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酸檢測就萬無一失嗎?會不會出現很多假陰性?會影響治療嗎

近日,四川遂寧發現一例新型肺炎患者易某某,自1月中旬在武漢開始一直以感冒治療,回到老家因鄰居最近發病確診,易某某因與其密切接觸被排查時確診。這20多天易某某無任何嚴重症狀,直到確診當天體溫均無異常。

中日醫院一名三次咽拭子檢測均為陰性、通過下呼吸道樣本才確診“新冠肺炎”的患者。而杭州一患者6次檢測都是陰性,第七次才測出陽性。

核酸檢測就萬無一失嗎?會不會出現很多假陰性?會影響治療嗎

這些被確診的新冠肺炎患者,長時間無明顯症狀,多次核酸檢測都是陰性,是不是所謂的“超級傳播者”?多次核酸檢測出現假陰性怎麼辦?會影響治療嗎?今天來了解一下。

首先,我們重新認識一下什麼是“超級傳播者”

“超級傳播者”實質上沒有統一的定義。一般是指具有極強傳染性的帶病者,比其他類型的感染者更容易傳染其他人。比如03年SARS時期,有一個人被感染了以後,跑到北京,結果一個人傳染了幾十個人;中東呼吸合徵(MENS)在韓國一個人感染後傳染了100多人。一個人病毒感染以後傳播了很多人,專家給他取了個名字叫“超級傳播者”。

因此,全國各地採取限制外出,居家隔離,對所有的發熱病人、有過撥觸史的人群,都在密切觀察,防止“超援傳播者著”的出現。

“核酸檢測”查的是什麼

核酸是構成一切生物的基礎,病毒也不例外。2019新型冠狀病毒的遺傳物質是單鏈RNA,而組成病毒單鏈RNA的物質就是核酸。醫學上通過檢測核酸來確定是否屬於新冠病毒的,也是它被作為給感染病人確診的金標準的原因。

如果僅僅靠臨床症狀和CT來判斷是否屬於新冠肺炎,這種方式存在很多不足之處。因為在早期,我們很難區分是流感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SARS冠狀病毒等其他已知病毒感染的肺炎。因此,在最新版臨床診療指南中通過臨床症狀、核酸檢測、胸部CT三者結合進行診斷。

核酸檢測就萬無一失嗎?會不會出現很多假陰性?會影響治療嗎

圖片來自網

既然要用核酸檢測陽性來做金標準確診新冠,這個核酸檢測就萬無一失嗎?會不會出現很多假陰性?

答案是肯定的,而且假陰性概率不低。

我們都知道,新冠病毒主要感染是我們的肺部。原因在於我們肺部含有大量的血管緊張素轉化酶2(ACE2),而2019-nCoV冠狀病毒的S蛋白最喜歡和人的細胞表面的血管緊張素轉化酶2(ACE2)結合。和人體鼻咽部相比,肺部的血管緊張素轉化酶2(ACE2)含量最多,如果被新冠病毒感染,鼻咽部的病毒量相對較少,而肺部的病毒量堆積較多。

目前各大醫院絕大多數通過咽拭子、鼻拭子、鼻咽抽取物等方式獲取核酸標本,如果所取標本量少,就可能出現假陰性情況。所以,假陰性和所取病毒標本的量有關係。

核酸檢測就萬無一失嗎?會不會出現很多假陰性?會影響治療嗎

為什麼不直接取肺部的標本呢

首先肺部裡面的標本需要通過纖支鏡獲取,耗時長,效率低。就目前疫情情況,或許有的人還沒來得及取標本,就已經出現嚴重併發症而死去,相比較取鼻咽部標本更便捷。綜合多種因素,取肺部標本方式不可取,除非某些非常特殊的病例。

對於疑似病人,即使是假陰性,按照最新方案,也是在納入治療的,後續也是一直在採他們的樣本做核酸檢測,會檢測到患者出院為止。這個核酸檢測的假陰性問題,不會耽誤患者的治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