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十一:“疫”不容辭——抗疫一線護士眼中的病房二三事

「戰疫」十一:“疫”不容辭——抗疫一線護士眼中的病房二三事

攝影:劉廣慧

我叫凌晨,是花都區人民醫院腎內科的一名臨床護士,也是一名中共黨員。隨著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迅速發展,我志願加入醫院抗擊疫情應急救治隊,經過培訓後,正式加入到應急三區。在工作的短短几天裡,我看到了一群可愛而勇敢的人。

_

1月31日:初嘗“缺氧”的感覺


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確診,必須通過護士採集的咽拭子標本。在採集過程中,患者需要張大口腔,護士用壓舌板將患者的舌部輕壓,患者發出“啊”的聲音,暴露咽喉部,然後留取標本。這一個張口的動作,可能產生大量攜帶病毒的氣溶膠。另外,患者的鼻腔/口腔直接面對著護士,可能噴出的飛沫,都有幾率導致感染。所以,這是一個風險極大的操作,必須做好防護工作。

「戰疫」十一:“疫”不容辭——抗疫一線護士眼中的病房二三事

下午三點,是護士為患者留取咽拭子標本的時間。N95口罩、帽子、護目鏡、防護屏以及防護服都得全副武裝上,不能讓自己的一寸皮膚裸露在外。在當班的第一天,我就真實體驗了一把這套裝備密閉性的厲害。

「戰疫」十一:“疫”不容辭——抗疫一線護士眼中的病房二三事

那天下午,在準備留取最後一名患者的咽拭子標本前,我開始頭脹、打嗝,慢慢感覺呼吸費力、全身出汗,並且有反胃的症狀。趕緊採集完患者的標本後,我跑到處置室將波濤洶湧的胃內容物吐了出來,掀開面屏換換氣,才能繼續工作。後來,我有問過其他的同事,他們也有類似的輕重不一的這類感覺。

儘管如此,我們都挺下來了,堅持在抗疫一線,做好每一個工作細節,服務好每一位患者。

_

2月1日:“膽小”的清潔大叔


剛開科的一個晚班,接到發熱門診電話說要來兩個患者。可是,當時病房已經滿了,我們只能將兩間留觀室空置出來作為病房使用。過了不久,一位清潔衛生的大叔拿著自己的清潔工具過來問我:“姑娘,是哪兩間房要搞衛生呀?”我告訴他床號後,他面露難色,顧慮重重地繼續跟我說道:“妹子啊,我第一次來你們這棟“感染樓”啊,我年紀也大了,怕自己被傳染啊!”我看出大叔的顧慮,便跟他說:“大叔,我們都怕被傳染呢,關鍵我們得做好防護。我看您的口罩,防護屏還有隔離衣穿得都挺規範的,這些都能保護到您的。”大叔一聽,神色緩和不少,再次跟我確認:“我這防護措施還行是吧,那行,我先幹活去了”。

「戰疫」十一:“疫”不容辭——抗疫一線護士眼中的病房二三事

「戰疫」十一:“疫”不容辭——抗疫一線護士眼中的病房二三事

深夜的應急樓與救護車

護士進行應急病房消毒工作

疫情來勢洶洶,擔憂、害怕和退縮都是人之常情。大叔能直面他的恐懼,做好應急病房的後勤工作,我覺得他的膽子一點都不小。看著他的背影在走廊上漸行漸遠,越變越小,他在我心目中的形象卻高大而偉岸。

2月1日-5日:“義”無反顧的醫護人員


在這短短的幾天工作當中,我還感受到了很多醫護人員的熱心和溫暖。

比如兩位年前回湖北探親的護士,因疫情不能返院上班,便寫下請願書,申請在湖北當地醫院參加抗疫工作。

「戰疫」十一:“疫”不容辭——抗疫一線護士眼中的病房二三事

「戰疫」十一:“疫”不容辭——抗疫一線護士眼中的病房二三事

比如,因病房工作忙碌,直到晚上九點才吃晚飯的醫護人員們。

「戰疫」十一:“疫”不容辭——抗疫一線護士眼中的病房二三事

比如,為了節省防護衣資源,在晚夜班時,穿上防護衣的護士會主動詢問其他應急病房是否需要進行近距離的治療操作。

「戰疫」十一:“疫”不容辭——抗疫一線護士眼中的病房二三事

在這一個個小故事和細節裡,我看到了醫護人員在關鍵時刻不怕苦,不怕累,毫無怨言的付出。看到了他們在認真工作的同時,還能有積極樂觀的心態

去面對疫情,去安慰患者。這由衷的讓我為身邊的醫務人員的責任感、榮譽感而感到驕傲。

在這些一線臨床小故事的背後,離不開醫院各級領導的大力支持和關懷。他們一次次的深入病房一線,瞭解疫情現狀,體察臨床所需,解決實際問題,讓我們站在一線的“健康衛士”們感覺到無盡的溫暖,讓我們更有底氣,更有信心為我們家園的安全保駕護航。

「戰疫」十一:“疫”不容辭——抗疫一線護士眼中的病房二三事

「戰疫」十一:“疫”不容辭——抗疫一線護士眼中的病房二三事

院領導深入抗疫一線巡查

應急三區張主任、駱護長每日查房

「戰疫」十一:“疫”不容辭——抗疫一線護士眼中的病房二三事

十七年前,

全國抗擊非典疫情時,

我還在學校面朝黑板,讀著課本。

對於非典的印象

停留在全校進行消毒劑噴灑及停課中。

十七年後的今天,

作為醫務工作人員的我,

義不容辭主動加入前線,

用自己的知識和力量去挑戰疫情。

我相信,

我們團結一致,眾志成城,

定能打好這場疫情攻堅戰!

大疫面前,義不容辭,中國雄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