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1號”火速獲批用於廣東30家定點醫院,專家:有臨床價值

由廣州市第八人民醫院研製的“肺炎1號方”備受外界關注。“肺炎1號方”實際上是中藥製劑,是基於2003年防治SARS疫情積累的經驗研製而成。


目前該藥已經委託給廣東一方製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一方製藥”)生產配製。一方製藥隸屬於國藥集團中國中藥控股有限公司。


天眼查顯示,一方製藥是由江陰天江藥業有限公司100%持股,中國中藥控股有限公司作為最終受益人持有一方製藥81.8%股權。一方製藥稱,目前公司已經做好了生產相關的準備工作。

“肺炎1號”火速獲批用於廣東30家定點醫院,專家:有臨床價值

來源 / 圖蟲(資料圖,與文章無關)

2月8日,廣東省藥品監督管理局官網發佈最新消息,同意廣州市第八人民醫院申報的透解祛瘟顆粒(曾用名“肺炎1號方”)用於全省30家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定點救治醫院臨床使用。非定點醫院申請調劑使用,將由省藥監局予以優先審批。


透解祛瘟顆粒(曾用名:“肺炎1號方”顆粒)是廣州市第八人民醫院中醫科譚行華主任中醫師臨床經驗方。譚行華主任是廣東省名中醫,師從嶺南溫病大家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彭勝權教授,他在溫病學說理論指導下,擬定治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的中醫治則為“清熱解毒、疏風透表、益氣養陰”。


有效期暫定6個月


該醫院製劑的委託期限到2020年4月3日,即只有2個月的時效,製劑的有效期暫定6個月。“肺炎1號方”作為市八醫院的院內製劑,按規定只限於在本院內部使用。但特殊時期,省藥監局特批該產品在全省定點醫院應用於臨床。

據悉,“肺炎1號方”共涉及16味中藥,產品製作週期約為一週。


而“肺炎1號方”是廣東省藥監局應急特批的醫院製劑,暫不能用於其他地區。


製劑使用時在醫院的指導下建議一天兩次,每次兩包。一般建議連續服用兩週。“肺炎1號方”產品製作週期約為一週,生產委託交由一方製藥,根據此前的臨床經驗“肺炎1號”方已有成功案例。


2月6日下午,廣州首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確診患者在廣州市第八人民醫院治癒出院。


_

據瞭解,1月13日,家住武漢的程女士出現低熱、乾咳乏力的症狀,16日程女士感到症狀加重。1月19日晚,她乘坐火車來廣州就醫,次日就到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發熱門診就診。發熱門診給她拍了肺部CT,結果顯示考慮病毒感染。醫生結合武漢居住史,馬上將其轉到廣州市第八人民醫院進一步診斷。


廣州市第八人民醫院陳玲珍主任醫師向包括21世紀經濟報道在內的記者介紹,接到這位病人後,馬上給她安排咽拭子檢測,結果呈陽性。“我們給她進行了抗病毒治療,也用上了肺炎1號方中藥。由於是輕症,患者的情況很快出現好轉。1月27日、31日及2月3日三次咽拭子複查均轉陰性,肺部影像也好轉,我們評估她已達到出院標準。”


省藥監局、衛健委和中醫藥局發佈的通知提到:


廣州市第八人民醫院作為醫療機構製劑透解祛瘟顆粒的責任主體,應持續關注製劑使用過程中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並採取有效的風險控制措施。調劑使用該製劑的醫療機構如在使用過程中出現不良反應的,應同時報送省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及廣州市第八人民醫院。


此前廣東省藥品監管局2月1日在其官網掛出一則消息稱,省藥品監管局擬對廣州市第八人民醫院擬申報的醫療機構製劑“肺炎1號方”納入應急審批,待申請人提交申報材料後將即時審批。


廣東省藥品監管局稱,“肺炎1號方”在廣州市第八人民醫院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治療中顯示:治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輕症肺炎確診病人50例,經1周臨床觀察,全部患者體溫恢復正常,50%患者咳嗽症狀消失,52.4%咽痛症狀消失,69.6%乏力症狀消失,總體症狀明顯好轉,無一例患者轉重症。


專家討論後認為,該‘肺炎1號方’能夠明顯改善輕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臨床症狀,有減少重型肺炎發生的趨勢,具有較好的臨床價值。”


中藥抗“新冠”探索


肺炎1號作為抗“新冠”的代表之一,擔當起相應作用。


廣州市第八人民醫院中醫科主任譚行華2月3日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肺炎1號方”僅適用於輕症病人和疑似病人,不適用於重症病人。而且方子也不可以當預防藥方使用,建議患者在醫院使用,因為可能會出現一些臨床不良反應,其中包括病人使用方子後,大便次數可能會增加。不過他同時強調,從現有的臨床觀察情況來看,病人使用藥方一天後,次日大便次數會逐漸減少。


譚行華稱,“肺炎1號方”是基於防治SARS積累的經驗,摸索而來。從中醫角度來說,SARS病毒與新型冠狀病毒都屬於“溫病”範疇,但廣州和武漢兩地病人有一定差別,武漢以寒溼為主,廣州以風熱為主,所以在治療上,應以清熱解毒、止咳化痰、疏風散熱、益氣養陰為主,這是“肺炎1號方”的制定原則。


2月3日,在湖北召開的中央指導組醫療救治專場新聞發佈會上,國家衛生健康委專家組成員、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張伯禮介紹,對新型肺炎的中輕度病人,經過中藥治療容易痊癒,中度病人向重症轉化明顯減少;對重度、危重度病人,可以穩定血氧飽和度、改善呼吸困難,有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


但是,張伯禮院士同樣強調,“中藥治療不是針對病毒,更多是調節肌體的免疫狀態。”


此前,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呼吸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鍾南山在談到中醫診治肺炎時說道:


_

“科研是支撐,所以我們很多科研的工作要做,但是不能像過去那種嚴格的隨機對照,而是在醫療過程中觀察一些新的治療辦法。我們也在考慮中醫的作用,中醫一開始就要介入,別到最後不行了才看。在廣東就是這麼做,在很多地方也這麼做。”


一般而言,傳統中藥的作用更多體現在調節肌體和預防疾病上,在針對特定疾病的診治上,傳統中藥通常不如創新藥的效果顯著,張伯禮院士對中藥診治新型肺炎的判斷是:“中藥是對症治療,中藥治療不是針對病毒,更多是調節肌體的免疫狀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