杉杉股份:被低估的鋰電材料“集大成者”

近日,寧德時代發佈公告稱,公司已與特斯拉簽署協議,向其供應鋰離子動力電池產品。利好消息傳來,A股鋰電池板塊迎來估值修復行情。Wind數據顯示,最近7個交易日,鋰電池指數從最低3368.65點,一路上漲至2月11日的3909.52點,漲幅達到16.06%。

作為鋰電池領域的行業龍頭之一,杉杉股份則在近期漲勢更勝,股價從2月3日12.14元/股,一路上漲至2月10日的15.59元/股,漲幅達到28.42%。有機構指出,長期以來,杉杉股份都是被市場低估的鋰電材料“集大成者”,在其於近期實現產業完全轉型後,上漲空間已經打開。

明確主業後站上“風口”

上述機構提及的產業完全轉型,具體體現在杉杉股份於2月4日發佈的公告。根據公告,公司擬以1.68億元轉讓所持杉杉品牌運營股份有限公司48.1%股權,轉讓後持股比例降至19.37%,杉杉品牌公司不再並表。

此次轉讓表明,以服裝起家的杉杉股份徹底轉型為以鋰電材料為主營業務的新能源公司,實現產業完全轉型。

回顧杉杉股份發展歷程,市場的普遍記憶是上世紀90年代,杉杉西裝品牌紅遍大江南北。1996年1月8日,杉杉股份登陸深交所,成為當時中國第一家服裝企業上市公司。

此後,隨著服裝行業的競爭加劇,杉杉股份開始了轉型之路。1999年,杉杉股份成立杉杉科技,正式向新能源行業的轉型,佈局鋰電池負極材料領域。

得益於公司實控人鄭永剛在公司轉型之初對“實業報國”的堅持,在自修內功終於等來新能源“風口”後,2013年,杉杉股份的新能源產業收入已經超過了主業服裝產業。隨後,杉杉股份進一步深入新能源領域,開始研發鋰電池的正極材料和電池的電解液,並且開始嘗試自主研發鋰電池。

經過20載耕耘,公司已在上海、寧波、長沙、郴州、東莞、廊坊等地設有多家生產企業和1家研究院,併成為了鋰離子電池正極、負極及電解液領域世界最大的鋰電材料綜合供應商。

根據《2018 年中國鋰電池行業年度競爭力品牌榜單》,公司在國內正極材料、負極材料、電解液領域排名分列第一位、第二位和第四位,名列前茅。

實際上,在特斯拉“帶火”A股一眾概念股的當下,杉杉股份正在快速獲得市場關注。2月10日,特斯拉上海工廠復工,不僅推動特斯拉股價一度重回800美元/股,也幫助有著“特斯拉概念股”的一批A股小夥伴迎來上漲。其中,杉杉股份當天大漲7.81%,正是市場對於公司鋰電池“成色”的最佳認可。

市場人士普遍認為,隨著特斯拉上海工廠開工的不斷推進,已經成為鋰電材料龍頭的杉杉股份有望真正受益。

全產業佈局下的“展翅齊飛”

目前,作為鋰電池領域的集大成者,杉杉股份在鋰電池材料領域全產業鏈佈局,具備核心競爭力。公司業務圍繞“規模+優質客戶+成本控制”佈局,通過產能釋放擴大生產規模、通過產品技術迭代牢牢把握核心客戶、通過佈局上游企業有效控制成本。公司的控股子公司杉杉能源負責運營正極材料業務,憑藉在鈷酸鋰領域的先發優勢,杉杉連續5年排名中國鋰電正極材料行業競爭力品牌榜第一位。

同時,公司在正極材料的創新與研發方面不遺餘力。在該領域,公司科研實力雄厚,已有授權專利80項,其中發明專利30項,實用新型專利50項消費類。

公司的負極材料業務同樣圍繞“規模+優質客戶+成本控制”的模式佈局,包頭一體化項目逐步投產,將打破產能瓶頸、有效降低生產成本、鞏固行業地位,通過硅碳負極等新產品研發,把握核心客戶資源。

數據顯示,受益於動力電池裝機量大幅提升以及積極開發海外客戶的戰略,2019年上半年,公司負極業務實現銷售量2.27萬噸同比增長 55.19%,其中海外客戶銷售量同比增加了167%。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包頭一體化項目投產,有望打破公司負極材料的產能瓶頸,提升盈利能力與市場份額。此前,公司受困於前端產能的不足,終端產能無法充分釋放。

電解液方面,公司擁有東莞、衢州兩大基地,產銷規模穩居行業前列。2019年4月,公司1萬噸電解液產能順利投產,產能提升迎合了電解液市場需求的 快速增長。

多項業務同步推進的同時,杉杉股份還未雨綢繆,佈局上游鋰鈷資源,保障原材料穩定供應,從而獲得產業鏈優勢,有利於提升上市公司的整體盈利能力。

鋰電池板塊上漲有“鋰”

杉杉股份整體業績的向好趨勢,還有著來自行業發展的強烈支撐。雖然鋰電池板塊已經完成一波上漲,但是更多機構認為,鋰電池板塊目前估值依然偏低,鋰電池板塊還將繼續迎來估值修復。

同時,除了特斯拉在上海建廠,鋰電池板塊的利好消息此起彼伏。日前,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研究團隊發表了一項新型鋰離子電池技術,使電動汽車充電短短10分鐘就能行駛200英里至300英里,且充電2500次不會出現容量問題。

與此同時,德國計劃將電動車補貼從每輛3000歐元提高至4500歐元,增幅50%。補貼提高將加速德國汽車電動化,目前德國汽車年銷量約340萬臺,電動車銷量6萬臺左右,滲透率只有1.7%。

迴歸到中國本土,儘管目前車市處於寒冬之下,但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依舊強勁。其中,動力電池是新能源車輛核心部件之一,佔比成本比例較高且具備較強的市場競爭力和市場價值,而我國作為全球最大的鋰離子電池製造國,隨著新能源汽車受到熱捧,相關產業規模也不斷擴容。

作為行業龍頭,杉杉股份不斷增長的“體量”,就是整個產業持續向上突破的代表。目前,杉杉股份已經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鋰離子電池材料綜合供應商,在正極材料、負極材料、電解液等領域均名列前茅,現有產能正極材料 6萬噸、負極材料能8萬噸、電解液4萬噸,規劃產能包括長沙10萬噸正極材料項目和包頭10萬噸負極材料一體化項目。

當然,產業規模不斷擴容的同時,優勝劣汰也在同步展開。川財證券就指出,隨著新能源汽車的補貼退坡,產業鏈將進入洗牌期,本土電池廠商、材料企業、

整車企業優勝劣汰、強者恆強。川財證券判斷,上游鋰電材料行業將進入加工費模式,產能規模、成本優勢、與優質客戶的綁定情況是三大核心變量,也是決定鋰電材料企業能否在洗牌期中勝出的關鍵因素。杉杉股份在正極材料和負極材料領域具備先發優勢、規模優勢和客戶資源優勢,市場空間將被進一步打開。同時,杉杉股份持有寧波銀行、稠州銀行、洛陽鉬業等優質公司的股權,財務彈性極佳,無懼行業寒冬。

聯訊證券也在行業展望報告中指出,對鋰電池板塊而言,2019年補貼退坡影響行業增速,未來強者恆強趨勢明顯,高端產品受益低端產品產能過剩。板塊出現大漲行情可能性較低,但建議投資者把握優質龍頭的反彈機會,推薦估值相對合理的鋰電材料板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