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年之後,房價將“貴如金銀”?抑或“便宜若塵土”?

住宅分配製度消亡以後,商住房數量飛速增長。1998年,修建商品房整數還不到兩百萬套。2013年,全年修建的商品房已經達到1400萬套,翻了七倍。與此同時,房價也節節攀升。二十年來,全國住宅均價由每平1854元上飆至每平8542元。

總之,換做其他任何一個行業,都絕對不會像房地產行業一樣吸金。如今,上百億收益的開發商遍地開花,房、車成為華夏最昂貴的玩意。

那麼,未來8年,房價會依舊“貴如金銀”還是“便宜若塵土”?由這幾個方面可以看得出來。

數年之後,房價將“貴如金銀”?抑或“便宜若塵土”?

首先,人口數量以及結構改變。萬科老總鬱亮提出,分析人口就是分析房地產。根據該公司推算,華夏購房主流人口已經開始走下坡路。2011年-2015年,主流人口數目達0.43億人,但是2016年-2020年,這一數值將會下跌3000萬,只剩0.13億人。而且,2020年之後,主流人口還會繼續下降。

無獨有偶,民生證券研究所前段時間對外公佈,華夏25歲至44歲人口數量,在2015年以後,開始下降。而處於這一年齡段的同胞,正是國內大部分開發商默認的購房主流群體。所以,隨著主流人口減少,樓市、車市也迎來了寒冬期。

數年之後,房價將“貴如金銀”?抑或“便宜若塵土”?

民生證券所還對處於這一時間段的人數進行詳細的測算:2015年-2025年,勞動力平均每年減少375萬。2025年-2030年,勞動力平均每年減少500萬。2030年-2035年,勞動力每年減少960萬。

缺乏了充足的購房需求,城市的房價自然節節下落。一、二線城市還好,有新鮮的血液補充,房價不會貶值的特別厲害。至於三、四線城市,除卻個別地方,大概會便宜到讓人髮指的程度。

其次,房地產行業地位改變。梁中華專家發言稱,國人六成以上的資產與房地產行業息息相關。地方政府過半的稅收來自地產以及相關行業。正是因為這種情況,很多學者紛紛認為房價“只漲難跌”。不過,隨著棚改的逐漸熄火,舊改登上歷史舞臺,租賃市場展開試點工作,農地入市,地產行業的發展重心將會從售房轉向租房。

數年之後,房價將“貴如金銀”?抑或“便宜若塵土”?

8年之後,房價“貴如金銀”壓根就是痴人說夢。那麼,是否未來的房價就真的“便宜若塵土”了呢?

也不然!

無論如何,貨幣一直在貶值。過去,中國市場內以“分”作為消費主流。現在,則是以“角”作為消費主流。往後,可能“元”,乃至“百元”才是消費主流。在這種情況之下,就算過去只值幾十塊的玩具,可能在未來售價也達到了萬元以上。因此,即便房價下跌65%,只剩過去三、四千的購買力,未來也非常有可能達到數萬。

綜上所述,房價不會特別昂貴,也不會非常便宜。整體而言,大概會保持在大傢伙需要一番努力才能夠買上的地步,很難再出現一家三代耗盡積蓄,“六個錢包”集結只夠首付的事情了。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並轉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