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中的自救之春天在哪裡?

<strong>繼《囧媽》之後,由王晶、谷垣健治聯合執導的影片《肥龍過江》也成為2020年影視寒冬之下轉戰網絡的院線影片之一。

《肥龍過江》| 寒冬中的自救之春天在哪裡?

當所有評論都一致預測此舉將成為未來影視產業發展的潛在格局,又是否忽略了影片本身的質量問題?

畢竟,不論線上還是線下,所針對的受眾不變,變得只是傳播的方式,究其根本,只要影片自身經得起推敲,不論線上還是線下,哪裡都是春天。

原定檔於2月14日情節人上映的影片《猛龍過江》,在歷經《囧媽》的線上風波之後,也於2月1日宣佈提檔後轉戰線上付費播出。

《肥龍過江》| 寒冬中的自救之春天在哪裡?

與《囧媽》不同的是,《肥龍過江》的原定檔期為情人節,並早在其影片的宣傳海報之上打出“2月14日,熱鬧肥凡”的宣傳口號。

相較於《囧媽》轉戰線上的倉促之舉,《肥龍過江》本有足夠的時間把握市場做出應對,但最終非但沒有終止上映,反而提前上映,並且在播放平臺徵收相應的播放費用。

此舉背後,令人深思,是影視模式革新的前奏,還是商業公關的套路?

《肥龍過江》| 寒冬中的自救之春天在哪裡?

影片《肥龍過江》講述了香港基層民警朱福龍兢兢業業工作之餘,卻遭受愛情事業的雙重打擊,被調離崗位一線之後生活逐漸頹廢,體重暴漲,在同事的幫助下獲得遣返罪犯回日本的機會,在歷經一系列的磨難與考驗之後,終於重獲愛情,得到支持。

單從故事情節來看影片似乎並沒有什麼大的缺陷,與此同時,致敬李小龍,復興港片的雙話題也為影片增加不少的討論熱度,至少在上映之前,《肥龍過江》還算賺足了期待的。

《肥龍過江》| 寒冬中的自救之春天在哪裡?

影片伊始便是一段主人公朱福龍的第一人稱自述:“我是朱福龍,福祿壽的福,李小龍的龍,一個體重66.4公斤,身手敏捷的警察。”寥寥數語之間將影片前期想著重表達的兩個話題都已含括,同時也於一定程度上呼應影片題目所設定的“肥”。

而之所以將這樣的人物形象設定為警察,並非延續1978年洪金寶版的《肥龍過江》裡的鄉村青年的身份設置,一方面是因為警察在某種程度上已經成為香港影片的符號之一,成為港片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另一方面,傳統港片中的警察形象大多正義且富有人情味。

《肥龍過江》| 寒冬中的自救之春天在哪裡?

因此,甄子丹版的《肥龍過江》也在一定程度上算是對港片既有風貌的延續,但這樣的延續並未滲入影片本身,一通介紹之後,影片便逐漸顯露出爛片必備的屬性。

無厘頭的搞怪與不符邏輯的橋段設置,除了強行增設笑點之外便再也沒有發揮貼合影片本身的作用了。

由王祖藍所飾演的路政交警,在工作執法之時由於身高的限制不得不跳起來查看車內信息,這樣純粹為了效果而置入的橋段在博得觀眾的鬨笑之外卻也很難界定電影與綜藝的區別。

《肥龍過江》| 寒冬中的自救之春天在哪裡?

緊接著的便是一場腦洞大開的追殺,輪番而上的新聞媒體窮追不捨,車內的廝打與車外媒體的打趣形成一種魔幻而詭異的影像風格。

不難看出導演是想借此橋段用以諷刺當下媒體娛樂至死的新聞態度,但這樣的畫面串聯與情節設置實在不符合影片的原有基調,看起來則更像是對周星馳無厘頭戲劇的翻拍。

《肥龍過江》| 寒冬中的自救之春天在哪裡?

除此之外,導演似乎還想借由警察的特殊身份與工作性質指渉當下的家庭生態關係,並試圖針對“如何協調好工作與家庭的關係”這樣一個棘手的社會話題給出答案。

但在影片中,觀眾所能看到的只是一個看似不太正常的人物設置與家庭關係,一個是警察,一個是片場跑龍套的十八線演員,一個滿腔熱血卻屢遭打擊,一個毫無天賦卻飛揚跋扈。

這樣的家庭設置本身就是有問題的,至少無法囊括大部分的家庭狀況,因此藉由這樣的角色設置企圖引起觀眾的情感共鳴更從何談起?

《肥龍過江》| 寒冬中的自救之春天在哪裡?

而在日本的戲份中,粗糙的佈景與無法自洽的人物設置愈加突顯了影片無法迴避的邏輯硬傷。

在香港的朱福龍從66.4公斤,身手敏捷的警察,到成為222斤的“肥龍”,除了塑料感十足的填充脂肪,觀眾似乎再難感受到因肥胖而帶來的生活變化。

如此重要且點題的形象改變竟沒有在影片中得到充分體現,222斤的朱福龍依舊可以在狹窄且密集的日本商業街區的地面與屋頂行動自如。

《肥龍過江》| 寒冬中的自救之春天在哪裡?

在與日本警方的工作交涉中,影片所展現出來的是一個與傳統認知中完全相悖的警方形象,行動緩慢、官僚主義嚴重、黑白勾結等各種問題似乎全部集中在了日本警察身上。

為了使得這一設置相對高級,導演還在影片中融入了日本警方高層佩戴假髮的元素,片中警察多次帶錯假髮的位置,並在朱福龍的提醒下得到糾正。

藉由“假髮”暗喻“面具”的想法固然值得肯定,但如此直白而明顯的形象對比觀眾真的買賬嗎,這點確實值得我們思考。

《肥龍過江》| 寒冬中的自救之春天在哪裡?

由此看來,《肥龍過江》的超前提檔與相對欠佳的觀眾口碑看似毫無關聯,實則為必然。

影視寒冬,看似冷寂的銀幕之外,實則是創作者態度與影片內容的真實博弈,觀眾的鑑賞能力並不會隨著市場的格局變化而有所降低。

因而,寒冬之下,內容為王便是春天。

《肥龍過江》| 寒冬中的自救之春天在哪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