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生死,我要守護這座城”來自平遙抗疫一線護士邢麗的告白

“不論生死,我要守護這座城”來自平遙抗疫一線護士邢麗的告白

邢麗(右一)與同事一起為患者採集咽拭子。劉佳燁 攝

她是平遙縣人民醫院神經內科的一名護士,是第一批響應“主動請纓,不計報酬,不論生死,我要守護這座城”號召的醫務人員,她義無反顧地衝鋒在與疫情抗擊的第一線。她在醫院的第一個夜班是這樣度過的:還不到接班時間,得知病人需要採集標本,她對同事說“我先來”;有2名病人需要轉到上級醫院治療,她說“我準備”;有4名發熱病人需要做CT檢查,她又說“我去陪檢”……她有著8年黨齡,同時又是兩個孩子的媽媽,在最關鍵的時候,她挺身而出,一刻不停地穿梭忙碌在隔離病區裡,展現著年輕黨員的風采,詮釋著醫護工作者“救死扶傷”的神聖職責。她就是平遙縣人民醫院神經內科副護士長——邢麗。

毅然決然的“請戰”

“作為一名醫護工作者,我自願進入抗擊新冠肺炎隔離區,與同行們一起戰鬥!不計報酬,不論生死,我要守護這座城。因為我是一名共產黨員!”這是邢麗在她的“請戰書”中所寫的一段話。

邢麗說:“當得知醫院建立隔離病房需要醫護人員時,我第一時間就向醫院遞交了‘請戰書’,請求組織優先派我去。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在人民需要的時候能夠奮勇向前,無疑是最光榮的事。”從大年初二至今,邢麗一直駐守一線,連續吃住在隔離病區,為患者的生命安全保駕護航。

防控一線的“戰士”

1月26日21時05分,剛到崗的邢麗就接到要轉運2名患者到上級醫院治療的通知。雖然從事護理工作20餘年,也曾經歷過“非典”,但未曾有機會上過一線。“我的心裡也很緊張,但是黨員的身份提醒我,必須為年輕的護理姐妹做好榜樣。”想到這,她鼓足勇氣,克服緊張心理,進入病區完成轉運工作。

“立即帶這4名發熱、咳嗽患者去做CT。”1月26日21時45分,當聽到“發熱”“咳嗽”這幾個關鍵詞時,邢麗快速進入戒備狀態,憑著對疫情的瞭解及職業敏感度,她的第一反應就是這種患者接觸的人越少越好。面對緊急情況,她又一次獨自擔當,迅速按照流程和規範安排患者做CT檢查、詳細詢問病史、進行體格檢查、採集標本送檢……

1月26日23時53分,一切工作有條不紊地完成後,細心的邢麗還觀察到,由於發病突然,有一名患者來院時沒有攜帶任何生活用品,且精神高度緊張、焦慮,她連忙取了衛生紙、牙刷等生活用品送進了隔離病房,並對該患者反覆進行心理疏導。“人的情緒狀態與免疫力密切相關,穩定的情緒是抗擊病毒強有力的屏障之一。所以,我們不僅僅擔任防疫、醫治工作,也是心理醫生,既要克服自己內心的恐懼,也要安慰隔離的患者,幫助他們減輕負面情緒。”邢麗說。

作為隔離病房中唯一一名女共產黨員,邢麗時刻發揮著黨員的先鋒帶頭作用:近距離接觸患者口腔,分泌物隨時噴濺最容易傳染。進隔離區的前兩小時,科裡有位患者急需做咽拭子檢查,她不顧感染風險,把當班的小護士攔在身後,主動請纓:“我是黨員讓我來!”

舍小為大的“堅守”

由於疫情嚴重,邢麗一門心思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工作中,接到到崗當晚21時進入隔離區的通知後,她簡單收拾了換洗衣物,就再沒回過家。在隔離病區奮戰的日日夜夜,她錯過了與家人的團聚。即使這樣,家人還是對她的工作表示充分的理解與支持。

在邢麗進入隔離區工作期間,她的丈夫自覺承擔起了全部家庭重擔,用默默付出表達對妻子從事疫情防控工作的支持。兩個兒子從小由邢麗一手帶大,小兒子今年才5歲,沒有離開過她一天,每每看著視頻裡的孩子,聽著那句“媽媽,我想你了”,她心如刀割。但是邢麗始終堅持:“沒有大家,哪裡來的小家,犧牲短暫的分離,是為了將來平安相聚。”

“我明白他們的擔憂,所以每次簡短跟父母、愛人和孩子通個電話。電話那頭,他們反覆囑咐我做好防護,說家裡不用我操心,安心工作就行。對於他們的支持,我非常感激。不僅僅是家人,院領導每天也會走訪查看科室情況,甚至深夜還會打電話詢問,院方給我們提供了充足的防護物資和生活用品,沒有了後顧之憂,我更要積極投身到這場戰鬥中去。”邢麗說。邢光,邢麗的哥哥,在聽到妹妹進入疫情一線隔離區工作後,他多方籌集物資,於1月31日將價值100萬元的應急藥品捐贈至山西省紅十字會,其中50萬元的應急藥品用於平遙縣紅十字會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領導小組的一線工作人員。

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中國人原本歡樂祥和的中國年。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疫”,考驗著無數人的責任與擔當。在疫情防控面前,平遙縣人民醫院裡還有許許多多像邢麗一樣的醫務人員舍小家為大家,主動請戰,迎難而上,負重前行,誰都知道這意味著可能被感染,意味著與家人長時間分離,但他們想的最多的是職責、是使命、是誓言!他們用自己的平凡之軀,為身後的平遙百姓築起了堅實的防護壁壘。他們,是用生命在守護生命!(記者 劉佳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