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麥哲倫星雲的旋轉星跡

大麥哲倫星雲的旋轉星跡

這並不是一張模糊的圖片,它清晰地展現了不斷旋轉的大麥哲倫星雲——銀河系最大的衛星星系。哈勃太空望遠鏡最初測定了該星雲的旋轉。天文學家利用蓋亞衛星的詳盡數據製作了這張圖。蓋亞十分準確地測量著恆星的位置,因此其連續測量數據能夠顯示出此前未觀測過的恆星的細微運動。這張圖實際上展現了大麥哲倫星雲中數百萬顆恆星的微弱星跡,也呈現了它們順時針旋轉所圍繞的中心——該星雲中央棒狀結構的頂部附近。大麥哲倫星雲在南部天空中十分顯眼,它是一個小型旋渦星系,比它更大的銀河系和更小的小麥哲倫星雲的相互引力使它出現扭曲。

大麥哲倫星雲的旋轉星跡

這片美麗的宇宙雲團距離地球約1500光年,它的形狀和顏色彷彿一顆藍色的知更鳥蛋。其跨度約3光年,位於南部天爐座中。NGC 1360被視為一個行星狀星雲,目前正處於一顆衰老恆星演變過程中的短暫末期。圖中可以看出,NGC 1360的中央是一個雙恆星系統,很可能由兩顆白矮星構成,它們比太陽小、但遠比太陽熱。強烈的不可見的紫外線把電子從周圍氣團中的原子剝離出來。此圖呈現的NGC 1360主要是藍綠色調,源自電子與雙電離氧原子重組而產生的強烈的光熱發散。

大麥哲倫星雲的旋轉星跡

在銀河中心存在許多奇點。錢德拉天文臺捕捉的X射線圖中,這些紅色圓圈對應著十來個黑洞,它們是一些雙星系統的成員。黑洞雙星系統是太陽質量的5到30倍,在距離銀河系中心約3光年的範圍內聚集,也是超大質量黑洞“人馬座A”的所在之地。黃色圓圈對應著X射線源,它們可能是較小的中子星或雙星系統中的白矮星。單獨觀測,黑洞是不可見的。但作為雙星系統的一部分,它們從正常的伴星吞噬物質併產生X射線。由於和銀河系中心距離遙遠,錢德拉只能觀測到這些黑洞雙星系統中較亮的點狀X射線源,而那裡應該也存在許多較暗的X射線光源,但尚未被探測到。

大麥哲倫星雲的旋轉星跡

大星系可通過吞噬小星系而變得更龐大。我們的銀河系也會出現同類相似的現象,即,利用自身引力把離它太近的小星系收為己有。事實上,這種現象在宇宙中很常見。波江星座中,兩個星系正陷入一場輸贏已定的引力之爭中。它們分別是已出現扭曲的螺旋星系NGC 1532和矮星系NGC 1531(中心偏右)。NGC 1531規模遠小於前者,註定會失敗。這張圖展現了NGC 1532的正側面,其跨度約10萬光年。

大麥哲倫星雲的旋轉星跡

龐大的蜘蛛星雲中央蘊藏著活躍氣體構成的巨大氣團、長絲狀的昏暗塵埃以及異常巨大的恆星。這片區域有一個星團,其中的恆星如此密集,天文學家曾以為它們只是一顆恆星。這個也名為R136或NGC 2070的星團位於圖片中心的正上方,擁有大量熾熱的年輕恆星。這些恆星的活躍光線不斷讓星雲中的氣體發生電離,與此同時它們的高能粒子風吹起泡狀氣團並形成複雜的絲狀結構。蜘蛛星雲也稱為劍魚座30星雲,是人類已知的最大的恆星形成區域之一,每隔幾百萬年就會出現異常強烈的恆星形成活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