的物。成交價像股票一樣,在各方資本參與下每天都在變,酒廠早已失去控制權。

正所謂暴漲之下沒有利空,不論任何風吹草動都能解釋成對高端酒的利好,對白酒行業的利好。每個人都等著明天把自己倉庫裡的酒變得更值錢,使得對任何利空都選擇性失明。

現在可好,茅臺四季度財報也喝醉了,利潤開始明顯放緩,同樣放緩的酒企名單很能開很長。

2

飲鴆止渴

2018年中國白酒消費量相比2016年下滑36%,消費金額卻在逐年增長。雖然中低端銷量慘淡,但高端與次高端量價齊升。

與中低端的千團混戰不一樣,高端與次高端一個蘿蔔一個坑,假如別人提價你不提,幾輪過後就出局。

白酒屬於強社交屬性產品,

無論請客還是送禮,價格越高顯得越有面子,至於酒質,從來都不是主要問題,真正懂酒的有幾人?價格事小,面子事大。

高端酒,賣的不是酒,是故事、是文化、是品味、是身份與圈層的象徵。正是由於大眾這種心裡,廠家提起價來更是肆無忌憚。

劍南春就是個例子,原本與茅臺、五糧液齊名。瀘州老窖幾番提價後,第十代瀘州老窖特曲的價格馬上就要趕超它。

隨著茅臺成交價的上移,其它酒企爭先恐後的提價,搶佔價格空白。青花郎酒更是想要彎道超車,直奔醬香第二的位子。

郎酒宣稱青花郎基酒存儲7年才上市,比茅臺還長2年。價格上炒作老酒升值概念,在郎酒攜手歌德盈香舉行的陳年老酒拍賣會上,1979年的“郎泉牌”郎酒,以36萬元的天價成交。

前些天,青花郎酒零售指導價突破1200元。郎酒說,距離茅臺2000元以上的成交價,還有很大提升空間。

原來茅臺酒以喝為主,炒作為輔,現如今整個顛倒過來,連普通消費都參與到炒作之中。以金融投資品的視角看茅臺,價格沒毛病。以酒的視角看茅臺,它的價格很玄幻,讓人根本看不懂。

其它酒企產品有這麼強的金融屬性麼?顯然沒有,但它們的價格卻緊隨茅臺而動。

一邊是不斷萎縮的市場,一邊是不得不搶佔的行業地位,不提價是等死,提價是找死。

既然價格早晚要崩,為什麼不趁行情好多掙倆錢花?

3

一將功成

疫情過後,酒價會崩盤嗎?


12月27日,茅臺酒全國經銷商聯誼會在茅臺國際會議中心舉行。全體經銷商假惺惺的宣誓說:不囤貨捂售、不捆綁銷售、不高價出售、維護客戶權益、捍衛茅臺聲譽....

幸虧老天瞎眼,否則現場真有人要遭雷劈。

茅臺經銷商賺的盆滿缽滿,其它品牌經銷商卻叫苦不迭,面對酒廠密集提價和慘淡的市場不知何去何從。

酒廠漲價很容易,一紙紅頭文件即可,終端客戶卻不買賬。經銷商兩頭受氣,利潤空間被逐步壓縮。

2016年起,白酒行業貌似整體強勢復甦,實際上卻是上次行情過度下跌的短暫修復以及茅臺受資本驅動暴漲的疊加效應。

在市場實際需求並沒有多大改善的情況下,眾多酒企不顧實體經濟低迷,消費者收入增速持續下滑的現實,盲目瘋狂提價,猶如飲鴆止渴。

第一個喝下毒酒的就是經銷商,在消化掉現有庫存後,面對莫名其妙的新價格,陷入進退維谷的境地。

繼續進貨?新價格賣給誰?不進貨?前期投入怎麼辦?剩下的返點還拿不拿?酒廠承諾的支持還要不要?

宰客沒人管你,但凡低價天價罰款就給你搞到頭上來了。和往年不同,酒價下行壓力更大,廠家的手段也更強硬了。據聽聞有珍酒經銷商,賣了總價1000不到的低價酒,結果被罰款6萬多元。

很多經銷商為業績、客戶、團隊忙忙碌碌喝個不停,年終發現除了血脂、血壓、血糖高之外,庫存、負債也高了!

今年的貨款可以貸,明年怎麼辦?其實各大酒企提價的腳步應該再快些、幅度再大些,讓經銷商早死早投胎。經銷商徹底反水的時候,酒價自然會崩盤。

年底各大酒企的經銷商大會,廠方領導都站聚光燈下面講述著今年如何飛速的擴張,臺下經銷商卻個個愁容滿面。正所謂: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

疫情結束後,希望各大酒廠再加把力,我看好你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