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宕昌縣深貧村脫貧攻堅現“蝴蝶效應”

甘肅宕昌縣深貧村脫貧攻堅現“蝴蝶效應”

“原來,我們村是周邊地區最窮的,村裡立地條件差,群眾沒有增收的支柱產業。後來在市政府辦的幫扶下成立了勞務、蔬菜產業、養蜂三個合作社,現在鄉親們不僅掙錢有了渠道,年年還能領分紅。”11月28日,在甘肅省隴南市宕昌縣官亭鎮付家村的廣場上,望著上臺領分紅的鄉親們,該村文書付文先喜笑顏開:村裡人均不足一畝地,以前大家住的是兩層土坯房,人畜混居,條件差,現在不僅整村脫貧,每家每戶住上了“小洋樓”,收入還穩步增長,2017年人均純收入只有2000元,去年超過6000元,今年預計能跨過7000元大關……

付家村所在的秦峪溝流域,是官亭條件比較差的地方之一,流域內的6個村全是建檔立卡貧困村。“產業合作社不光支持了我們一個村的發展,還帶動了秦峪溝流域其它幾個村,大家一起‘紅火’了起來。”付文先說。記者在秦峪溝流域採訪時也發現,當地採取“以一村帶五村”的辦法,推動該流域內的貧困村發展,在脫貧攻堅上呈現出了“蝴蝶效應”。

甘肅宕昌縣深貧村脫貧攻堅現“蝴蝶效應”


“去年4月,我們付家村蔬菜產業農民專業合作社成立後,主要發展食用菌種植產業,共帶動了付家村、杜家村、張坪村、大村村的120戶、508名貧困群眾發展。”在合作社分紅大會現場,付家村蔬菜產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理事長仇平義說,2017年以來,在隴南市政府辦的幫扶支持下,付家村積極探索符合村情實際的發展路子,實現了“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探索出了“黨建引領、支部帶動、合作社推動、貧困戶參與”的發展模式。“合作社成立時,付家、杜家、張坪、大村四個村的貧困戶以產業到戶扶持資金入股合作社210萬元。市上還幫助爭取廣東商會隴南籍企業家為合作社捐贈了50萬元產業發展資金,支持合作社帶動群眾發展。”

“付家村人多地少,所以合作社流轉了杜家村、大村村的60畝土地,建成了40座新型雙層鋼架食用菌種植大棚,種植香菇、木耳。”付家村幫扶隊長、第一書記蒙亞龍說,為了更好的幫貧減貧,付家村蔬菜產業農民專業合作社決定每年按照入股資金的8%對貧困戶進行保底分紅。在此基礎上,合作社會根據全年盈利情況,對盈利部分給貧困戶進行二次分紅。合作社還吸納貧困戶入社務工並指導其學習食用菌栽培及管護技術,增加務工收入。

甘肅宕昌縣深貧村脫貧攻堅現“蝴蝶效應”


“今年,官亭鎮農民專業合作社共實現盈利100.7萬元,為群眾特別是貧困戶發放工資31萬元。”官亭鎮相關負責同志說,今年截止目前,付家村蔬菜產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已實現銷售收入60萬元,同時幫助貧困群眾實現勞務收入13.7萬元。此次分紅大會,鎮裡除對付家村等村莊的合作社入股群眾按股分紅外,還表彰獎勵了全鎮20個脫貧致富示範戶、最美家庭戶、公益性崗位先進個人、最具發展活力合作社,希望以此進一步提振幹部群眾促發展、謀振興的信心。

“付家村的全面發展,就像是給秦峪溝流域的脫貧攻堅打了一劑‘強心針’。”宕昌縣相關負責同志說,從2017年幫扶付家村開始,隴南市政府辦就堅持著眼整個秦峪溝流域的發展,以“一村帶五村”的思路推進流域內深度貧困村的脫貧攻堅事業。3年來,這些深度貧困村的住房、村容村貌、基礎設施、富民產業發展等情況,都發生了巨大變化。目前,付家村、大村村和仇家山村已成功脫貧摘帽。

甘肅宕昌縣深貧村脫貧攻堅現“蝴蝶效應”


記者在張坪村採訪時瞭解到,從2017年起,該村就種植優質花椒苗,昔日的荒山荒坡上如今已長滿了花椒樹,今年張坪的花椒產量達1萬斤,收入60萬元。同時,當地群眾在花椒樹下套種的130畝辣椒,產量達4萬斤,收入8萬多元。

事實上,不只是張坪村,如今,在秦峪溝流域,花椒、核桃、烏龍頭等產業已實現“多點開花”,養蜂、養豬的效益節節高升,花椒合作社、大鯢養殖合作社、農特產品加工廠、手套加工車間、勞務合作社等發展迅速,整個流域增收致富的“發展引擎”已逐漸形成……

記者發現,隴南“以一村帶五村”推動秦峪溝流域發展所產生的“蝴蝶效應”,還吸引了許多原本長年在外務工的村民返鄉發展,這為當地的脫貧攻堅、鄉村振興集聚了人氣、積蓄了力量。

大村村民仇馮代原來在外面打工,現在他負責照顧9個香菇大棚,不僅學會了技術,5萬袋香菇也給他帶來了全新的生活方式,“不用再背井離鄉地去掙錢了”。大棚建成後,仇馮代主動和村黨支部、村委會聯繫,在種植、運輸、銷售用工過程中,優先吸納貧困群眾務工,先後帶動了32戶、122名群眾脫貧致富。

(文/圖 記者 吳曉燕 魯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