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別李醫生:理論是灰色的,生命之樹常青

昨晚,一整夜沒有辦法入睡,還有很多很多的人,和我一樣。直到現在敲下這些字,內心依舊震顫,悲痛不已。

幾乎所有人的朋友圈裡,都為一個人點起了蠟燭。

他就是疫情的“吹哨人”,李文亮醫生。

2月7日凌晨,李文亮醫生因為感染肺炎重症不治去世,年僅34歲。

幾天前,他還在微博中說,謝謝大家的鼓勵和支持,要早日出院。

送別李醫生:理論是灰色的,生命之樹常青

"為眾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凍斃於風雪。”

我們永遠記得,你做過什麼,你用生命的火焰捍衛了一個醫生的良心和職業道德。

我們無法忘記你。有人說:“無數個普通人的生命軌跡縱橫交錯,世界就變成了現在的樣子。

李文亮醫生,一路走好。

送別李醫生:理論是灰色的,生命之樹常青

“一個健康的社會,不應該只有一種聲音”

他是一名普通的眼科醫生,也是這場疫情中拯救了很多人的“英雄”。

12月30號,他是最早在微信同學群提醒大家有疫情的人。因為他的警示,很多同行的醫生早早做防護,帶口罩,穿防護服。李文亮的舉動,避免了身邊的一些臨床醫生被感染。

送別李醫生:理論是灰色的,生命之樹常青

他的同學說:“他真的救了很多人。”可他自己,卻在一次接診時感染了肺炎。

他那麼年輕,那麼有潛力。在感染後,他還說:“好了就上一線,疫情正在擴散,不想當逃兵。

2月1日確診了新型肺炎,2月7日因全力搶救無效去世。留給他的時間太少太少了。

八年前,他寫了一條微博:“朋友們,從今天起你們也許就聯繫不到我了,因為我要去拯救地球了。如果22日太陽照常升起,那就說明我成功了,不用感謝我,這都是應該的!”

送別李醫生:理論是灰色的,生命之樹常青

幾十萬網友在微博下留言:“謝謝你。

謝謝你,你真的在做一件拯救地球的事。作為最早看到有檢測出冠狀病毒報告的醫生,你沒有隱瞞,出於一個醫生的良心,你將自己看到的真相說出來,警示身邊的人。

謝謝你,說出了真相,卻承受著無比巨大的委屈和壓力。

送別李醫生:理論是灰色的,生命之樹常青

當疫情終於爆發,你擔心的成為了現實,你又頭也不回地衝進一線,在接診患者時,不小心被感染。

即使被訓誡過,自己和父母都被感染,2月1日李文亮醫生在接受採訪時,仍然勇敢地說出自己的看法:“一個健康的社會不該只有一種聲音。

謝謝你李文亮醫生,你的聲音,我們聽到了。

送別李醫生:理論是灰色的,生命之樹常青

“理論是灰色的,生命之樹常青”

花了幾個小時翻看李文亮醫生的微博,他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

就像我們身邊最普通的那種人,80後,安安分分地讀書、工作、結婚生子。有一個美麗的妻子,一個溫馨的小家。

他也追劇,愛看《慶餘年》,前段時間喜歡上了肖戰,因為覺得肖戰唱歌很好聽。他愛美食,愛吃炸雞,夜班時喜歡吃雞蛋灌餅,這樣的碳水化合物吃下去有幸福的感覺。

送別李醫生:理論是灰色的,生命之樹常青

他也被減肥和加班困擾,抱怨加班重,會說“不想幹了”,過幾天又會寫下“病人虐我千百遍,我待病人如初戀”。

他愛轉抽獎微博,抽手機、抽車釐子。對,有次他看到車釐子158一斤,隨手拍了圖片發微博上,調侃自己“買不起”。終於抽到了一包溼紙巾,他專門發了一條微博表示感謝。

他畢業於武漢大學,畢業後又留在武漢工作,對武漢感情深厚。他形容武漢的秋天是“自有一股不熱不冷的溫柔,在這個季節裡你能體會到最淅瀝的細雨和最輕柔的風,當然你更能感受到落葉飄灑一地,踩上去咯吱咯吱響的美與心動。”

他曾在新年許下心願,做一個簡單的人,平常心生活。“理論是灰色的,生命之樹常青”是他的微信簽名。

生命之樹常青。微博裡,都是他鮮活又親切的生活,他的確是一個愛生活的人,吃到什麼好吃的,遇到什麼好看的風景,開心的或者不開心的事,他都會記錄下來。

想來,一定是個性格活潑陽光的人。白大褂下面,有一顆年輕熱烈的心。

送別李醫生:理論是灰色的,生命之樹常青

因為堅信生命大於一切,所以他才會冒險做出這個舉動,看到了有危險存在,就在同學群裡警示大家注意防護,注意安全。

他做錯什麼了嗎?他什麼都沒做錯。

我們紀念他,是為了牢牢記住他的敢於發聲,記住他對真相的尊重,記住他不願沉默的勇氣。

要向他一樣。普通人也有雷霆萬鈞之力,也有尋找真相的權利。

送別李醫生:理論是灰色的,生命之樹常青

寫在最後:

此刻,我在鍵盤上敲字,轉頭看窗外的夜更加濃重,深不見底。

曾讀過一首詩,名字叫《沉重的時刻》:

此刻,有誰在世上的某處哭,

無緣無故地在地上哭,

在哭我。

此刻,有誰在世上的某處笑,

無緣無故地在地上笑,

在笑我。

此刻,有誰在世上的某處走,

無緣無故地在地上走,

走向我。

此刻,有誰在世上的某處死,

無緣無故地在地上死,

望著我。

我們哀悼、痛苦、憤怒、反思,也是他生命的延續。

李文亮醫生,一路走好!

送別李醫生:理論是灰色的,生命之樹常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