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正月初一是春節,你知道它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嗎?

春節

春節,是一年年歲之首。春節又叫新年,俗稱過年。在古代,從臘月二十三開始祭灶王爺,就開始準備過年,買過年用的東西,一般到正月十九年才算過完。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據記載,中國人過春節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其起源歷史悠久,春節的源頭是起源於古代的祭祀活動,在農曆正月初一的這一天去拜祭神靈的,以求未來的一年風調雨順,從此,人們也就把這一天當作歲首。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辛亥革命以後,執政者改變傳統的王朝紀年方法,農曆與公曆並行,並將公曆1月1日定為元旦,舊曆的正月初一稱為春節

。傳統民俗習慣,春節的正日是正月初一,但它前後包括了一段年節時間,一般從臘月二十三四祭灶開始,到正月十五結束。於是神州大地,出現了兩種新年,一種是官方推行的陽曆,國家發佈正式通知、國際交往用的是這一套;另一種是民間流行的農曆,老百姓還是按照習慣把正月初一當做新年。直到現在,從春運上就能看出來,在中國人的心裡,農曆新年才是真正的“過年”,它就是我們的傳統佳節“春節”。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綿延數千年的春節,時至今日有哪些趣事呢?

春運

在中國千年的傳統佳節面前,“春運”一詞就像個嬰兒,在改革開放之後才出生。但青出於藍勝於藍,現在過年,春運成了舉國罕見的人口流動;搶票、請假、趕路、回家,在現在這個時代中好像“春運”,最能感受到“過年”的味道。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1980年的《人民日報》,首次出現了春運一詞。隨著改革開放的進程,超大規模城市加速發展,人口流動規模不斷加大。將近40年的時間,從一開始的1億人次,到現在的30多億人次,中國每年都在重複上演著人類世界令人稱奇的人口遷徙。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許多外國人很不理解我們中國人為什麼那麼注重春節,不惜一切代價都要回家團聚,這個問題無法說清楚,只有乘坐長途汽車火車,

經歷過春運的人,才能真正理解其中的意義。中國人對家的眷戀,都集中體現在春節大遷徙中。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這是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來的傳統,是中國人以家為大的體現,落葉歸根,不管你飄到哪裡,都一定要回到記憶中那片熟悉的土地,去陪在家人的身邊。

中國人思鄉心切,渴望團圓的心情,將代代延續。

爆竹

春節,鞭炮自然是我們離不開的話題,每年的年三十至十五,隨處都可以聽到鞭炮的“噼噼叭叭”的響聲,零點鐘聲一響,就到了除夕夜的高潮。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但在古代,當火藥和紙張還沒發明的時候,人們是怎麼放炮的呢?

“爆竹”的起源:

《神異經》上說:“西方深山中有人焉,其長尺餘,性不畏人,犯之令人寒熱,名曰山魈。以竹著火掛熚,而山魈驚憚。”這是爆竹起源最早的記載,說明當初人們是為了驅嚇危害人們的山魈。據說山魈最怕火光和響聲,所以每到除夕,人們便用爆竹把山魈嚇跑。這樣年復一年,便形成了過年放鞭炮、點紅燭、敲鑼打鼓歡慶新春的年俗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紅包

逢年過節,孩童除了穿新衣最期盼的當屬壓歲錢了吧;壓歲錢,現在也叫它紅包。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相傳北宋年間,有個宰相的小兒子,過年的夜晚跟隨大人們在街頭觀燈遊玩時,不料被壞人掠走,想勒索宰相的一筆錢財。逃跑中遇到朝廷馬車經過,孩子大聲呼喊,嚇得歹徒放下孩子就跑。後來,宋神宗得知此事後,就賜予宰相一些金錢,讓他壓壓驚,從此"壓歲錢"

在民間流傳開來。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最早的壓歲錢也叫厭勝錢,或叫大壓勝錢,這種錢不是真正的貨幣而是為了佩帶玩賞而專鑄成錢幣形狀的避邪品,是一種配飾。從明清時期後,壓歲錢就是貨幣了,大多數是用紅繩串著賜給孩子,所以一些地方把給孩子壓歲錢叫“串錢”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壓歲錢的寓意有很多,辟邪驅鬼,保佑平安。最初壓歲錢是用來避魔驅邪的,因為人們認為孩子們容易遭受鬼的侵害,所以用壓歲錢壓祟驅邪,幫助孩子平安過年,祝願小孩在新的一年健康吉利、平平安安。中國民間當惡鬼妖魔或“年”去傷害孩子時,孩子可以用這些錢賄賂它們從而逢凶化吉。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記得我小時候,大人給10元的紅包是很正常的,但現在10塊錢的紅包誰還好意思拿出手?

壓歲錢也似乎失去了祈福的意義,更像一種社交行為。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而現在的壓歲錢可能就有些稍稍的變了味道。很多人將紅包變成了攀比的工具,並不是對孩子的祝福。而孩子們也把紅包當做過年的目的,沒有感恩和感謝。

紅包越來越厚,情義越來越少。其實壓歲錢更多的是一種祝福,包含著特殊的心意,應迴歸壓歲錢的本質;希望各位讀者們不要把祝福的紅包變成銅臭的攀比。

瞭解春節,瞭解傳統文化,弘揚中華美德,傳承中華傳統。


<strong>應對疫情,48字需牢記: 須警惕,不輕視;少出門,少集聚; 勤洗手,勤通風;戴口罩,講衛生; 打噴嚏,捂口鼻;噴嚏後,慎揉眼; 有症狀,早就醫;不恐慌,不傳謠。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向所有奮戰防疫一線的醫務工作者和工作人員致敬!

希望所有的朋友能夠平安健康!

讓我們齊心協力,早日贏得這場戰役!

武漢加油!中國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