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程序開發者走上前線 推出戰“疫”新武器

與時間賽跑,跟病毒較量。當一線醫務工作者抗擊疫情時,網絡戰線上,一場沒有硝煙的新經濟數字戰“疫”正在全國打響。2月10日的國務院新聞發佈會上,民政部基層政權建設和社區治理司司長陳越良發出一個號召:“能不能開發一個服務社區軟件,提供給社區工作者,這比捐十個億還管用!”

可以看到的是,疫情之下,人們比任何時候都需要“大數據+雲”的數字化賦能,從小程序直播火神山建設到上線同程出行大數據乃至雲辦公、在線問診等小程序的開發,2020年初以“數”戰“疫”的加速升級戰已經打響。

新武器:技術開發者走上站疫一線

此次抗擊疫情,有業內人士看作是數字技術第一次大範圍應用於應對公共衛生事件。1月31日上線的微信小程序“四川群防快線平臺”便是典型。

該應用主打的“精準識別人員流動”和“上報周邊疑似感染人員”功能一經上線,便引發了網友熱議。

小程序开发者走上前线 推出战“疫”新武器
小程序开发者走上前线 推出战“疫”新武器

四川群防快線平臺

打開小程序,能看到的是自主申報、線索徵集和網上服務三大功能。該項目技術開發團隊優特雲CEO陳寧告訴紅星新聞,四川群防快線應用主要運用大數據等現代技術手段,按照聯防聯控、群防群控思路推出的一款微信小程序。

從功能上看,平臺提供個人疫情防控信息自主申報、在線自測問診、可疑疫情線索上報、違規行為舉報、便民服務、權威信息發佈等在線服務,實現最大限度地儘早發現患者、精準推送疫情防護等信息。

家住成都高新區的羅女士告訴紅星新聞記者,半個月來她使用四川群防快線平臺的頻率接近每天三次,“本週我就上傳了一條本小區違反防控規定的舉報。”羅女士還表示,目前已將小程序推薦給了10多個朋友,希望多開發一些這樣的疫情服務小程序。

開發背後:與疫情的時間爭奪戰

當大眾對疫情服務小程序需求大增時,背後必然是一場開發者們與疫情的時間爭奪戰。

小程序开发者走上前线 推出战“疫”新武器

優特雲團隊

“時間、時間還是時間。”採訪中陳寧對紅星新聞記者坦言,最難的就是時間。為了讓項目早上線,第一個版本從需求收集整理、原型設計、開發測試,到資源準備上線,只用了3天。”

“因為是為疫情服務,面對需求多、時間緊的情況,我們沒有做任何動員工作,技術團隊全員自願報名參與。”陳寧說,正月初三團隊接到項目建設要求後,便立即開視頻會議部署任務、分配工作、研討難點,最終交出了滿意的答卷。

陳寧翻看最新數據後告訴紅星新聞記者,截至2月11日0時,平臺訪問量已突破270萬次,收到違反防控規定舉報將近700條。

陳寧說,這些都依託騰訊雲生態提供的各種雲資源服務、產品套件、安全等標準化組件產品支持,騰訊雲團隊提供實時在線技術支撐,幫助團隊快速了實現產品開發。

公開資料顯示,此前騰訊宣佈設立的15億元“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綜合保障基金”中,2億元便是戰疫開發者公益聯盟資金池,這筆資金將為服務商和開發者提供資金和資源支持,幫助他們為政府部門、醫療機構等快速開發疫情服務小程序。

專家觀點:互聯網下半場或將加速發展

“四川群防快線平臺”團隊僅僅是千萬個疫情服務小程序開發者之一。

騰訊、微脈、微醫、阿里健康、醫聯等一批互聯網企業在線上構建了另一條疫情“虛擬前線”,免費提供在線義診服務。百度、平安科技、科大訊飛、曠視科技等公司推出AI智能客服機器人,阿里利用AI算法將確診時間從“8小時”縮短到“半小時”……

可以看到,全國開發者網絡馳援背後,還是一場關於“大數據+雲”的加速升級戰。

數字化抗疫,在國家信息化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電子政務專家汪玉凱看來,通過對出行信息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可以對人員流動進行精準防範。藉助大數據對疫情進行防控,對整個社會而言是當務之急。而從上海到成都,各地也在結合當地實際,利用大數據技術賦能。

紅星新聞注意到,2月5日,成都高新區便梳理形成了《成都高新區新經濟科技賦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應用場景城市機會清單(第一批)》,向社會各界提供疫情防控新經濟科技產品及能力供給清單,讓新經濟企業的高新科技產品助力疫情抗擊。

而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李蘭娟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也提到,利用大數據、信息化的手段更好地發現傳染源。我們現在的科研、技術方面的能力水平,是“非典”時期不能比的。

疫情之下,互聯網下半場或將加速發展,高榕資本看好數字化進程,在本次疫情的防控過程中,以大數據、AI為基礎的數字化治理和線上服務被進一步實踐應用。例如用於追蹤、定位疫區外流人員,控制疫情擴散以及輿情監控等。公共治理對更智能、更高效的信息化系統剛需顯著。

疫情之下,不論是從物資救助等“硬救助”上,還是從信息傳播、大數據挖掘等“軟服務”方面,互聯網企業都正在用實際行動實踐著“科技向善”。

紅星新聞記者 郭晶晶 楊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