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蘭娟院士簡介


李蘭娟院士簡介

李蘭娟,女,1947年9月13日出生於浙江紹興,感染病(傳染病)學家、中國人工肝開拓者、國家傳染病重點學科帶頭人,中國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學醫學部教授、博士生導師,浙江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主任醫師、傳染病診治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 、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

李蘭娟主要從事傳染病臨床、科研和教學工作,擅長各類肝炎、感染性疾病、新發突發傳染病診治,尤其是肝衰竭、病毒性肝炎、肝病微生態研究。

【人物經歷】

1947年9月13日,李蘭娟出生於浙江省紹興縣夏履鎮夏履橋村。

1960年7月,李蘭娟從紹興夏履中心小學畢業後,被保送到紹興三中 。

1963年,李蘭娟被浙江省杭州市第一中學(現浙江省杭州高級中學)錄取。高中畢業後,她回到夏履鎮做教師,並在省中醫院學了針灸。之後,大隊籌辦農村合作醫療,大隊支部書記請她去做赤腳醫生,李蘭娟的從醫之路從此開啟 。

1970年,李蘭娟被大隊推薦到浙江醫科大學學習 。

1972年4月,在校期間的李蘭娟加入中國共產黨。

1973年6月,李蘭娟從浙江醫科大學畢業後,在浙江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擔任主治醫師(至1993年10月)。

1974年9月—1975年6月,李蘭娟在浙江醫科大學基礎醫學系學習。

1983年9月—1984年1月,李蘭娟在浙江省衛生英語進修學校英語口語班學習。

1984年8月,李蘭娟在中國丹麥培訓中心學習了兩個月的微生物學。

1986年,李蘭娟申請到了人工肝治療重型肝炎的青年科研基金,開始進行人工肝技術的研究。

1993年10月—1996年10月,李蘭娟擔任浙江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副院長。

1996年10月,李蘭娟擔任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一院教授。

1996年11月—2002年6月,擔任衛生部傳染病重點實驗室副主任。

1998年3月—2008年3月,李蘭娟擔任浙江省衛生廳廳長、黨組書記。

2002年6月—2007年6月,李蘭娟擔任衛生部傳染病重點實驗室主任。

2002年,擔任肝衰竭與人工肝學組組長,主持制定了中國《人工肝支持系統的治療指南》。

2003年,在抗擊“非典”的工作中,李蘭娟對浙江省“非典”防治提出並採取了一系列創新性措施。

2005年,李蘭娟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隸屬於醫藥衛生學部(感染性疾病與傳染病學) 。

2014年,獲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

2016年,獲得第十一屆光華工程科技獎 。

2018年1月,李蘭娟團隊獲2017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

【科研綜述】

李蘭娟從事傳染病臨床、科研和教學工作40餘年,擅長各類肝炎、感染性疾病、新發突發傳染病診治,尤其是肝衰竭、病毒性肝炎、肝病微生態研究。作為中國人工肝開拓者,創建獨特有效的李氏人工肝支持系統治療重型肝炎獲重大突破。首次提出感染微生態學理論,從微生態角度來審視感染的發生、發展和結局,為感染防治提供了嶄新的思路,還從基因的角度首次揭示腸道菌群與肝硬化的秘密。

首次揭示重型肝炎病人腸道微生態變化規律,闡明瞭腸道微生態變化與重型肝炎發生、發展的關係,豐富了重型肝炎發病機制的理論;提出B/E值為腸道定植抗力的新指標,為腸道微生態基礎和應用研究提供了客觀依據;成功培育出無菌大鼠(已通過國家藥品生物製品檢定所鑑定),建立了無菌動物實驗研究平臺;注重細菌耐藥研究,引領細菌耐藥研究小組發現六個β-內酰胺酶新基因型;率領課題組成功培養分離出SARS病毒並完成全基因測序,系中國大陸第二株登錄GenBank;首次發現PBMC中有複製型SARS-CoV存在,對揭示“非典”的發病機制具有一定的意義 。

李蘭娟創建獨特有效的人工肝支持系統治療重型肝炎(ALSS),使得急性、亞急性重肝病死率從88.1%降低至21.1%,慢重肝從84.6%降至56.6%;主持制定ALSS技術規範作為全國標準,推廣至全國;建立中國第一個永生化人源性肝細胞系;創建四步灌流分離肝細胞新方法;構建新型混合型人工肝;首次揭示重肝腸道微生態變化規律 。

2013年3月,以李蘭娟為首的中國科學家在H7N9禽流感研究方面取得了突破,論文《人類感染活禽市場來源的新發H7N9亞型禽流感病毒:臨床分析和病毒基因組特徵》在醫學期刊《柳葉刀》上發表 。

【學術論著】

截至2016年12月,李蘭娟發表論文400餘篇,其中在Nature、Lancet、NEJM等SCI收錄雜誌發表200餘篇 [8] 。主編出版了中國首部《人工肝臟》《感染微生態學》和教育部規劃教材《傳染病學》等專著36部。

【學術交流】

李蘭娟主辦第一、第二、第三屆國際暨全國人工肝會議,和日本等國家開展專業協作,擔任國際血液淨化學會中國理事。多次主辦了國際、中國國內學術會議,並應邀赴日本、意大利等國講學和交流,與日本岡山大學建立人工肝合作研究關係 。

【承擔項目】

截至2018年11月,李蘭娟先後承擔了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十五”國家科技攻關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等課題20餘項 。

【科研成果獎勵】

截至2016年12月,李蘭娟先後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國家科技進步獎(創新團隊)1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浙江省科技進步一等獎6項。

【教育理念】

李蘭娟認為,科學科研人才尤其是青年人才要大力培養,不僅要培養他們的科研能力,還重在德育。她對學生做科研一定要嚴謹求實,絕對不允許任何虛假。當博士生、碩士生來到李蘭娟的團隊,作為導師的她就讓學生先把研究方向定下來,然後由他們自己去發揮、思考,然後拿出一個方案來做開題報告,以此來培養學生自主思考能力和科研能力。李蘭娟覺得培養一個人,最重要的是能力培養,讓他們善於思考,善於做課題設計,善於研究,善於寫作。所以,這不單是在科研上要培養,更重要在道德、做人這方面還要培養他們,培養無私奉獻的科學精神 。

【教學推廣】

從2001年起,李蘭娟每年舉辦一次人工肝的推廣班,將自己的科研成果、治療方法無償教授給更多醫生。

【個人生活】

李蘭娟的丈夫鄭樹森是肝膽胰外科專家、器官移植及多器官聯合移植的開拓者,中國工程院院士 。

【人物評價】

李蘭娟作為中國人工肝的開拓者,她創建獨特有效的人工肝支持系統治療重型肝炎獲重大突破。首次提出感染微生態學理論,從微生態角度來審視感染的發生、發展和結局,為感染防治提供了嶄新的思路 。(杭州醫學院評)

李蘭娟承擔SARS、手足口病、地震災後防疫、甲型H1N1等傳染病診治研究任務,尤其在防控人感染H7N9禽流感救治研究中取得眾多原創性成果,獲中國國內外高度評價,為中國傳染病診治做出了重大貢獻。(浙江大學評)

【人物影響】

5月25日上午,由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鄭樹森、李蘭娟兩位院士發起設立的“樹森·蘭娟院士人才基金”在浙江大學成立。該基金為專項公益基金,將重點對在醫學科研與臨床領域取得突破性創新成果的中國傑出科技人才進行獎勵,培育國際一流的醫學科學家。

【樹蘭醫學獎】

2014年樹森·蘭娟院士人才基金理事會設立了樹蘭醫學獎,致力於中國醫學人才培育,以發展教育、扶植新秀、獎掖群賢為宗旨,重點對在醫學領域取得突破性創新成果的中國國籍(含港、澳、臺地區)傑出科技人才進行獎勵,培育國際一流的醫學科學家,從而進一步推動中國醫學科學的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