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抑鬱症的多特是如此強大,“小人物”身上有我們很多人的影子

今天晚上21:00,斯諾克世界大獎賽決賽將在多特和羅伯遜之間展開冠軍爭奪。

儘管今晚的主角是連續3站排名賽進決賽的羅伯遜,但容我對42歲的多特唱下讚歌,為他,也為了那些使這項運動更具感染力的人。

“老兵”多特

格萊姆多特,蘇格蘭球員,1977年生人,1994年轉職業。一轉眼,多特42歲了,在職業賽場也摸爬滾打了26個賽季,算是這項運動的“老兵”。作為1992年英國19歲以下業餘錦標賽冠軍和1993年蘇格蘭業餘錦標賽冠軍的多特,轉職業初期並不似業餘時期那麼順利。相比他的老鄉麥克馬努斯排名早早竄到前16(僅用2年並列歷史最快),多特顯得“穩紮穩打”很多,直到2001年他才首次打進世界前16,這似乎為他並不順的生涯奠定了基調。

走出抑鬱症的多特是如此強大,“小人物”身上有我們很多人的影子

除去本次世界大獎賽,多特此前9次打進排名賽決賽,不過只拿下了2座冠軍,其中有2次被打了1-9,幾乎被橫掃,還有1次世錦賽決賽被奧沙利文多贏了10局。好在多特有世錦賽冠軍護體,他在2006年對艾伯頓的決賽中,在15-7領先情況下以18-14贏下了比賽,用時竟超過了1985年戴維斯與泰勒世紀爭黑那場,成為了當時結束最晚的世錦賽決賽(後被希金斯和塞爾比打破)。就這樣,多特第一個排名賽冠軍竟然是世錦賽冠軍,人生直接走向了巔峰,讓為之奮鬥終生的吉米懷特和覬覦已久的丁俊暉默默地擦了把辛酸淚。隨後的賽季,多特又拿下了中國公開賽,世界排名也飆升至第2。

巔峰到谷底,仍屢敗屢戰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正當多特意氣風發之時,卻遭遇了接二連三的家庭變故

。先是他岳父蘭比——被多特稱為“第二個父親”罹患癌症病故,蘭比是多特小時候的斯諾克啟蒙人(還在蘭比家練球的時候勾搭上了人家16歲的閨女),也是他轉職業後的經紀人。岳父去世不久後,多特妻子懷孕被檢測出有卵巢癌風險,使其飽受壓力。雖最終確定相安無事但不幸的是妻子又流產了。一系列的打擊使得多特患上了嚴重的抑鬱症,其後在賽場上連輸了15場,排名迅速下跌直到跌出前16。

經過一段時間的恢復,多特狀態好轉,並在2010年世錦賽第3次闖入決賽,雖然13-18輸給了羅伯遜,但是為他信心的重建起到了巨大作用。8年後,多特又重新殺進排名賽決賽,雖然在德國大師賽和單侷限時賽陸續敗北,但多特屢敗屢戰的精神著實令人欽佩。

準度在線的多特,誰能抵擋?https://www.ixigua.com/i6791001929058091534/

本賽季的多特,年齡雖漲,但已連續2站排名賽殺入半決賽了,而且最近依靠

近乎BT的單顆球準度圈粉無數,為他加油!

奮鬥中的眾生相

多特的勵志值得讚賞,但他的榮譽不算差,畢竟有世錦賽冠軍打底,比起下面的球員可好多了。

安東尼漢密爾頓,1971年生人,世界排名最高第10。征戰職業賽場27年後,以45歲高齡拿下生涯首座也是唯一一座排名賽冠軍——德國大師賽,是史上奪冠第4高齡選手,僅次於雷里爾頓(50、45)和蒙喬伊(46)。現世界排名第50。

走出抑鬱症的多特是如此強大,“小人物”身上有我們很多人的影子

安東尼漢密爾頓

馬克金,1974年生人,連續20年位居世界前32,最高排名第11。在職業賽場打了26年後,42歲的他才在北愛爾蘭公開賽拿下首座也是唯一一座排名賽冠軍。現世界排名第43;

馬丁古爾德,1981年生人,曾因照顧病重母親跌出職業,早期還兼職倫敦一所娛樂場所荷官,後因背疾放棄。就這種情況下,“半工半讀”的古爾德在13年後德國大師賽取得生涯重大突破,這座冠軍也是對其努力付出的最大回報。現世界排名第57。

喬佩裡,1974年生人,早期生涯平淡,直到第11個賽季才殺進前16,最高排名達到第8。在兢兢業業打了23年後,喬佩裡在PTC總決賽拿下生涯唯一一個排名賽冠軍。此前,喬佩裡曾險些因強制性脊柱炎

放棄了斯諾克,好在熬過了那段痛苦時光。

馬修塞爾特,1985年生人,早期生涯籍籍無名,曾跌出職業好幾年,只因是奧沙利文的球伴被熟知。生涯戰績平庸,最高排名第20。生涯第18年,終於在半雞肋賽事印度公開賽拿下冠軍。現世界排名第28。

邁克爾喬治歐,1988年生人,塞浦路斯小人物。職業生涯跑了十幾年龍套,終於在2018年單侷限時賽奪得這個被大牌們嫌棄的賽事冠軍,賽前排名只有第79位。因為奪冠,排名後來最高升到第46位,現在排名49,如果喬治歐不奪冠,他將是斯諾克芸芸底層球員典型代表。

大衛哈羅德,1966年生人。與上邊幾位奮鬥到職業晚期才有所突破的選手相比,哈羅德正好相反,他屬於出道即巔峰。1993年亞洲公開賽,剛轉職業第3年的哈羅德一飛沖天,賽前排名

僅93的他一路打敗眾多高手殺喬佩裡,進決賽,最後爆冷奪冠,成為史上至今奪冠排名最低的選手。然後就沒有然後,即便再沒有達到如此高峰,哈羅德仍然為第二座冠軍又征戰賽場23年。

這些選手奮鬥了好歹有回報,那些仍然為冠軍、為理想還在奮鬥的人更值得尊敬。

小人物也有自我

與大牌球星獎金大把、風光無限不同,多數球員只能打斯諾克混口飯,有很多職業球員早期都是一邊兼職一邊打球的狀態,但他們都堅持了下來,有些人甚至挖掘了潛力,打出了高光,點燃了生涯。可能於他們個人來說,只是做了一件再平常不過的事情,但對於那些懷揣斯諾克夢想的業餘球員來說,他們可算是照亮前程的微光,不夠耀眼,但足夠掃清黑暗

下面這篇文章介紹了部分曾經兼職過的球員信息,感興趣的球友可以查看。

這些在困頓中堅持前行的人,正仿若是我們中多數的小人物。其實哪有什麼英雄,都是肉生凡人,做到了極致便可無愧於自我,也許還能給他人以鼓舞。

走出抑鬱症的多特是如此強大,“小人物”身上有我們很多人的影子

@所有小人物,談理想太大,做好自己,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