濃墨重彩繪藍圖 產業興村譜新篇——徽縣銀杏樹鎮高坪村推進鄉村振興紀實

初冬時節,走進徽縣銀杏樹鎮高坪村,硬化的村社道路四通八達,嶄新的太陽能路燈夾道而立,一座座黃牆灰瓦的農家庭院整齊排列……高坪村如今大變了樣。

村子裡的點滴變化,花甲之年的村民劉彥英看在眼裡,樂在心頭,感嘆地說:“不敢想。”

手指著規劃藍圖,高坪村黨支部書記高明明喜不自禁,信心滿滿,不停地說:“有奔頭。”

在黨的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高坪村找準路子、邁開步子,廣大黨員幹部和人民群眾擰成一股繩,越來越多“不敢想”“有奔頭”的“好事情”在這片熱土上輪番上演。


盤活土地資源 讓產業發展旺起來

“沒有產業來支撐,啥都是空談!”銀杏樹鎮鎮長李春榮感嘆到。

鄉村要振興,產業是支撐。

“土地,放在農戶手裡,分散使用,效益不高。流轉出來,村裡統一規劃,適度規模經營,形成產業,才能帶動大家共同致富。”村主任高永成介紹說,高坪屬於城郊山區村落,土壤肥沃,光照充足,十分適於發展農林業。

近年來,高坪村緊抓全縣打造“中國苗木之鄉”的大好機遇,依託自然資源優勢,大力發展苗木繁育產業,2011年,村黨支部領辦成立了徽縣明遠三農綜合開發農民專業合作社,搭乘“123帶動百千萬”產業扶貧工程的順風車,創新推進“支部+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共流轉土地2300餘畝,高標準定製綠化、造林苗木,六年來帶動7個村8個社102戶貧困戶,吸納600多名務工人員,年發放勞務工資達150餘萬元,平均每戶年增收都在1萬元以上,有效解決了基地附近閒置勞動力就業。

今年70餘歲的李秋蓮是村裡的貧困戶,和兒子相依為命了半輩子,由於兒子有先天性疾病,老人的生活很是艱辛,2018年,她將4畝多地流轉給合作社,一畝500元,合作社一次性支付了三年地租6775元。

“黨的政策好啊,政府為我們配了股,一年下來還能拿到兩千多元的分紅款,地租加上分紅,我們娘倆兒的生活有保障了啊!”說起如今的日子,李秋蓮熱淚盈眶。


改善人居環境 讓富民新村靚起來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農村美不美,關鍵看環境。

如今,行走在村子裡,如果不是親眼所見,誰也不敢相信,這個昔日城郊村的變化竟是如此之大。小橋、流水、人家在這裡成了現實,迎客松、千年古井等一個個特色小景點沐浴在冬日的暖陽裡恬靜而美麗,村民們的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紛紛感嘆“趕上了好時代!”

“老家的變化實在太大了,水泥路通到了家門口,上地都是摩托車,大門口的麥草堆變成了迎客松,家家戶戶都修起小洋樓……”看著家鄉的鉅變,回鄉探親的老人高懷裡很是激動。

今年以來,高坪村在鞏固提升脫貧攻堅成效的基礎上,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契機,以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治理項目為抓手,因地制宜、高位推動,先後投資270餘萬元,完成巷道硬化8600餘平方米,改造提升房屋110戶357間,新建公廁1座、垃圾池1座、排水渠800餘米、安全防護牆400餘米,打造了千年古井等別具特色的小景點4處,在提升鄉村“顏值”的同時,彰顯了深厚的“人文”底蘊。


發展田園綜合體 讓鄉村旅遊火起來

“產業發展了,村子變美了,下一步就要讓大夥兒的腰包鼓起來,發揮城郊村交通便利的區位優勢,把城裡人吸引過來消費,咱也搞搞鄉村旅遊。”談起發展田園綜合體的初衷,高明明告訴筆者。

徽縣高坪城鄉共享田園綜合體建設項目規劃佔地1700餘畝,項目建成後,將帶來“品金徽文化、賞高坪十景、住木屋民宿、玩極限項目”的鄉村旅遊綜合體驗。目前,已流轉土地1200餘畝用於綠化苗木、珍稀苗木和花卉苗木的栽植繁育,打造“四季有景、處處皆景”的城市“後花園”,形成全域旅遊的靚麗風景線。

站在李山樑上放眼望去,一片片充滿生機的苗圃中,華山松、紅豆杉、油松等珍貴樹種搖曳著身姿,村民們正忙著栽植樹木,拉線、挖坑、栽樹、填土等各項工作井然有序……

“我們大夥兒可都盼著呢,期待田園綜合體早日建成後投運,為咱村老百姓創造更多的財富。”聊起村子的未來,正在運送苗木的村民高國強滿懷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