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日本人给我们开了个诗词大会,我们何以作答?

<strong>疫情当前,注意防护 -- 关注平台,天天阅读不虚度

<strong>请点关注,生活就是风格。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这是日本舞鹤市给友好城市大连捐赠抗疫物资时写在箱子上的话。


这一次,日本人给我们开了个诗词大会,我们何以作答?

这首诗出自出自唐代王昌龄的《送柴侍御》,整首诗是

“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意思是:沅江的波浪连接着武冈,送你不觉得有离别的伤感。你我一路相连的青山共沐风雨,同顶一轮明月又何曾身处两地呢。

顺便说一句,上一次引用这首诗的,是2006年第一次回到福建祭祖时的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


日本人给我们开的诗词大会,第一场应该是前两天,日本汉语水平考试事务所捐赠给湖北两万个个口罩和一批红外体温计,物资外包装的标签上写着八个字: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


这一次,日本人给我们开了个诗词大会,我们何以作答?

这句话出自盛唐时,日本遣人来中国学习佛法。当时的日本长屋亲王命人制作了一千件绣着“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寄诸佛子,共结来缘”偈语的袈裟,赠送大唐的高僧们。

鉴真大师披着这件袈裟,为偈语所感动,遂发愿前往日本传法,传下中日友好交流的佳话。


这一次,日本人给我们开了个诗词大会,我们何以作答?


其实,“山川异域,风月同天”这句诗对中国人来说不能算陌生,在扬州大明寺鉴真纪念堂前就有这块石刻。


这一次,日本人给我们开了个诗词大会,我们何以作答?


可惜许多中国人,却是第一次听到这句诗。


紧接着,日本医药NPO法人仁心会等四家机构联合捐赠给湖北的物资上面写着: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出自《诗经·秦风·无衣》

这一次,日本人给我们开了个诗词大会,我们何以作答?

这一次,日本人给我们开了个诗词大会,我们何以作答?

原文是: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这一次,日本人给我们开了个诗词大会,我们何以作答?

这首诗的意思是:

谁说你没有军装啊?我分明与你同穿一件长袍!国王发兵要打仗时,修整好我们的戈与矛,我与你面对同一个敌人。

谁说你没有军装啊?我分明与你同穿那件衬衫!国王发兵要打仗时,修理好矛和戟,我与你同把敌人歼灭。

谁说你没有军装啊?我与你同穿那套罩衣!修理好铠甲与兵器,我同你一道去杀敌。

这是战士们慷慨、勇敢、互助的请战书,被秦人记录了下来,流传成鼓舞斗志的诗歌。


今天,日本富山县捐赠给辽宁的物资上,直接原创了一首中文诗:

“辽河雪融,富山花开。同气连枝,共盼春来。”


这一次,日本人给我们开了个诗词大会,我们何以作答?

“同气连枝”出自南朝梁·周兴嗣《千字文》:“孔怀兄弟,同气连枝。”比喻亲生的同胞兄弟。上一次看到这句话,还是在金庸的小说里。


东京第一时间从东京防灾储备中拿出十二万套防护服送到湖北,东京都知事向湖北省接受中国记者采访时,特意说了四个中文字“雪中送炭”,她说“在有困难的时候,大家要互相帮助”。


这一次,日本人给我们开了个诗词大会,我们何以作答?

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发视频中为武汉加油,并再度提到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他还表示,不会忘记2011年日本地震时,中国对日本的帮助。


这一次,日本人给我们开了个诗词大会,我们何以作答?


东京池袋的游园会上,14岁的日本女孩身穿旗袍,在寒风中连续站立十二小时,为武汉募捐,捐一千日元就送一瓶爱心蜂蜜。在她的身后,还是用毛笔郑重写下的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这一次,日本人给我们开了个诗词大会,我们何以作答?

这一次,日本人给我们开了个诗词大会,我们何以作答?


疫情当前,困难之中,日本人不仅送来了救命的东西,还送来了温暖雅致的中国诗句。

汉语之美,竟被外国人用的如此贴切、如此极致。

反观我们,除了“武汉加油!”“中国加油!”“出门打断腿,还嘴打掉牙!”“厉害了,我的X!”“狠抓落实”“深入贯彻”“三个XX”“四要八不要”“带节奏”“硬核”“给力”这些词句之外,还能有哪些把母语用好的范例?

在这之前提起日本用得最多的是“虽远必诛”;

老是怀疑别人要对自己使坏,坚持“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还有“XX挺住”“多难兴邦”“今夜我们都是XX人”“坚决战胜”这些词,真的,希望再也、再也、再也不要有机会用了。


为什么现在买书越来越容易、查资料越来越方便,4岁小朋友的英文单词量都超过美国人,教育资源随手可得的情况下,大学程度的网民却只能用有限的“你妈死了”来骂人、“卧槽”“牛逼”来赞叹、“好嗨哟”来抒情、“我太南了”来哭惨?


当官员只会念言之无物的套话、新闻主播只会厉声呵斥“不要脸”,发言人只会说“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时候,小学生的手抄报、高考的作文题,乃至网络上的留言板,就都充斥了大量空洞、粗鄙、虚伪的语言。

我们确实有电视上充满声光电的“诗词大会”,为了表演而背诗,为了考试而背诗,唯独生活里没有诗。

这一次,日本人给我们开了个诗词大会,我们何以作答?

日本人在援助箱上写的那些诗句,为什么打动人?日本人也不是个个都懂汉诗,他们是请教了懂汉语的研究者,用心地挑选了他们认为最恰当、最治愈的话写给了我们。


因为,文字之美,美在真诚,美在走心。而华丽堆砌的辞藻和大喊大叫的口号,从来都不会给人力量。

你连自己说的时候都不相信,怎么能令别人相信?

这一次,日本人给我们开了个诗词大会,我们何以作答?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日本人赠我们如此多诗,我们是不是得回应几行呢?我斗胆挑了几句,供收到日本援助的组织答谢选用。

这一次,日本人给我们开了个诗词大会,我们何以作答?

“已过才追问,相看是故人。”

出自明代吴伟业的《遇旧友》。

擦肩而过才发现,原来是你啊老朋友。


这一次,日本人给我们开了个诗词大会,我们何以作答?

“古路无行客,寒山独见君。”

出自唐代刘长卿的《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相访》。

古道上没有来往的行人,在这荒凉的山村唯独见到您这位老友不辞辛苦来看望我,何等的喜出望外。

这一次,日本人给我们开了个诗词大会,我们何以作答?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

唐代张九龄的《送韦城李少府》,《全唐诗》里的。

只要我们愿意彼此了解,再远的距离也不成问题。

是啊,何况一衣带水这么近?


“天台立本情无隔,一树花开两地芳。”

清末出生的诗人巨赞法师的诗,这两句也是他在灵隐寺送给日本僧人的。


“若知四海皆兄弟,何处相逢非故人。”

南宋诗人陈刚中《阳关词》。

五湖四海都是兄弟,无论在哪相逢,无论在何地相逢,并不一定非要是以前的朋友,都应该像兄弟一样亲密。

这一次,日本人给我们开了个诗词大会,我们何以作答?

“此去与师谁共到?一船明月一帆风。”

唐代韦庄的《送日本国僧敬龙归》。这首诗是晚唐时期,日本因唐朝国内动乱,停止派出遣唐使,开始往回撤侨了,敬龙便是这些僧人中的一个。他归国时,在中国结识的好朋友韦庄为他送行。

这首诗全文是:

扶桑已在渺茫中,家在扶桑东更东。

此去与师谁共到?一船明月一帆风。

扶桑在渺茫的大海那边,而您的家还在更远的地方。这次回日本,谁与您共到呢?但愿明月陪伴您,一帆风顺地回到您的家吧。

这一次,日本人给我们开了个诗词大会,我们何以作答?

这句应该是日本撤侨时,送给他们的话。


抛砖引玉,我们一起来在留言里写诗回赠日本友人吧,顺便把我们落下的功课补起来,除了优美的汉语,还有善意、文明、包容、内省。


希望这一切过去后,我们能记住该记住的一切。


希望樱花季来的时候,我们已经能在日本、在武汉,自由地欣赏樱花。


这一次,日本人给我们开了个诗词大会,我们何以作答?


山深未必得春迟,处处山樱花压枝。

桃李不言随雨意, 亦知终是有晴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