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孔融讓梨”看中國式教育的悲哀,真的什麼東西都要禮讓嗎?

不得不說,中國式教育已經植根於我們的心中,但是中國式的教育在我看來卻是有兩面性的,有一些教育是需要我們去優化,去改動的,就像是我們種植花草一樣,並不是說按照書上的做法,我們就能夠很好的去培育出類似的花花草草,很多時候或許還會是徒勞無功。而中國式的教育就是那本教我們培育花草的“百科全書”。

從“孔融讓梨”看中國式教育的悲哀,真的什麼東西都要禮讓嗎?

很多的家長都會跟孩子去講述以前流傳下來的成語故事,他們認為,那些成語故事裡面所講述的東西,其實很多都是適合孩子去學習的。就拿孔融讓梨的故事來說,我相信很多的家長都講過這個故事給孩子聽,而且到了最後,基本上都會跟孩子說,我們要學習孔融的精神,無論對什麼人都好,我們要學會禮讓,不能夠自私自利。

從“孔融讓梨”看中國式教育的悲哀,真的什麼東西都要禮讓嗎?

但是實際上,這種做法是不是正確的呢?那就無從得知了,畢竟孔融讓梨式的教育實際上只會讓孩子在別人面前變得沒有任何地位,也會讓孩子在別人面前容易被欺負,造成他就是弱者的錯覺。很多時候我就在想,禮讓確實是沒有錯的,但是過度的禮讓是不是就是真的是對的呢?有一些東西是不是一定也要禮讓呢?

從“孔融讓梨”看中國式教育的悲哀,真的什麼東西都要禮讓嗎?

在我的觀點裡面,禮讓是正確的,但是也是應該分類的!

1. 無關緊要的東西可以禮讓

無關緊要的東西我說的是什麼呢?就像是孩子的玩具,某一些書籍,自己富餘的零食又或者是糧食,或者是在公交上的一個座位,在醫院裡的一個普通門診的排隊位置等等,這些東西你讓給別人其實對你來說並沒有什麼大不了,讓了不痛不癢,這個時候你就可以選擇禮讓。

從“孔融讓梨”看中國式教育的悲哀,真的什麼東西都要禮讓嗎?

2. 某些東西一定不能讓

這裡說的不能讓的東西其實有很多,例如天氣變涼了,你自己就只有一件衣服,你會讓給一個沒有禦寒衣物的人嗎?再例如你自己都餓的不行,但是卻只有一個饅頭或者是一個水果,你還會讓給另一個餓著的人嗎?如果你的回答是會的話,那麼我只能說你那不是禮讓,你那是愚蠢至極。自己都要餓死要冷死,還去顧及別人,把自己的處境跟別人對調,那其實是真的禮讓嗎?

從“孔融讓梨”看中國式教育的悲哀,真的什麼東西都要禮讓嗎?

3. 有些東西可讓可不讓,要看自己的心情

可讓可不讓的東西更多,例如你那滿滿的筆記的課本,又例如在有空位上的公交上面的一個靠窗戶的位置,甚至是說在商店買東西的排隊的一個位置,這些東西無論對於誰來說,都不是沒有就會涉及到生命危險的,但是讓,可以給別人好的心情,對自己又沒有什麼傷害,但是不然也不會造成什麼壞處,所以這類型的禮讓往往可以看情況看心情而定!

從“孔融讓梨”看中國式教育的悲哀,真的什麼東西都要禮讓嗎?

教會孩子要禮讓是沒有錯的,但是如果你只是盲目的照本宣科,那麼你教出來的孩子在別人的面前只會是笨蛋一枚,因為這樣會讓孩子顯得很自卑,低人一等。孔融讓梨式的教育是沒有錯的,錯就錯在家長沒有讀透這種教育的模式,盲目跟從,最終使得這種成功的教育變成真正的失敗。

從“孔融讓梨”看中國式教育的悲哀,真的什麼東西都要禮讓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