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的媳婦活成"驢",不是婆媳魔咒,是種豆得豆

當前有些農村女孩找對象,要彩禮,條件是一要買,二要少。

要買,就是在縣城以上的城市買住房;

要少,是在婚後要當少奶奶。

庚子年春節前,在網上也看到,有貼子說,大批在外務工的少奶奶們要返鄉過年了。

所謂少奶奶者,就是不但吃穿要講究,而且不幹家務,不做飯。

那麼日常家務由誰擔當呢?自然是當婆婆的操勞。

如今我國總人口中男女比例失調,男多女少,女孩稀者為貴,彩禮大漲,娶個媳婦,動輒幾十萬元,甚至上百萬元,要兩代人多少年的血汗難以湊積。

三十年的媳婦活成

因娶妻不易,生怕生變,得而復失,自然要捧著敬著,怎敢不以少奶奶相待?

所以就苦了當婆婆的,任勞任怨的婆婆就有了一個專屬名詞:"私有驢"。

聽了私有驢這名詞,甚是耳熟。遙想三十年前,一位醫生講過,有個農村漢子找他治病時說:"醫生,你是不知道,我這病全是叫人給氣的。"

醫生說:"為啥事能氣成這樣?"漢子說:"我在田裡鋤地,快鋤到地頭時,見兩個過路的年輕女子,坐在我地頭休息。我聽見一個女孩說::'有人給介紹個對象,人長的漂亮,各方面條件都算不錯,就是那人他媽太年輕,我要是到他家,那婆子得多少年也死不了,所以我心裡犯難,沒有答應他。'另一女子說:'你傻呀?為什麼不答應,婆子年輕好呀,等你過了門,就當私有驢使她!'我聽那兩個女子這麼說,就氣病了。"

醫生說:"人家過路的說話,你生什麼氣呢?"

漢子說:"醫生,你是不知道,我媳婦對我媽,就是像她們說的那樣使喚的!"

事情過去了三十年。民諺說:千年的古路走成河,三十年媳婦熬成婆。想來,當年那使私有驢的,如今己經變成了被人使的私有驢了。

三四十年間,使驢者變成了驢,若這樣演變下去,今日使驢者不是也終究要變成驢嗎?這一循環往復的現象,不值得今人深思嗎?

其實,民間對這種社會現象,早有自省。

民諺說:"房簷滴水點點照。","老貓臥屋簷,輩輩往下傳。"意思是說,在一個家庭裡,一輩人的作為、品德、倫理道德,都會傳給下一代,以至代代相傳,生生不息。

筆者曾見過一件真事。有一個家庭,當公爹的鰥居多年,含辛茹苦把獨子養大,娶了個惡媳婦卻虐待公爹。

有一年除夕吃餃子,當公爹吃了一碗又去剩餃子時,媳婦把勺子奪了。

公爹在除夕晚上,一根麻繩拴在自家門口的棗樹上,吊死了。全村人為之扼腕嘆息。

若干年後,惡媳婦熬成了婆,兒子娶了個比婆婆更惡的媳婦,不但虐待她,還時常拿她曾逼得公爹上吊的事數落她,說:"看見了嗎?門口的棗樹還在,有本事,你也吊一個去!"


三十年的媳婦活成

那當年的惡媳婦,如今的受氣婆婆,果然在一個晚上,吊在了那棵棗樹上。對此,全村人都說:"該!"

三四十年間,使驢者變成了驢,所不同的是,當年那個就醫的漢子,會因為自已的妻子虐待母親而氣病,如今使驢者變成了驢,她們養大的兒子,就不會再生氣,因為耳濡目染,習慣成自然了。

難道這使驢者變驢的循環往復現象,就沒有辦法終止嗎?有的,唯一的辦法是樹立良好的家風。

尊老愛幼,是中國人的傳統道德,"孝"字便是"老"頭"子"尾,標誌著"我養你小,你養我老"這是孝道的核心,也是倫理道德的核心。

在一個家庭裡,長輩們勞苦一生,即使是老了,他們也有個"一長一短"的願望,那便是,年歲大了,無力從事家中的主要勞動了,也要從事儘可能多的輔助勞動,幫助正在為生計打拼的子女,這個幫助子女的時間越長越好;實在要靠子女贍養照料,這個時間壓縮得越短越好。

這"一長一短"的願望,有利於家庭的發達。這不僅有物力上的,也有精神上的因素,因為人老了都會明白"床前百天無孝子"的道理。

至於晚輩,既要有親情,也應存養育之恩。貓狗識恩,何況是人?

三十年的媳婦活成

其實,老年人對於晚輩,在物質上並無過多要求,有一哲理說:"萬惡淫為首,論跡不論心,論心世上無好人;百善孝為先,論心不論跡,論跡貧家無孝子。"

所謂孝,也就是知道尊重老人,盡心而已。媳婦雖不在夫家長大,既為人婦,理應與丈夫擔當起共同的責任。

這樣的家庭成長起來的子女,耳濡目染,也會形成良好的品德,形成良好家風,世代傳承。

建立良好的、高尚的家風,是改變日前使驢者終變為驢的惡性循環的唯一途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