劫難終歸要過去


劫難終歸要過去


疫情驟然而至

2020年的春節

已成眾生一場劫難

普通的咸寧人在告別這個

難以忘懷的鼠年春節之時

心態各有什麼不同呢?


1、李豔(醫院護士長):最難受的與最期待的

“現在最困難的是醫務人員不夠,壓力太大,很多年輕的護士受不了。她們大多結婚生子,上有父母,下有兒女,說不害怕是假的。” 元宵節晚上十點半,記者電話打通李豔手機時,她剛剛從醫院回到賓館休息,也只有這個時間才有空接受採訪。

劫難終歸要過去


▲圖中間為李豔

疫情發生後,市第一人民醫院被騰出來作為定點醫院。她被安排到第六病區擔任護士長。“最難受的是,現在很多人都怕我們,歧視我們護士,叫我們不要回去了。”李豔苦笑著說,有一次,她回家拿一點生活用品,小區的門衛和鄰居沒給好臉色......

李豔告訴記者,她愛人也是一名醫務工作者,兒子寒假回家,初一就被送到了姨媽家。到現在,一家3口10多天都沒有見面了。

“一個人的夜晚,十分安靜。堅韌的我還是讓眼淚溼了眼眶。相信這場戰爭一定能打贏,相信我的隊友一定能安然無恙地歸隊,大家都好起來,都能團團圓圓......”這是李豔寫下的手記。

2、金玉君(社區幹部):希望居民支持社區工作 新年生下健康小寶寶

金玉君是溫泉辦事處希望橋社區的一名黨員幹部,也是一位準媽媽。正月初二,就克服困難回到了工作崗位。

“我現在主要的工作,就是協助做好疫情數據的彙總報送,給社區居民打電話跟蹤核實情況,還有一些後勤保障方面的工作。”由於懷有身孕,社區領導在特殊時期給她安排了這份工作。

劫難終歸要過去


▲穿紅馬甲的為金玉君

“有時候,打電話或入戶調查一些居民,有些人是從武漢回來的,擔心被隔離,所以不配合;有的居民在家憋不住了,經常出來溜圈,口罩也不帶。”社區幹部只能不厭其煩、耐心說服。

“希望大家都平平安安,自已在新的一年能生下一個健康聰明的小寶寶。”

3、鍾勇(武漢返鄉人員):唯願疫情早點過去 武漢儘快恢復正常

“再晚一天,我就不會回到咸寧老家了!” 春節期間,在鄉下老家的每一天,鍾勇起床後的第一件事,便是祈禱全家人身體健康,千萬不要發燒、咳嗽。

1月22日,農曆臘月二十八上午,他開著私家車帶著老婆和兒子,回到了橫溝橋鎮袁鋪村,與鄉下90歲老奶奶一起過春節。

劫難終歸要過去


▲鍾勇(左)與妻子、兒子合影

“當時,回家的路是一路暢通,根本沒想到情況會變得這麼嚴重啊!”然而,1月23日,武漢封城,這時,鍾勇與大多數人一樣,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外界有很多指責武漢人到處亂跑的聲音,說實話,我們聽到心裡很不舒服,但是也可以理解。”回想春節的經歷,鍾勇嘆息道,雖然人類對疫情的認識需要一個過程,如果政府和公眾早點警惕起來,也許會好很多。現在唯願疫情能早點過去,武漢能儘快恢復正常。

4、王幹成(科長):沒有旁觀者,沒有一個人可置身事外

“我交一筆特殊時期黨費,請轉呈機關工委用於疫情防控”。2月5日中午,國家統計局咸寧調查隊機關黨支部組織委員江寧的手機上突然收到一筆1000元的轉賬,標註著“特殊時期黨費”,捐款人是調查隊綜合法紀科科長王幹成。

劫難終歸要過去


“這段時間以來,很多醫護同志奮戰在抗疫一線,捨身忘我的工作;廣大黨員幹部履職盡責,令人欽佩、讓人感動。我的爺爺、父親和我,都是黨員,這點‘特殊黨費’只能表達一下我的心意。” 2月8日晚上,王幹成在電話中不禁感慨。

疫情爆發後,根據市國調隊安排,他具體負責統籌協調工作,除了值班值守、參加一線防控,還要承擔文件政令的傳達、起草、宣傳和工作協調。王幹成說,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沒有一個單位是旁觀者,沒有一個人員可置身事外……

5、汪衛華(中學教師):早日打贏 不能耽誤孩子們

汪衛華是浮山學校九年級畢業班的班主任,他首先表達了自已的擔憂:“每天看到不斷增加的確診人數,說不恐慌是不可能的。”

作為一名老黨員,汪老師頂著寒風細雨參加交通路口管控執勤,配合社區挨家挨戶登記返鄉人員情況,光2月7號一天就摸排了300多戶,核實登記了16條武漢返鄉人員信息。

劫難終歸要過去


▲圖為汪衛華正在管控執勤

“九年級馬上要面臨中考,但由於疫情防控的需要,開學又延遲了。”不久前,湖北教育廳下發了延期開學的通知。汪認為,短時間內是難以開學了。

為了不耽誤學生的學習,學校決定利用網絡進行線上教學。他與學校其它幾位教師進行了分工:有的利用直播平臺講課,有的利用班級微信群在線上佈置作業,有的在線上批閱作業,力爭做到停課不停學,不耽誤孩子們的學業。

6、金威(中校軍官):困難面前,湖北人從來都不信邪、不服周

金威,大學畢業後去了部隊,現為中校軍官,老家雙溪橋鎮,浙江省麗水市縣人武部副部長。

金威說,這個春節,原本是父母唸叨了很久的團聚日子。參軍入伍20年,在家過年的次數屈指可數。去年臘月十幾,他和妻子早早就買好了初一回家的火車票。然而,疫情卻突如其來。他敏銳的退掉了車票。

他迅速聯繫通知全縣民兵人員,待命準備,另外還多方協調,採購準備了一批口罩、消毒液、帳篷、棉被等物資。

劫難終歸要過去


▲圖為金威

遠在他鄉,金威時刻關注著家鄉的疫情,牽掛著親人的安危,不厭其煩的通過微信、電話交待父母和親友,“不拜年、不聚餐,沒事不出門,出門戴口罩,安心在家裡,不讓病毒來找麻煩,也不給政府添麻煩。”

“全國上下都在關心關注湖北的疫情,各類醫療資源和生活物資都在向湖北集中,我們一定要堅定信心,共克時艱,早日戰勝疫情。困難面前,湖北人從來都不信邪,不服周!”堅守在值班崗位上的他,語音裡透著的都是堅定。。。。。。

7、艾國松(市委黨校教授):黑暗終究要過去,曙光就在前面

“疫情的確給社會造成了很大的恐慌,對政府帶來非常大的壓力。”艾教授表示,自已雖然退休了,但是十分關注疫情的發展,特別是每天的疫情通報。他分析,從這幾天咸寧新增確診人數來看,數字是連續下降的,說明了我們的各項防控措施起了作用。

劫難終歸要過去


“雖然有了一定效果,但還是要克服麻痺思想,在思想上不能有絲毫的放鬆。”艾國松說,如果一下放開了,逛街的逛街,聚會的聚會,喝酒的喝酒,那就會出問題。所以,現在千萬不能放鬆,一定要繼續提高警惕,要按照黨中央、省委、市委各級部署的各項措施抓細抓實,落實到位。教授最後是哲理性小結:“黑暗終究要過去,曙光就在前面。”

劫難終歸要過去


記者手記:疫區之殤衝擊下的人們,呈現出不同的心靈感應:喜怒憂思悲恐驚,或許難以短暫平復。只是,人們的期盼卻是共同的:撥雲見日,劫難終歸要過去,春天一定會到來!


咸寧臺全媒體記者 鍾鵬 攝影 田期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