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醫學生留武漢提取病毒核酸:面對疫情,是什麼讓她留下來?

“作為一名醫學生,我不管自己能出多大力,是希望能為這個戰役貢獻出自己的一點力量。”說這話的是一名叫郝鶯歌的姑娘,她是新鄉醫學院的一名大四學生。


女醫學生留武漢提取病毒核酸:面對疫情,是什麼讓她留下來?

郝鶯歌參與到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役是偶然的。她大四實習是在武漢的一家公司,臨近回家之際,武漢爆發了這場疫情。公司動員員工希望他們可以在關鍵時刻留下來,沒想到,郝鶯歌在看到公司的動員後就主動退票留了下來。

她是檢驗專業,所以她就參與到了冠狀病毒的核酸提取。工作很辛苦,一天要不間斷呆在實驗室6個小時,要出來1400多個樣本,中途還不能上廁所。


女醫學生留武漢提取病毒核酸:面對疫情,是什麼讓她留下來?

一個大學未畢業的學生,面對這種時間緊任務重的工作,沒有絲毫退縮,而是義無反顧的往前衝。她難道不知道自己面臨的危險幾率會加大嗎?難道不想念家中的父母雙親嗎?甚至不參與其中大概也不會有什麼問題,畢竟尚未畢業。

但是這些在郝鶯歌面前都不是問題,她統統挺住了。她坦然自己從未後悔留下來,因為這是“醫學生的使命感”。

因為自己當初學醫,是許下過誓言的,誓言中說:我決心竭盡全力除人類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維護醫術的聖潔和榮譽,救死扶傷,不辭艱辛,執著追求,為祖國醫藥衛生事業的發展和人類身心健康奮鬥終生。


女醫學生留武漢提取病毒核酸:面對疫情,是什麼讓她留下來?

她的這番話,讓人看到了一個醫學生的使命感,其實更是一種責任感,正是這種責任感,讓她在危險面前毫不猶豫地留了下來。

責任感讓她可以快速地讓做出判斷和決定。這是孩子人生當中不可或缺的能力。一個有責任感的孩子,註定會走的更長遠更順遂。

2

之前在蔡少芬的微博上看到過她女兒下廚的照片。

照片中的小包子只有6歲,她的個頭比灶臺高不了多少,但是從她拿刀切菜和炒菜的姿勢中就可以看出,這一定不是她第一次下廚,姿勢熟練,動作嫻熟。


女醫學生留武漢提取病毒核酸:面對疫情,是什麼讓她留下來?

出去下廚做法,蔡少芬還讓兩個女兒在破布中根據自己的喜好去縫製玩具。


女醫學生留武漢提取病毒核酸:面對疫情,是什麼讓她留下來?

兩姐妹還做過烘焙。一個打蛋液,一個裱花,配合默契,最後做出來的餅乾也是賣相十足,味道香甜。


女醫學生留武漢提取病毒核酸:面對疫情,是什麼讓她留下來?

更別提飯後收拾碗筷,洗碗擦桌子了,這些都是孩子們的日常生活。


女醫學生留武漢提取病毒核酸:面對疫情,是什麼讓她留下來?

蔡少芬自己對於對孩子們的做法,有自己的見解,她說:做法是最簡單的鍛鍊,擔心她們受傷這種心理肯定是有的,但其實,柴米油鹽也是一種成長和修行。


女醫學生留武漢提取病毒核酸:面對疫情,是什麼讓她留下來?

這不僅是父母的修行,更是孩子的修行和成長。因為孩子在這種家庭小事的參與過程中,會體會到父母的不易,從家庭小事中,會讓孩子滋生出一種責任感,這種責任感會伴隨孩子一生。

正如海姆•G吉諾特在《孩子,把你的手給我》中說的一樣: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就是要在跟他們有關係的事情上讓他們有發言的機會,如果必要,讓他們自己做出選擇。

孩子責任感的培養不是一蹴而就,培養他們的這種品質,需要從小開始。

讓孩子參與到家庭事務當中,責任感會在孩子的心中慢慢生根、發芽、開花和結果。

責任感會讓孩子在以後面臨困難險境時,能夠有勇氣往前走,而這些孩子吃過的苦,受過的傷,終將成為孩子一生的財富。

3

還記得那個留學兩年就花掉200萬的男孩嗎?

男孩當時在國內學習成績不理想,父母都是“望子成龍 望女成鳳”的心態,所以就送他去了新西蘭學習,當時唸的是預科,父母希望他預科結束後,可以繼續在新西蘭讀大學。


女醫學生留武漢提取病毒核酸:面對疫情,是什麼讓她留下來?

想法是美好的,願望是甜蜜的。可是男孩在國外並沒有像父母想象中的那麼用功讀書,他只是把用功的地方用到的打遊戲當中。

所以,當兩年都過去的時候,他連預科的畢業證都沒有拿到,而這期間的留學花費更是高達200多萬元。

男孩對於花費巨資讀書這件事毫不在意,甚至在父母把他又轉入國內讀書也毫不珍惜,沒讀兩個月,就不聽任何人的勸告,一意孤行的回到家中。


女醫學生留武漢提取病毒核酸:面對疫情,是什麼讓她留下來?

回到家中之後,他的生活中就完全只剩下了遊戲,就連吃飯都需要奶奶一口一口的喂,更別說做家務和運動了。而他和父母之間的聯繫,除了要錢之外,別無交流。

他並未想過這兩年間他的花費需要父母怎樣的付出才能夠得到,因為在他眼裡,這些本就是父母需要為他付出的。

法國思想家盧梭在《論教育》中這樣說:你瞭解什麼辦法可以讓你的孩子痛苦嗎?那就是,讓他想要什麼就有什麼。

這種過渡的給予,其實就是一種無下限的溺愛。你給他的越多,他得到的就越多,日後他想你索取的就也會越多。總有一天,他的索取會超出你能給予他的能力範圍,那個時候你的拒絕,對他和你自己造成的雙重傷害會更大。


女醫學生留武漢提取病毒核酸:面對疫情,是什麼讓她留下來?

這種教育下的孩子,別說責任感,甚至連一絲絲的滿足感和感恩都不會有。因為這樣的孩子沒有一點責任感,所以他毫不例外地在長大後就成了巨嬰。

4

孩子本就是一張白紙來到這個世界,父母怎樣培養、引導,就成為一個孩子是否具有高素質高能力的關鍵所在。那麼,孩子的責任感需要怎樣培養呢?

第一,父母正確引導。

正如蔡少芬教育孩子一樣。雖然她已經是大明星,並不缺錢,家務育兒都可以讓別人來代替,但是她仍然堅持在育兒的過程中,讓孩子們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女醫學生留武漢提取病毒核酸:面對疫情,是什麼讓她留下來?

父母通過這樣的引導,讓孩子從小就明白,哪些事情是自己能力範圍內要承擔的,而孩子通過父母的正確引導,也就養成了負責任的好習慣。

第二,讓孩子承擔後果。

假期兒子在家,我有一段時間要加班,根本無暇照顧他,只能讓他中午過來和我一起吃食堂。

一天他吃完飯興沖沖地回去了,不一會我就接到他的電話,讓我給他送鑰匙。我拒絕了,丟三落四的毛病剛好趁此機會給他去掉。


女醫學生留武漢提取病毒核酸:面對疫情,是什麼讓她留下來?

他見我十分堅持,只好又來一趟取鑰匙。從此以後,只要出門他都要再三檢查。

只有讓孩子承擔後果,他才會有壓力,才會養成責任感。

第三,讓孩子多參與家庭事務。

一個單親媽媽靠開出租車掙錢養孩子,可是孩子卻整體圍著網吧轉,不回家也不學習。

媽媽希望孩子能夠早日迷途知返,後來她想到了一個辦法。當孩子晚上和週末有時間的時候,她就帶著孩子出車。過了一段時間,孩子去網吧的次數也慢慢減少了,因為他看到了媽媽掙錢的不容易。


女醫學生留武漢提取病毒核酸:面對疫情,是什麼讓她留下來?

雖然媽媽掙錢不易,但是還是用心帶自己,供自己上學,這是媽媽的責任感,孩子也在這樣的過程中,學會了責任擔當。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父母希望孩子以後能夠成功走的長遠,必要的時候就要對孩子狠心一些,因為只有讓孩子有壓力,才會適時地培養出孩子的責任感,因為責任感真的必須有意而為地培養。

和所有父母共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