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空見慣的行為背後暗藏危機,這個習慣你我可能都中招


司空見慣的行為背後暗藏危機,這個習慣你我可能都中招

在國內蔓延的這場新冠肺炎疫情,牽動著我們每個人的心,而我們的一些行為或許也會對病毒的傳染存在著潛在危險。

當我們正在大街上走著,忽然只聽到"嗬~噗~"的一聲,痰液應聲落地,在排隊時,或者在等車時,經常會見到這樣的場面,有的人吐完後,習慣性地用腳在痰上用力一抹……

這個畫面簡直不忍直視,但也許是見怪不怪了,這種行為已讓我們變得麻木不仁。然而這種司空見慣的行為背後卻暗藏著太多的危機。

司空見慣的行為背後暗藏危機,這個習慣你我可能都中招

“禁止隨地吐痰”的告示

一口痰液通過空氣蒸發,就會讓過路人揹負感染風險,一口痰相當於細菌的"培養基",可能"駐紮"著成千上萬的病毒和細菌,包括大腸桿菌、葡萄球菌、肺炎鏈球菌等。   

痰液中的細菌對外界的抵抗力是十分驚人的。比如,葡萄球菌耐乾燥可達數月,加熱到80攝氏度,過30分鐘才能被殺死;結核桿菌在乾燥痰中可存活6-8個月,黏附在塵埃上能保持汙染性達8-10天之久;而非典流行的罪魁禍首——冠狀病毒能在痰裡存活30多個小時……這些病毒和細菌多與人體呼吸道疾病相關。如果痰液被吐在陰暗的角落裡,痰液中的細菌會存活1-2個月。

其實,痰液中含有的這些細菌本身並不可怕,可怕的是隨地吐痰的行為,給整個環境所帶來的健康隱患。病人痰液中的病菌擴散到空氣中,會在空氣中漂浮數小時,很容易造成一人傳染數人的可能性。痰液中的致病細菌主要通過空氣傳播,因此甲某在某地吐了一口痰,100米之外的乙某也會被禍及。此外,痰液還可能被動物攜帶傳播。

司空見慣的行為背後暗藏危機,這個習慣你我可能都中招

向隨地吐痰說不!

當健康的人呼吸到不乾淨的東西時,這些東西在人體的呼吸道中經過特殊"處理",最後會通過咳嗽被排出體外。所以即便是身體健康的人,他們吐出的痰也是不乾淨的。

隨地吐痰營造的是一種致病的高危環境,威脅著所有人的健康,特別是免疫力低下的高危人群。如老年人、抵抗力先天低下者、癌症患者、白血病患者、糖尿病人、兒童、殘疾人等。

司空見慣的行為背後暗藏危機,這個習慣你我可能都中招

拒絕隨地吐痰

既然隨地吐痰的危害如此之大,為何這種不良行為卻始終無法得到遏制呢?我們國內有很多的衛生城市,還有一些文明城市,按理說這類城市就不該出現隨地吐痰的行為,而現實卻給了我們一記狠狠的耳光,這多少有些諷刺意味吧。事實上,這是一種壞習慣,準確地說是惡習,同時也可以說是現代文明的頑疾。

去過新加坡的人都會被其城市整潔優美的環境所折服,而有些人也可能領教了新加坡冷酷嚴苛的法律,比如:隨地吐痰有可能被處以最高500新元(約合人民幣2500元)的罰款或在勞動法令下受罰或兩者兼施,不允許直接吐在垃圾桶裡,要吐在紙上,包好再扔。

司空見慣的行為背後暗藏危機,這個習慣你我可能都中招

網友曬出的在新加坡隨地吐痰的罰款單

國內一些城市已經將"不隨地吐痰"行為列入文明公約,如果公眾不能自覺做到這一點,個人認為新加坡的做法確有其值得我們借鑑的地方。

點滴小事應從我們每個人自身做起,好的行為一定要堅持,堅持住了就能成為好習慣。家長一定要為孩子樹立榜樣,因為孩子天生愛模仿,不管好還是壞。所以家長一定要自己養成好習慣,身體力行,言傳身教,如此就不用擔心孩子養不成好習慣。好習慣會陪伴孩子的一生,也會影響孩子的一生。好習慣是孩子一生的財富,會讓他們終身受益。

司空見慣的行為背後暗藏危機,這個習慣你我可能都中招

不隨地吐痰從幼兒抓起

"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不隨地吐痰,看似小事的一個行為,卻是公民有素養的一個表現,更是人類文明的一大進步。讓我們行動起來,文明城市、文明社會、文明中國靠你、靠我、靠大家,健康城市、健康社會、健康中國為你、為我、為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