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你复工了吗?上海戏曲人已全面开启“云复工”模式

正式复工第一天,上海各大戏曲院团理应热闹的练功房却静悄悄,办公楼里,只有少数行政人员轮流值守。


昨天,上海昆剧团团长谷好好和数位值班的上昆人录了一段9秒的小视频,鼓励大家再“屏屏牢”,为上海这场防疫阻击战加油,温暖了不少戏迷的心。


△ 上昆人为大家打气


那么,不在单位的演员和创作人员们都在忙些啥?盘点盘点,大家伙儿还真都没闲着——


_

_

_

角儿们利用这段空窗期放慢节奏、打磨作品,

年轻演员们忙着苦练基本功,

编剧导演们酝酿着新作品,

虽然大家无法面对面,

线上却始终心连着心,

度过了一个特别的开工日。


云练功


上海沪剧院青年团团长吴争光的手机上,每天都会收到好几份“寒假作业”。那是团里的2013级青年演员发来的小视频,拍的是他们在家进行的基本功练习、念白和折子戏唱段。


昨天你复工了吗?上海戏曲人已全面开启“云复工”模式

△ 青年沪剧演员练习念白


年前,吴争光就给孩子们排好了假期课程表,早上起来先压压腿、吊吊嗓子,下午练习沪语读报,戏路广的演员就学些新戏,平时唱主戏机会少的就多练经典折子。没想到,居家练功,这份课程表竟派上了大用场。


虽然没有团长和老师的现场监督,青年演员们都自觉按最高标准要求自己,大段的“志超读信”赋子板,从第一句起腔到最后一句甩腔要连唱30遍,哪怕有一句断了都要重来。


昨天你复工了吗?上海戏曲人已全面开启“云复工”模式

△ 青年沪剧演员在家练功


吴争光说:“我们现在把前期训练基础打牢,等疫情过去就给他们机会到台上锻炼。”


云备考


一年之计在于春,往常很多院团都会在开春后安排业务考核,检验青年演员的专业能力。疫情推迟了考核时间,但青年演员们丝毫不敢松懈,除了难度较高的动作无法在家完成,练唱、吊嗓、压腿、下腰等基础训练一样不落下。


上海淮剧团青年演员顾芯瑜和同学们一样,每天吃完早饭就开始练唱,午饭后再重复一次训练,比平时在团里的还要多上个把小时,微信群里大家也会相互鼓劲打气,为迎接业务考核努力备战。


昨天你复工了吗?上海戏曲人已全面开启“云复工”模式

△ 淮剧团青年演员在家练功


为冲击第十一届中国曲艺牡丹奖,上海曲艺类院团都在忙着申报和选拔优秀作品。


上海评弹团演员陆嘉玮就在筹备着参赛的新作品,同时也不忘利用这段时间沉淀自己,阅读专业书籍和练习唱段、演奏来加强内功修炼。

青年评弹演员姚依依昨天在家学的是开篇《文姬归汉》,办公桌前她抱着琵琶,听一句录音记一句笔记。她介绍道,团里的艺术室为年轻演员们制定了线上学习计划,不仅要熟读《中国文化常识》,还要准备两回新书、学唱五个新开篇等。待书场重新营业后,她还要和搭档开始长篇演出,因此这两天也在进行网络排练。


昨天你复工了吗?上海戏曲人已全面开启“云复工”模式

△ 姚依依在家自学


云创作


随着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和2021年建党百年两个重要节点即将到来,各院团都在抓现实题材创作。


上海越剧院正在创作《王会悟》等新剧本,

上海淮剧团新剧《闯上海》进入到第二阶段的排练,

上海评弹团和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合作的100个红色小故事也在创作中。


昨天你复工了吗?上海戏曲人已全面开启“云复工”模式

△ 上海淮剧团通过电话连线“云排练”


如今主创主演们不能面对面排戏、抠戏,就在家准时上线打卡对戏,通过微信工作群、电话视频连线进行研讨、排练,期待着疫情早日过去。


昨天你复工了吗?上海戏曲人已全面开启“云复工”模式


今年为庆祝建团70周年,上海滑稽剧团筹备了一系列作品,任务重的演员,每一部戏都要参与。


昨天你复工了吗?上海戏曲人已全面开启“云复工”模式

△ 今年是上海滑稽剧团建团70周年


入围文旅部优秀现实题材舞台艺术作品的滑稽戏《弄堂里向》剧本已在二度修改中;

新创滑稽戏《新第二次投胎》剧本也在创作中,主创队伍暂无法下生活采风,就改为在家查找资料;

经典滑稽戏《乌鸦与麻雀》青年版已开始酝酿,青年演员前不久刚刚收到演出录像,待疫情解除后,钱程、小翁双杰等原班人马将在团里进行带教指导。


昨天你复工了吗?上海戏曲人已全面开启“云复工”模式

△ 《乌鸦与麻雀》已开始酝酿青年版


马上评|屏牢!

_


“一日不练自己知道,三日不练观众知道。”抗击疫情特殊时期,各院团在努力抓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也在引导演职人员居家“实功不停”“用功不停”“练功不停”,努力提升自我业务水准和专业技能,为疫情解除后的精彩亮相积极备战。

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除了和很多市民一样克服困难居家工作,戏曲人也和你我一样,被这个加长的假期逼出了厨艺,关心着疫情的进展,盼望着可以自由呼吸室外的空气。

过去几周,上海人民向全世界展现了这座城市的纪律和效率,展现了上海人民的爱与细腻。随着外来人员返沪、企事业单位复工,当前形势仍十分严峻,上海已经不是“后方”,而是“前线”,是需要上海这座城里2400万人共同筑起防护堤的“前线”。生活在这座城市的每个人,都是命运共同体。摒弃侥幸,将此前的良好习惯延续,一起闷死病毒,同心协力筑起守护上海的铜墙铁壁。




新演艺工作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