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中最堅挺板塊崩了!醫藥股連續兩天殺跌,你的牛市信仰還在嗎

疫情中最堅挺板塊崩了!醫藥股連續兩天殺跌,你的牛市信仰還在嗎

昨日滬指衝高回落站上2900點,此前收穫五連陽的創業板則表現疲軟,高開低走,收盤小幅下跌。吃酒喝藥行情有所分化,白酒概念大漲且漲幅居前,醫藥板塊則連續兩日調整,其中醫療服務處理概念大跌,消毒劑、口罩、超級真菌等前期大漲板塊紛紛大跌。

疫情中最堅挺板塊崩了!醫藥股連續兩天殺跌,你的牛市信仰還在嗎

消息面上,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官方網站2月11日上午發佈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最新情況顯示,全國新增病例繼續大幅下降,湖北新增確診病例連續5日下降,湖北以外地區新增確診病例連續7日下降。疫情好轉,一照難求而被大幅炒作的口罩防護板塊降溫,板塊指數下跌3.84%,欣龍控股、奧美醫療多股跌停,諾邦股份、新綸科技、藍帆醫療等跌幅居前。不僅口罩概念股,其他抗病毒概念也多數大跌。

醫藥股是上週的市場熱點,在疫情影響下股價極為堅挺,但在本週卻連續兩天殺跌還批量跌停。短期受疫情影響業績提振的醫藥股,需警惕需求回落和估值過高的風險。


醫藥行業分化是未來常態,關注被情緒錯殺的機會

對於醫藥股的投資邏輯,市場上已有分歧。有機構認為,後續醫藥股的投資機會仍然值得關注。中期來看,醫療需求只會推遲,但總量不會減少,重點關注疫情過後業績邊際改善的企業。長期來看,醫療衛生費用的投入會繼續加大,醫藥板塊值得重配。

也有一種觀點認為,隨著疫情狀況好轉,口罩生產線,部分地區停售藥房感冒藥和退燒藥都對醫藥股造成負面影響。並且覆盤非典時期醫藥股的漲幅與業績增速,目前已有部分醫藥股被過度炒作,股價回落只是早晚的事情。對於如何看待近期醫藥股的調整與投資機會,華炎投資基金經理方翀、濱利投資基金經理梁濱、百創研究部肖春城、名禹資產基金經理王友紅、云溪基金投資總監陽勇等私募觀點如下。

華炎投資基金經理方翀在接受私募排排網採訪時表示,隨著疫情發展出現緩和的跡象,醫藥股開始出現分化和回調,部分短線博弈資金開始撤退,但畢竟前期資金介入較深,加之口罩、防護服以及其他醫療資源缺口依然較大等客觀因素存在,所以醫藥板塊裡與疫情相關的結構性機會仍然會有,但板塊波動幅度會加大。板塊的短期行情進入尾聲,後市對於醫藥板塊的投資,隨著疫情影響慢慢減弱,基本面情況以及帶量採購等政策因素也需考量。

濱利投資基金經理梁濱表示,受疫情的影響一些所謂的疫情概念股被資金連續爆炒,從現在的市場信息看,能夠有效對抗疫情的藥物A股上市公司裡基本沒有,大多都是屬於題材炒作且短期漲幅巨大,隨著疫情逐漸的控制,一些疫情題材股出現了連續的調整也屬於正常,這類個股建議迴避。一些真正受益的醫療設施和醫療服務完全沒有上漲,甚至還出現了下跌,被市場錯殺未來可積極關注。

百創研究部肖春城向私募排排網介紹,分化一直是近幾年醫藥股的主旋律。近期醫藥股回調更確切地說叫做疫情醫藥概念股的回調,導致回調的因素包括,一方面受短期疫情刺激,一些抗病毒概念,醫療防護概念,核酸檢測概念等漲幅較大,但疫情給這些公司帶來的利好有限,更多的是一些短期刺激。回顧03年SARS疫情中,疫情概念股受疫情刺激先揚後抑,最終還是迴歸公司的質地所對應的估值。另一方面,某些醫藥核心資產因為受疫情短期影響,在上個禮拜出現了一定的跌幅,存在一定的情緒錯殺,資金有挪倉回補需求。

肖春城進一步表示,雖然此次疫情的嚴重程度超預期,但是以全國人民的抗疫決心與效率,估計疫情過不了多長時間會緩和。站在當前時點,依然看好醫藥產業鏈上的有核心競爭力的資產,去偽存真,擁抱醫藥核心資產錯殺帶來的機會,摒棄短期概念炒作。

名禹資產基金經理王友紅也指出, 醫藥板塊受益於新冠肺炎的爆發帶來的需求快速擴張,股價出現了明顯上漲。近期全國防控新冠肺炎工作取得進展,直接受益於疫情的板塊出現調整屬於正常現象。如果後續疫情得到控制,這部分公司的調整仍將延續。

云溪基金投資總監陽勇表示,疫情短期會影響市場情緒和節奏,但A股在回調後,無論是相對海外金融資產,還是相對國內其他投資資產,都將更具吸引力,疫情改善是反彈的信號。本輪調整將是優質資產良好的配置機會。具體來看,由於經濟發展的中長期趨勢不受短期疫情影響而改變,方向類資產科技和消費將是持續的配置主線,短期可階段性佈局超跌板塊。消費升級、產業升級、以及受益於市場集中度提升的行業龍頭都是值得關注的方向。


孕育千億市場,在線醫療市場空間巨大

在線醫療能免除面對面的接觸或集聚高危人群,在流行性傳染病爆發期能幫助有效解決用戶多方面的痛點。短期而言,在線醫療項目招標會受到疫情影響。但長期看來,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在線醫療企業表現突出,一方面培養了廣大民眾對在線醫療的認識,提高了民眾對於在線醫療的認可度,另一方面刺激政策方加快在線醫療領域的建設。截至目前,阿里健康、好大夫在線、平安好醫生等多家互聯網醫療服務平臺為患者提供免費問診。

國家衛健委也在2月8日發出通知,各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要充分發揮互聯網+醫療服務優勢,進一步完善“互聯網+醫療健康”服務功能。與此同時,工信部正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在線醫療”“數字健康”方面的應用,加大5G等基礎設施在醫療系統的佈局,推動醫院信息化、醫療設備智能化、在線平臺便捷化。

遠程醫療是特殊應用場景剛需應用,市場空間巨大。疫情爆發後,各大在線問診平臺的流量都出現爆發式增長。東興證券還表示,2018年,在線醫療行業中國市場規模達到491億元,2020年預計接近千億元。

在此次疫情的催化下,在線醫療是否已經具備長期投資價值?

對此,名禹資產基金經理王友紅表示,在線醫療的確可以解決部分就診需求,是線下醫療的有益補充。特別是在目前疫情爆發的情況下,在線醫療需求旺盛,存在明顯的投資機會。受益的標的主要是醫療信息化相關公司,以及互聯網巨頭的旗下的平臺型醫藥電商。

華炎投資基金經理方翀

認為,在線醫療的潛力是巨大的,但目前就診仍需去醫院,這就帶來了交叉感染的風險。未來,隨著5g和人工智能的加持,在線醫療有望從簡單的在線問診向實質的遠程治療方向發展,包括推進整個醫藥的智能配送,這樣就可以減少人們醫院就診時交叉感染的風險。但在線醫療要順利的推進,還需要法律法規等制度來規範,目前仍然處於萌芽階段,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因此,作為一種新興的服務模式,在線醫療依然前景可期,未來會和傳統模式形成互補,更好滿足百姓醫療需求。

濱利投資基金經理梁濱表示,新冠肺炎疫情仍在發酵,與此同時,伴隨著冬季流感的高發,線上問診需求呈現出幾何級的爆發,就像2002年的SARS病毒培養了人們從網上購物的習慣,從而催生了淘寶和京東的發展。長達數月的疫情過後,這些只是權宜之計的消費行為或將演變為固定消費習慣,將長期利好在線醫療行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