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論對策題如何從快速找到答案?

在申論考試中,提出對策題是高頻考點,單獨出現的頻率雖然不高,但小至概括歸納題,大到作文書寫,都能找得到它的身影。此外,提出對策能力一直都是從事機關工作的必備能力,但提出對策題又恰恰是考生們的“短板”。在實際做題過程中,大部分考生因為缺乏相關工作經驗或做題技巧欠缺,導致難以提出有效的對策或建議。如何才能夠使所提對策符合題目要求呢?

下面,我們就一起來揭開提出對策題的神秘面紗吧!


申論對策題如何從快速找到答案?

一、直接對策

直接對策指的是材料中出現的做法或建議,在作答時必須優先提煉,同學們在查找要點時,需重點關注以下這三個方面:

1、標誌性詞彙。

此類詞彙有:應該、需要、要、應當、必須、建議、呼籲、號召等,此外還應關注一些動詞,如採取、提高、建立、健全、完善等,以上詞彙後面一般都是跟著直接對策,因此,在做題時找到這些標誌性詞彙是快速定位對策要點的不二法寶。

2、權威人士的講話或政府文件內容。

權威人士主要包括:政府部門的領導幹部、專家學者、成功人士、項目負責人等。政府文件內容主要是指由中央或者地方出臺的政策規定、指導意見等。

3、其他地區或國家的成功做法或經驗。

當材料在指出問題之後,有時並沒有給出相應的解決對策,而是展示了其他國家針對類似問題所採取的做法。在做題過程中尋找直接對策時,也需對此給予足夠的重視。

申論對策題如何從快速找到答案?

二、間接對策

其次,在閱讀材料時,發現材料中並沒出現表示直接對策的詞語或句子,只是反映出了有關問題或是對造成該問題的原因進行分析。此時,就需通過對問題或其原因進行推導得出相應的對策。

1、問題推對策。

例如:材料所反映問題為:設施落後。推導對策:完善設施。

再如:材料所反映問題為:組織管理混亂:替跑、倒賣參賽資格,形成灰色鏈條,擾亂秩序,帶來風險和管理難題。推導對策:提升組織能力:專業化管理運營,強化規則意識;加強監管,打擊黃牛,加大懲處力度。

2、原因推對策。

例如:造成管理混亂的根本原因為:市場準入不嚴,經營限制不足;此時可推導出現相應的對策為:嚴格市場準入,多元化設置經營限制條件。

因此,在通過材料中的問題或導致問題的原因推導相應的對策時,需注意保留原文關鍵詞,以使對策的針對性更強。

申論對策題如何從快速找到答案?

三、自創對策

當材料中的直接對策和間接對策都無法解決全部問題且剩餘作答字數較多時,還需同學們結合生活和工作經驗自擬對策,此時為避免對策出現“假大空”,所提對策應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下面給同學們提供一些考試中的常見對策表述,大家可以積累使用:

(1)制度層面——建立健全相關制度。增加制度建設的規範性、普適性,建立可持續性管理體系;

(2)監管、監督層面——有關部門應加大監管、監督力度;充分發揮新聞媒體的輿論監督作用;鼓勵群眾參與監督,拓寬投訴、舉報的渠道,建立長效監督機制等;

(3)思想、意識、觀念層面——加大宣傳/引導/教育力度,加強入戶宣傳,加強培訓學習,開展學習講座等;

申論對策題如何從快速找到答案?

(4)資金層面——提供資金保障。加大財政投入,政府給予財政補貼和政策傾斜;引入社會資本,尋求政企合作,進行融資;尋求政府支持,爭取銀行無息低息貸款;成立村民合作社,鼓勵村民聯合入股經營,籌集資金。

(5)人員、人才層面——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積極引進外來人才,提高人才福利待遇,營造良好工作環境;加強對本地人才的培養力度,組織人才外出培訓,學習先進經驗;購買社會服務,聘請專家,提供技術支持,開展講座培訓,提升專業素養。

小結:今年的國考尤其注重對提出對策能力的考查,有可能會成為接下來的考查趨勢,因此,還請同學們對此類題型給予足夠的重視。

點擊文末鏈接,查看更多幹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