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動態模糊是如何拍出來的?

在平時的攝影過程中,想要拍出類似下面這種動態模糊的圖片該怎麼做?


這種動態模糊是如何拍出來的?


根據拍攝技巧,可將動態模糊分為三種類型:①拍攝移動的物體,通過長時間曝光得到;②拍攝相對靜止的物體,通過移動相機制造模糊感得到;③拍攝時相機和物體同時移動,通過“平移”得到。

拍攝移動物體

利用長時間曝光,可以捕捉我們肉眼無法看到的東西。攝影師用了恰當的光圈、1/40秒的曝光時間。彷彿讓人們真的能夠聽到錘子敲擊的聲音。


這種動態模糊是如何拍出來的?


下面這張照片,攝影師追蹤了摩天輪的運動,使用較長的30秒曝光時間,以獲取足夠的感光。選擇小光圈,f/16,以及ISO 100的低感光度,產生了更大的景深和更少的色彩噪點。


這種動態模糊是如何拍出來的?


利用長時間曝光拍攝風光照時,需使用小光圈、低光感度以及適當的的曝光時間,當然,三腳架和遙控裝置也是拍攝必不可少的。如果使用一個合適的ND鏡那就加更完美了。


這種動態模糊是如何拍出來的?


拍攝相對靜止的畫面

利用變焦效果產生動態模糊,它能夠讓靜態物體產生一種隱約的動感和戲劇感,當然您需要一個合適的變焦鏡頭,比如16-35的變焦鏡頭等。

為了拍攝這張照片,攝影師選擇了一個非常小的光圈,25秒的長曝光時間,同時儘量減少機身搖晃。在這段時間裡,他在三腳架的幫助下,以一種可控的、緩慢的,甚至是以手動方式將相機鏡頭的變焦功能應用到鏡頭中。重要的是提前預估光線,或者,不斷預估縮放的距離。


這種動態模糊是如何拍出來的?


拍攝時相機和物體同時移動

在拍攝對象移動時隨之平移,鏡頭保持相對靜止。產生模糊靜態背景,而移動的物體仍保持清晰。動態模糊的程度取決於物體移動的速度、物體離鏡頭的距離以及快門速度。


這種動態模糊是如何拍出來的?


這種效果,需要在與被攝物運動幾乎同步的狀態下控制相機來實現。保證光線充足,利用小光圈,設置快門在1/8秒左右,這會使背景產生模糊效果,且被攝主體也易識別。


這種動態模糊是如何拍出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