汙衊完李蘭娟,是不是就要抹黑鍾南山了?

咳咳,本兵又要化身“福爾摩斯”了。

今天上午,正當本兵刷著微信呢,一篇題為《李蘭娟院士重磅推薦新藥為其兒子名下公司出品,只經過體外細胞初步測試》突然跳了出來。

矛頭直指正戰鬥在醫學研究前線、每天只睡3個多鐘頭的70歲老人李蘭娟院士。

當然,這篇文章現在已經看不到了,但本兵通過其他渠道,還是找到了其中的要點:

第一,“阿比朵爾”和“達蘆那韋”這兩個藥物,是杭州華卓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等機構的研究成果。

第二,該公司董事長鄭傑是李蘭娟的兒子,並且李蘭娟還是該公司董事。

第三,這兩種藥只是“初步測試”,沒有經過完整的臨床醫學驗證,效果根本不知道。

不僅如此,作者還在文章末尾陰陽怪氣地評論道:“李蘭娟說了,只是‘體外細胞初步測試’嘛,有效果當然好,沒效果也別怪我。”

甚至,在推送的文章摘要裡,作者還特別質問:

治死人怎麼辦?

汙衊完李蘭娟,是不是就要抹黑鍾南山了?

總而言之,雖然文章只有短短几百字,但充分滿足了圍觀群眾的各種想象:

對病毒的恐懼、對科學的臆想,以及長久以來對某些“磚家”的敵意等等。

可以說是非常居心不良了。

可能有人會說,你先別急著扣帽子,問題到底在哪,先說清楚。

好,接下來本兵就詳細說說,這篇文章到底陰險在哪裡。

這篇文章援引的是浙江電視臺經濟生活頻道“浙江紅TV”的消息,說“阿比多爾”和“達蘆那韋”兩個藥物,是杭州華卓信息科技等機構的研究成果。

汙衊完李蘭娟,是不是就要抹黑鍾南山了?

同時還通過“天眼查”截圖證明了李蘭娟、鄭傑和該公司的關係。

汙衊完李蘭娟,是不是就要抹黑鍾南山了?

看上去邏輯縝密,但卻存在一個根本問題:

這兩個藥物真的是杭州華卓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研究成果嗎?

先說結論,不是。

阿比朵爾(正確化學名應該是阿比多爾)本品是蘇聯藥物化學研究中心研製的抗病毒新藥,最先在俄羅斯上市,

1993年在第九屆國際病毒學會會議上報告了抗流感病毒的活性。它的作用機制是在阻斷流感病毒複製過程,並引入細胞免疫。

而達蘆那韋則是美國強生公司的子公司Tibotec Therapeutics公司研製的HIV-1蛋白酶抑制劑,2006年7月在美國首次上市,常與利托那韋以及其他抗逆轉錄藥物聯合用於成人HIV感染者的後期治療。

但杭州華卓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又是什麼時候成立的呢?

——2008年1月18號!

時間上對不上只是其一,根據@新浪財經 闢謠:

2003年和2016年,石藥集團和鍾南山院士所在的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分別申請了阿比多爾製備預防和治療SARS病毒藥物中的用途,以及阿比多爾在預防和抗擊中東呼吸系統綜合徵冠狀病毒藥物中的應用國家發明專利。

目前,藥監局審批的阿比多爾只有如下6家企業(7個產品),其中沒有杭州華卓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汙衊完李蘭娟,是不是就要抹黑鍾南山了?

而且,杭州華卓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也不是什麼醫藥巨頭,而是一家從事醫療信息化管理的公司。

據其官網介紹:杭州華卓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目前擁有在職員工240多名,博士、碩士研發人員30餘人,致力於以數據推動醫院科學管理,是一家專業的醫院信息化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為用戶提供從混合雲架構到雲醫院信息系統,以及互聯網健康雲醫院的整體解決方案。

汙衊完李蘭娟,是不是就要抹黑鍾南山了?

其實,但凡看過“浙江紅TV”的原文就該清楚,報道中提到的明明是“樹蘭醫院和華卓公司合作開展了藥物‘虛擬篩選’這個項目,最終選定了這兩種藥物”,結果到了造謠者這裡,就成了“這兩種藥物是華卓公司的研究成果”?

汙衊完李蘭娟,是不是就要抹黑鍾南山了?

其心何其歹毒!

所以言及於此,這個惡毒的謠言也算是被徹底澄清,歸根結底是利用了不同人群間的信息不對等。

再加上名人效應的加持,以及情緒的煽動,正在疫情前線的李蘭娟院士,莫名其妙就成了惡人。

說起來,今天跟朋友聊天時還提到過信息不對等的問題,當時本兵就說了:

信息不對等包含兩個方面,其一是我看到的信息你沒看到,其二是我掌握的知識你不掌握。

因此我給他的建議是,如果不掌握相關知識,越是專業的問題,越要少看為妙。否則看得越多越迷糊,也更容易被人矇騙。

重新回到這件事情上來。

委實說,但凡有些科學常識的人就都知道,藥物從研發到臨床應用,需要經歷一個漫長的過程。體外實驗、動物實驗、臨床試驗(1、2、3期),往往需要幾年時間。

比如 之前闢謠裡提到的吉利德公司的實驗性藥物“瑞德西韋” ,很多不是很明白的人在評論裡呼籲,“死馬權當活馬醫”。

當時我脾氣火爆的提了一嘴,“臨床做完了才能應用,不然吃死了或者吃著沒效果,估計又有人會說,‘為什麼未經臨床就應用,中國政府視人命如草芥!’”

當然,很多時候存在特事特辦的情況,這點是本兵有遺漏,這裡也道個歉。

據媒體報道,就在李蘭娟院士團隊初步發現了阿比多爾和達蘆那韋在體外細胞實驗中對病毒具有抑制作用後,這兩種藥物在國內獲批上市(注:經過了較為完善的測試,安全性相對較高),不需要在等待審批即可投入使用。至於對這次疫情有多大作用,還需要臨床檢驗。

不僅如此,李蘭娟院士也並沒有一上來就大張旗鼓地把這兩種藥物全面用於治療,而是在部分地區先使用,相信後續也會根據實際效果再做調整。

此外,李蘭娟院士團隊成員陳作兵也做了特別提醒強調:“這兩種藥為處方藥,患者一定要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

由此可見,所謂“李蘭娟院士推薦新藥涉嫌利益輸送”,純屬有心人精心炮製的惡毒謠言。

最後的最後,兵兵想說:

科學家也好,專家也罷,不是不能質疑,我們千萬不要迷信權威。

但質疑也要講究基本法,最起碼的科學常識不能丟卻。

更不能生拼硬湊、斷章取義,對正在一線從事研究、力圖挽救更多生命的科學家造謠抹黑。

如果,我是說如果,任由這股風氣肆意蔓延,或許下一個被抹黑汙衊的受害者,就該是鍾南山院士了。

汙衊完李蘭娟,是不是就要抹黑鍾南山了?

[1] 直說:今天汙衊李蘭娟,明天是不是就要輪到鍾南山?

[2] 新浪財經:李蘭娟院士推薦新藥涉嫌利益輸送?闢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