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中受挫的旅遊住宿業 或許迎來了最好的轉型期

17年前,據國家旅遊局統計,受到非典疫情影響,當年全國旅遊行業收入損失約為2768億。而今年,考慮到每年旅遊收入的不斷增長,旅遊業內人士普遍預測,今年新型冠狀病毒對旅遊業的衝擊,會呈指數增長,首當其衝的,便有旅遊住宿業。

根據恆大研究院《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分析與政策建議》顯示,2019年春節假期,全國旅遊接待總人數4.15億人次,同比增長7.6%,將實現旅遊收入5139億元,按照這一增速,預計2020年春節旅遊人次將達4.5億,而此次疫情的到來,使得2020年同期增長戛然而止,據簡單估算,旅遊市場5000億收入將被凍結,其中旅遊住宿業作為旅遊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所受影響之大可想而知,有酒店店主直接表示:“經營了10餘年的酒店,從來沒有遇到過這樣的大災難。”

經濟型連鎖酒店首當其衝,大考已經到來

從酒店供給結構來看,我國酒店市場供給仍呈現“金字塔型”,經濟型酒店依然保持主體地位,並處於持續增長的勢態,因而經濟型連鎖酒店品牌無論從體量或收入而言,都是此次疫情中影響較大的一個。

2003年非典疫情過後,在一定程度上淘汰了業內抗風險能力弱的的單體酒店,和一部分實力較弱的連鎖酒店品牌,並且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旅遊供給側服務質量的提升。在當時的酒店行業內,單體酒店因抗風險能力差而被淘汰,同時部分高星級酒店因房間數過多,導致空置率過高,成本損失無法彌補而遭遇致命的打擊,而過去的十餘年中,大型複合連鎖經濟酒店的快速發展在此時找到了機會,間接影響了經濟型連鎖酒店品牌的擴張速度。然而相比於2003年,此次NPC疫情對經濟型連鎖酒店的考題驟變,又一波行業洗牌即將來臨。

轉型期即將來臨,機會在哪裡?

此前,經濟型連鎖酒店多因硬件設施老化、服務提升滯後而受到詬病,與之對比的是,2019年中端型酒店的增速明顯躍升,達到25.2%。隨著經濟水平提升,中產階級的崛起,不僅帶動了消費水平的升級,亦使大眾消費趨勢呈中端化發展,中端酒店的發展空間帶來了資本上的想象空間,這一市場需求也正在倒逼經濟型酒店品牌的轉型和迭代。

以國內經濟型酒店佔比較大的7天酒店品牌為例,除7天連鎖酒店外,“7天優品”等緊貼市場消費升級需求的品牌也相繼推出,目前已有400+門店遍佈全球眾多城市。從2014年開始,7天優品就已走出國門,在德國、奧地利、意大利、泰國、馬來西亞等國進行佈局。新升級品牌7天優品Premium也以優質舒服的產品,搭配簡約時尚的設計,滿足消費者“用有限預算,享受更多品質”的需求,搶佔優質商旅高端經濟型酒店市場。而此次NCP疫情,也給了7天品牌梳理總結和修煉內功的時間。

疫情終將過去,酒店品牌應如何迴歸?

2003年7月,經過3個月的非典疫情“速凍期”,僅是攜程這一平臺,非典結束當月,酒店預訂量便增長200%,非典後的第一個五一黃金週,酒店預訂量增長500%。基於以上事實,有理由相信此次疫情平緩後,酒店行業將迎來壓抑性消費爆發。尤其針對品牌化規模化連鎖酒店,因其具有更強的抗風險能力,因此如何修煉內功,在疫情之後更好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成為和抗擊疫情同樣重要的工作。

據7天酒店品牌CEO張沛表示:“此刻7天酒店同樣也戰鬥在戰疫的第一線,部分門店暫停營業以保證員工及住客安全;同時調用了約82家酒店7000多間客房,用於援助一線防疫醫護人員住宿需求,和政府徵用需求。自1月20日以來,7天酒店便全面從門店管理、住客安全等多方面採取防疫行動,積極主動制定應急防疫措施,也迅速響應國家政府號召,主動減免湖北地區加盟店管理費,緩解加盟商經營壓力。”他還強調:“這些舉措的實現,得益於品牌多年規模化運營管理、完善的後臺服務體系的優勢,讓7天品牌擁有難以比擬的抗風險能力。7天酒店將始終有條不紊的積極應對疫情,積極努力地調整,不斷提升的服務質量和住客滿意度,盡最大努力降低疫情影響。”

如前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發言人(IMF)格里.賴斯日前表示,中國經濟體量大,有資源也有決心有效應對此次疫情。中國政府非常重視疫情的管控,已經提高了在公共衛生服務和預防領域的支出。必要時,中國也有足夠的財政空間來採取行動。此次疫情的影響必將只是暫時的,酒店行業也將“春回大地”。作為國民經典經濟型酒店品牌,7天酒店將全力做好準備迎接未來業績增長,堅持“聚焦住宿的本質,迴歸品牌的初心”,在硬件與軟件上加強升級速度,通過睡眠空間、洗漱空間等酒店住宿核心功能的迭代,引入人工智能技術打造更便捷、智能的住宿體驗,讓消費者住得安心、放心。我們也相信,這一系列的舉措,也會幫助7天酒店品牌持續立足市場、保持增長。

關注同花順財經微信公眾號(ths518),獲取更多財經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