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回憶以外,《吞食天地》還有哪些不為人知的分支作品?

《吞食天地》恐怕是日本ACG產業中最為奇葩的IP之一:作為由漫畫改編的遊戲系列,實際作品卻完全無視了原作的世界觀,甚至在不同的平臺上還表現出了大相徑庭的遊戲內容與風格,致使不同的玩家群體,對同一標題有著截然不同的回憶與感受。

童年回憶以外,《吞食天地》還有哪些不為人知的分支作品?

整個系列中,街機平臺的《吞食天地II 赤壁之戰》和FC平臺的《吞食天地II 諸葛孔明傳》最為當年的玩家所熟知,其討論熱度持續幾十年不減,早已逾越了"老生常談"的級別,時至今日早已"無話可說"。既然如此,我們倒不妨換個角度,來聊一聊系列中那些並不為人所知的作品。

漫畫:《吞食天地》(1983)

《吞食天地》原作是日本漫畫家宮本廣志於1983年至1984年在《週刊少年Jump》上連載的漫畫作品。

雖然本作號稱以《三國演義》為藍本,但世界觀設定相當之天馬行空;而且當年的《Jump》並不似當代以《海賊王》這樣的少年向作品為主,所以在幾乎無所禁忌的創作環境中誕生的《吞食天地》可謂"又黃又暴力"。

童年回憶以外,《吞食天地》還有哪些不為人知的分支作品?

簡單來說,漫畫的劇情大致為少年時代的劉備和孔明由於搭救了一對化身為落魄姐妹的天神而身登天界,通過一系列試煉分別獲得了"膽識"與"智慧"後,重返人間意圖統一亂世。顯然,本作的世界觀充滿了玄幻的色彩,除了人間界外,還有著天界、魔界與地獄之分;在背景設定上,三國亂世乃魔界的幻鍾大王——張角所導致,他於死後將自己的靈魂分割、散佈到人間,以激起英雄豪傑相互爭鬥的野心。除此之外的人物設計也同樣顛覆常識,比如關羽曾是黃巾軍,呂布出身西洋,且與貂蟬為兄妹等等。

童年回憶以外,《吞食天地》還有哪些不為人知的分支作品?

最終,這部漫畫僅連載了7卷便在劉備莫名其妙的封禪大典中草率完結。坊間一度流傳本作為中途遭腰斬,但後來被證實單純是作者"不想畫了"。由於宮本廣志本身就不是一位專注於歷史或奇幻題材的作家,因而《吞食天地》很有可能只是當年他"一時興起"的作品。故而1984年完結後,本作也就此沉寂。

電腦遊戲:《吞食天地 魔界三國志》(1988)

《吞食天地》系列最早的衍生遊戲作品並非出自CAPCOM之手,而是由因參與開發《超級機器人大戰》系列而為玩家所知的Winkysoft在1988年於電腦平臺(PC-8801)推出的作品。不同於後來CAPCOM在對系列進行改編時完全拋棄原作的做法,這款《魔界三國志》基本上還原了漫畫的設定,內容為玩家扮演劉備消滅魔界怪物的RPG。

童年回憶以外,《吞食天地》還有哪些不為人知的分支作品?

可惜當年家用電腦的普及度很低,又正值FC的鼎盛時期,所以關於本作的詳細內容幾乎於網絡上消失殆盡;而《吞食天地》之名,則在翌年的1989年被CAPCOM拿去,開發了一款真正使該系列蜚聲於外的街機遊戲。

街機遊戲:《吞食天地(AC)》(1989)

1989年問世的《吞食天地(AC)》,是CAPCOM推出全新街機基板"CP SYSTEM"後為之開發的第四款遊戲。本作在當年的日本玩家群體中引發了強烈的反響,甚至還推出了海外版本,但對於國人玩家,可能還是對其續作《吞食天地II 赤壁之戰》更加熟悉。

儘管這款《吞食天地(AC)》與續作一樣,採用了原作漫畫的人物外觀和騎馬戰要素,然而在劇情、可選人物及攻擊手段方面還是有著很大的不同,也不包含續作中關卡與關卡之間"吃包子"的迷你遊戲。

童年回憶以外,《吞食天地》還有哪些不為人知的分支作品?

值得一提的是,兩款街機版《吞食天地》都在90年代中期移植到了家用機平臺;而如今這兩款作品也依舊作為CAPCOM的經典名作,以下載版的形式頻頻移植,可見其在玩家心目中的經典程度。

家用機遊戲:《吞食天地(FC)》(1989)

"治極生亂,亂極入治,東漢末年,持續了兩百年之久的太平盛世終於紛亂了……"

這番關於三國曆史的描述對特定年代的玩家來說或許比《三國演義》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還要親切。誠然1991年發售的FC遊戲《吞食天地II 諸葛孔明傳》的經典地位無可撼動,其於1989年發售的前作同樣有著許多可圈可點之處。

劇情跨度上,前後兩作都一直持續到三國統一,但相比之下,前作並沒有省去開頭,而是從最初的黃巾軍討伐展開的。遊戲畫面風格和基本系統在前作中就已基本確立,具體差別更多體現在細節層面的變動,比如最為直觀的就是人物移動速度從一開始就保持最高狀態,而無需另外裝備赤兔馬。

童年回憶以外,《吞食天地》還有哪些不為人知的分支作品?

以士兵數量作為HP屬性的設定和需要配合地形的策略系統在本作中既已存在。當然本作也有著續作所不具備的要素。一是更加貼近SLG的兵糧系統。每當玩家在大地圖上移動時,會相應地消耗兵糧。二是敵武將招募系統。遊戲中許多非劇情武將被擊敗時,會有機率被我方俘虜,進而投降並加入到隊伍中為玩家所用。

由此可以看出,本作雖然是RPG,卻有著許多SLG的要素(地形、武將登用),而這些要素,雖然未被用於續作,卻在多年之後的GB版《吞食天地》中被依次採納沿用。

掌機遊戲:《吞食天地(GB)》(1994)

《吞食天地(GB)》的問世要遠遠晚於《諸葛孔明傳》,然遊戲內容卻更加貼近FC前作。二者甚至有著完全相同的遊戲開局,不僅故事同樣始於劉備起兵征討黃巾,連初始地圖中的人物位置和對話都相雷同。不過本作的正史劇情只截止到赤壁之戰,這也是GB版最大的特點:赤壁戰後不再設有劇情,玩家只需要依次攻佔每一座城池完成三國統一即可通關。

童年回憶以外,《吞食天地》還有哪些不為人知的分支作品?

系統方面GB版在繼承FC版的同時也有自己的創新,一是在正史劇情中會出現單騎戰,比如當陽橋一役;二是與武將屬性無關的攻城戰——除了每名武將自帶的"HP",遊戲還有著另外的"士兵總數"的概念,後者可以通過大地圖上的戰鬥或是城池內人物的"贈予"獲得提升。但是本作的戰鬥難度偏低,士兵總數的增長又很難趕上消耗,所以該系統就顯得有些雞肋了。

家用機遊戲:《吞食天地 三國志群雄傳》(1995)

FC時代的三國題材遊戲,前有光榮的《三國志》,後有南夢宮的《霸王之大陸》,這兩個系列可以說窮盡了當年SLG遊戲的上限,因而CAPCOM反其道而行之的三國RPG成功從中突圍。可讓人沒想到的是到了SFC時代,CAPCOM卻莫名其妙地推出了一款《吞食天地》SLG,這才造成了這款《三國志群雄傳》迅速成為無人問津的"黑歷史"作品。

童年回憶以外,《吞食天地》還有哪些不為人知的分支作品?

平心而論,《三國志群雄傳》的畫面表現相當不錯,UI部分也經過精心設計,還使用了大量的小篆字體突顯古風;系統方面雖然是傳統的SLG,卻也有著軍團、官職等值得研究的系統。美中不足的便是遊戲提供的"行動次數"有限,執行一次指令就會消耗一個季度的時間,導致全無"揮斥方遒"的實感。

結語

《吞食天地》系列的人氣毋庸贅言,不止日本國內,當年整個亞洲文化圈都深受影響。在MD平臺上,就有臺灣廠商曾開發了一款"盜版續作"《吞食天地3》。

童年回憶以外,《吞食天地》還有哪些不為人知的分支作品?

而當代的國內廠商,對於《吞食天地》這一標題的價值挖掘更加不甚枚舉,甚至近年來在STEAM上,還出現了一款由同人遊戲"轉正"的作品。這些表現無疑反映了歷史加角色扮演題材對玩家的巨大吸引力,而延續自當年的童年回憶,也經由遊戲的世代傳承與變遷,在當代不斷產生出全新的回憶,而這又何嘗不是遊戲這一載體發展至今的緣由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