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當前,如何洗手不傷手?


疫情當前,如何洗手不傷手?

手是接觸物體最多、最容易被汙染、最容易受傷和最外露的部位。飯前、便後洗手,是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佩戴好口罩、正確洗手,也是當前防範新冠病毒感染的重要環節,作為防控新冠病毒感染疫情的基本措施,親們你都做到了嗎?都做正確了嗎?

疫情當前,如何洗手不傷手?

其實,吃飯前後、方便前後,都應該洗手。此外,下列情況也應注意洗手:在離開工作場所之前;觸摸過公共物件,如錢幣、電梯扶手與按鈕、公共電話及門柄後;直接或間接接觸眼、鼻、口,如刷牙之前;處理食物前;接觸傷口之前、後;當手被呼吸道分泌物染汙時如打噴嚏及咳嗽後;護理病人前、後;與人握手之後(當下建議以互不接觸的方式問候),也都應該注意及時洗手。從外面回到家後要先洗手,再脫口罩和外衣,之後還應該再洗手。

疫情當前,如何洗手不傷手?

2月6月,中華醫學會皮膚性病學分會發布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疫情防控階段的皮膚清潔、消毒與護理規範》,並指出“在當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疫情下,單純用自來水清洗皮膚是不夠的,需要利用清潔劑的溼潤、滲透、乳化、發散等多種作用使病毒脫離皮膚進入水中,再經清水反覆沖洗而去除”。

疫情當前,如何洗手不傷手?

有些人,尤其是孩子洗手,只是在水龍頭下衝衝或是把肥皂泡衝乾淨就結束沖洗,甚至有人是用洗臉盆洗手,或多人合用一盆水洗手,這樣,達不到手部清潔的目的。在當前特殊時期,更是要注意正確地洗手,推薦七步洗手法。

目前手部清潔用品包括肥皂、洗手液或免洗洗手液及一次性溼紙巾等。其中肥皂的清潔效果最好,溼紙巾的效果要差些。購買洗手液時,應慎重選擇;免洗洗手液雖使用方便,但對皮膚的刺激性相對較強,幼兒及敏感膚質者不宜使用,且應注意使用期限及有效期。此外,用洗衣粉或洗潔精代替肥皂洗手,通常達不到理想的清潔效果,還會對皮膚造成傷害。

疫情當前,如何洗手不傷手?

洗手之後,最好用乾淨的一次性紙巾或毛巾擦乾雙手,或待其自然吹乾,並注意及時塗抹潤膚劑護手。不能全家共用一條擦手毛巾,這樣很容易造成二次汙染及交叉汙染。公共場所如衛生間裡的烘乾機,要注意定期清潔、消毒,以防汙染。此外,在洗手過程中,同時用肥皂清洗水龍頭並用清水沖洗乾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