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筍和春筍,同樣都是筍,到底差在哪兒?

冬筍和春筍,同樣都是筍,到底差在哪兒?

圖/A Better Choice

中國人是極愛吃竹筍的。

眼下,正是冬筍季的尾巴,江南一陣淅淅瀝瀝的春雨後,竹林裡便會拱出一些毛茸茸的小尖角,春筍露頭了。

無論冬筍還是春筍,都是真正的時令美食,若不及時採收,就會變老而不能食用,一旦錯過,便是一年的等待。

全世界像中國人這樣愛吃筍的,找不到第二個,到底是什麼讓中國人如此深愛竹筍?冬筍和春筍,哪個又更好吃?

01竹筍,蔬菜第一品

筍,是竹亞科下多種植物幼體的統稱。《爾雅》中說:“筍,竹萌也。”

據《中國大百科全書·農業卷》記載,竹亞科的木本竹類植物,全世界約有900餘種(一說1200餘種),而中國有300多種。

按照竹子的種類,中國也應該有300多種竹筍,但並非所有的竹筍都能食用。有的竹筍太小,比如箬竹;有的竹筍口味不佳,比如金竹、苦竹都具有苦味;還有的雖然可以食用,但是資源量太小。

算下來,被我們食用的一共有40餘種,其中以毛竹筍和早竹筍居多。

竹筍的種類除了可以按照竹子的種類劃分,還可以按照食用筍的季節劃分為冬筍、春筍和鞭筍。

冬筍和春筍,同樣都是筍,到底差在哪兒?

圖/photoAC

中國人吃筍的歷史,可以追溯到3000年前。《詩經》中有云:“其簌維何,維筍及蒲。”可見自古以來,筍就被視為上好的蔬菜。

中國人到底有多愛吃筍呢?晉代的戴凱之著有《竹譜》,宋代的贊寧著有《筍譜》,兩本著作都統計了當時可食用筍的品種。

不僅是學術研究,《唐書·百官志》記載,唐代為了滿足宮廷食筍的需求,還設置了六品官職“司竹監”,專門種竹供筍。

在中國古代,筍不僅是一種重要的食材,吃筍也被視為一件雅事,很多文人都將食筍大書特書,吃筍不僅是舌尖上的享受,還被賦予了文化內涵。

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在《食筍》詩中,讚譽筍色似“素肌擘新玉”,味則“經時不思肉”。

冬筍和春筍,同樣都是筍,到底差在哪兒?

筍在日本拉麵中,也是不可缺少的存在。圖/photoAC

而大吃貨蘇東坡更是留下了千古名句:“無竹令人俗,無肉使人瘦。若要不俗也不瘦,餐餐筍煮肉。”

清代文人、美食家李漁,更是將竹筍稱讚為“至鮮至美之物,蔬食中第一品”,並在《閒情偶寄·飲饌部》中寫到食筍的樂趣:“筍之為物,不止孤行,並用各見其美。凡食物中無論葷素,皆當用作調和,有此則諸味皆鮮。”

02冬筍,蘊藏於土裡的鮮嫩

元代張昱曾在詩中寫道:“僧家嗜筍如嗜肉,滿腹生香貯寒玉。”這裡的筍,便是冬筍。

冬筍一般生長於農曆十月至春節前後,它藏於土中,地面上難以發現它的蹤影。要找筍的熟手,才能準確的找到冬筍的位置。

冬筍和春筍,同樣都是筍,到底差在哪兒?

冬筍。圖/騰訊新聞

新鮮的冬筍兩頭小中間大,表面有毛茸茸的鱗片,拿在手裡沉甸甸的一坨。因為深藏於土中,所以質地細密,口感幼嫩。清代文人李鬥在《揚州畫舫錄》中將冬筍列為小八珍之一。

如今,陽曆的一二月份,正是吃冬筍的好時節。無論燒、炒、燜、煮、燉,還是作為配料或是餡料,冬筍都能完美的適應。而且,冬筍還可以與其它食材的鮮味搭配,構建出獨特的美味。

冬筍最完美的CP無疑是豬肉。無論是蘇東坡寫到的“餐餐筍煮肉”,還是李漁說的“(吃筍)素宜白水,葷用肥豬”,都指明瞭冬筍的最佳搭配。

長時間的燉煮,使豬肉的油脂浸入到冬筍的體內,而冬筍的清香又中和了豬肉的油膩。在很多地方菜中,冬筍都免不了和豬肉湊成一對兒,冬筍炒臘肉、冬筍燜排骨、火腿煨冬筍、冬筍煨鹹肉……

冬筍和春筍,同樣都是筍,到底差在哪兒?

冬筍炒臘肉。圖/新東方烹飪學校

冬筍與素菜搭配,同樣可以誕生美妙的味道。江南人家有醃雪菜的習俗,雪菜切碎入鍋翻炒,再加入切片的冬筍,便是最有江南風味的雪菜冬筍。在四川,人們則用冬筍與冬菜搭配,做成乾煸冬筍。

魯菜裡也有一道冬筍的名菜——燒二冬。泡發好的冬菇肉質緊實有嚼勁,而冬筍口感脆生,二者同燒,口感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梁實秋曾寫道:“北方竹子少,冬筍是外來的,相當貴重。在北平館子裡叫一盤‘炒二冬’就算是好菜。”

筍與蘑,這種鮮上加鮮的組合不僅有燒二冬,“舌尖上的中國”還拍攝過一道燴南北。來自江南的冬筍和來自口外的口蘑千里相會,食材的融合與碰撞,給味蕾帶來新的味道與驚喜。

冬筍和春筍,同樣都是筍,到底差在哪兒?

曾登上《舌尖上的中國Ⅱ》的燴南北。圖/央視

冬筍最極致的吃法,便是李漁所說的“素宜白水”。冬筍只用白水煮熟,略加點醬油,就能體會到冬筍最原本的鮮味。

03春筍,無論口味還是顏值都在線

春節過後,二三月份,江南飄起綿綿的春雨,吃春筍的季節到了。

我們吃到的春筍,主要是毛竹筍和雷竹筍,除此之外還有箭竹筍和楠竹筍。

冬筍和春筍,同樣都是筍,到底差在哪兒?

春筍。圖/網絡

春筍細嫩清脆,口味清香,而且它不僅味道鮮美,顏值也很在線。與冬筍圓圓胖胖的一坨不同,春筍細細長長的,身體潔白光潤。古人更是借用春筍來形容女孩的手指之美。

極品的春筍當屬“黃泥拱”。“黃泥拱”是品質好毛筍的鄉間叫法,筍體埋藏在地下,春天將出未出的筍頭把黃泥拱出小包,這時候的筍就叫做“黃泥拱”。

而春筍一旦破土冒頭,身體便會開始纖維化,所以即便不是黃泥拱,也要是剛破土的春筍,吃起來才能鮮嫩無比,入口爽脆。

只不過,在城市裡肯定無法吃到最新鮮的春筍了,只能在市場上挑選相對新鮮的春筍了。挑選的時候可以掐一下春筍的根部,能掐破並且有汁水的,便是新鮮的春筍了。

冬筍和春筍,同樣都是筍,到底差在哪兒?

醃篤鮮。圖/pinterest

煨燉,春筍怎樣做都好吃。而最著名的吃法,一定是醃篤鮮。“醃”是指經過醃製的鹹肉;“鮮”不僅是鮮筍和鮮肉,還點出了這道湯特有的鹹鮮味;“篤”則是江浙方言中的象聲詞,就是小火慢慢煮的意思。

醃篤鮮的食材和製作都不復雜,只是頗費些時間。先將鹹肉、五花肉焯水,然後放到砂鍋裡,添水大火燒開後撇去浮沫,再加黃酒,在砂鍋裡慢慢“篤”。待到湯色濃稠泛白,下筍塊再“篤”半小時到一小時。最後將百葉結放入湯中,“篤”上一刻鐘,便是一碗地道的醃篤鮮了。

冬筍和春筍,同樣都是筍,到底差在哪兒?

春筍步魚。圖/浙江在線

春筍除了能與肉搭配,也能和魚鮮搭,最知名的便是春筍步魚。步魚,生活在江南的溪溝中,相貌雖不打眼,但魚肉細嫩鮮美,有形容說“步魚肉有豆腐的嫩而遠勝其鮮”。而春筍則要求是最嫩的筍。

將春筍和步魚分別過油,然後回鍋加入芡汁同炒,淋上麻油,便可出鍋。做法雖然簡單,卻最大程度呈現春筍與步魚的鮮美。春筍步魚也是1956年,浙江省認定的杭州36道名菜之一。

冬筍和春筍,同樣都是筍,到底差在哪兒?

油燜春筍。圖/網絡

讓春筍獨挑大樑也毫不遜色。將春筍切斷後焯水去除澀味,加以重油重糖翻炒,加水燜煮片刻,大火收汁,便是色澤紅亮的油燜春筍。雖然這道菜濃油赤醬,但吃起來還有這春筍特有的清香鮮甜。

春筍除了當主角,也可以擔當綠葉,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比如杭州春天的片兒川,將春筍、豬肉與雪菜同炒,加入湯汁,就是一碗鮮美的澆頭。

冬筍和春筍,同樣都是筍,到底差在哪兒?

一碗片兒川,離不了筍的畫龍點睛。圖/舌尖上的中國

筍尖也是好東西,梁實秋曾寫過,將肉絲炒筍尖摻在素什錦或是烤麩之類的裡面,別有風味。

04冬筍和春筍,哪個更好吃?

雖然是不同時節的產物,但在吃筍界,也有著冬筍和春筍之爭。有人覺得冬筍肥厚醇美為佳,也有人認為春筍爽口清香才是極鮮。

冬筍和春筍到底有什麼差別?

冬筍和春筍,同樣都是筍,到底差在哪兒?

圖/網絡

蛋白質、膳食纖維、微量元素和熱量的差別,決定了冬筍和春筍在口感和滋味上的差別。

氨基酸是構成蛋白質的基本單位,所以筍的鮮味也主要來源於蛋白質。而每百克冬筍中含有蛋白質4.2克,春筍則只有2.4克,所以同等品質下,冬筍要更鮮美一些。

筍吃起來是不是嫩,則與它體內的膳食纖維有關。每百克春筍含有膳食纖維2.8克,相比之下,冬筍只有0.8克,冬筍吃起來自然要嫩一些。

冬筍和春筍,同樣都是筍,到底差在哪兒?

人類與熊貓對竹子的愛是相通的。圖/網絡

不過春筍也有自己的優勢,微量元素含量更高,所以營養也更豐富;低熱量、高膳食纖維,可以增加飽腹感,並且更好的控制體重。

總結下來,冬筍、春筍各有各的優勢,不同的風味與口感,也決定了烹飪方式的差別,非要選一個更好吃的話,那隻能是,都好吃。

05有了這些筍,一年四季都不會錯過筍的鮮美

在江南,一年四季都有機會吃到鮮筍。

到五月份,天氣熱起來,春筍就退市了。但緊接著,另外一種筍——鞭筍也上市了。

鞭筍是毛竹在夏季生長在泥土中的嫩杈頭,因狀如馬鞭而得名。它的上市時間比較長,從五月一直可以持續到十月。

冬筍和春筍,同樣都是筍,到底差在哪兒?

糟燴鞭筍。圖/網絡

杭州有一道傳統素菜,就是嫩鞭筍加香糟,經過煸、炒、燴做成的糟燴鞭筍。

不過,囿於地域或是時節的限制,總還是有地方不容易吃到鮮筍。乾製、罐頭和醃製成為人們保存筍最常見的手段。

經過烘烤、晾曬製成的筍乾,大大延長了筍的保存時限。因為筍的品種和部位不同,筍乾又有多種細分,最知名的當屬玉蘭片。

冬筍和春筍,同樣都是筍,到底差在哪兒?

玉蘭片。圖/網絡

玉蘭片是冬筍的乾製品,因為色白、微曲,酷似玉蘭花瓣而得名。在北方餐館的後廚,玉蘭片屬於高檔乾貨。著名廚師大董曾寫過,在他學徒的上世紀80年代,發制玉蘭片的活兒,都得師傅們親自來做。

還有的筍乾甚至可以幹吃。梁實秋說:“還有所謂‘素火腿’者,是大片的制煉過的幹筍,黑黑的,可以當作零嘴啃。”

冬筍和春筍,同樣都是筍,到底差在哪兒?

圖/wilsonbuy

超市裡還有一種清水筍,它是根據罐頭原理製成的。在製作過程中,要經過預煮、整形、調酸等多個工藝步驟,筍的風味折損較大,只要還有選擇的話,不建議選擇這種筍。

除了乾製和罐頭,另一種古老的保存手段——醃製,不僅延長了筍的保存,更為筍添加了不同的風味。常見的如紅油筍片、泡椒筍片等等。

冬筍和春筍,同樣都是筍,到底差在哪兒?

酸筍。圖/網絡

當然,醃筍的巔峰一定是屬於酸筍的,畢竟螺螄粉有了酸筍才有了生命。

- The End -

文 | 衛奕奕

封面圖 | A Better Choice

[1]《冬筍的青蔥歲月》,美食與美酒

[2]《糟燴鞭筍的傳說與演變》,烹調知識

[3]《“蔬菜第一品”——竹筍》,中國食物與營養

[4]《冬筍薦盤香更美》,食品與健康

[5]《方罐清水筍的加工工藝》,食品工業科技

[6]《中國食用竹筍的種類和形態鑑別》,中國烹飪研究

[7]《中國人的竹筍食用及其文化意義》,農業考古

[8]《筍》,梁實秋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