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可通過氣溶膠傳播?我們該如何預防?

新冠肺炎可通過氣溶膠傳播?我們該如何預防?

新冠肺炎可通過氣溶膠傳播?我們該如何預防?

2月8日,上海市政府舉行疫情防控新聞發佈會。發佈會上,衛生防疫專家確認,目前可以確定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傳播途徑主要為直接傳播、氣溶膠傳播和接觸傳播。

消息一出,引發關注。

直接傳播和接觸傳播我們都非常熟悉:

直接傳播是指患者噴嚏、咳嗽、說話的飛沫,呼出的氣體近距離直接吸入導致的感染;

接觸傳播是指飛沫沉積在物品表面,接觸汙染手後,再接觸口腔、鼻腔、眼睛等粘膜,導致感染。

那麼氣溶膠傳播又是什麼?跟一般的空氣傳播有什麼區別?對我們的威脅有多大?我們又該如何預防呢?

想必大家腦海中都有一連串這樣的問題,今天就來為大家仔細解答一番。

什麼是氣溶膠?

所謂氣溶膠,學術地講,是指懸浮在氣體介質中的固態或液態顆粒所組成的氣態分散系統。

而通俗地講,為了區別於潔淨空氣,常使用含塵氣體或汙染氣體來稱呼氣溶膠。

事實上,氣溶膠可自然產生,比如雲、霧、霾、飄在空中的灰塵,都是氣溶膠。

氣溶膠也可以人工形成,比如打噴嚏、咳嗽產生的飛沫,大飛沫很快落到地面或物體表面,微小飛沫可以在空氣中懸浮一段時間,後者屬於氣溶膠。

此外,一些醫療操作實施時,比如做氣管插管、支氣管鏡、齒科操作時,也會產生氣溶膠。

簡單來說:氣溶膠的本質是能夠懸浮在空中的微粒。相較於一般的空氣傳播來說,氣溶膠能懸浮得更久、飄得更遠。就好比走在路上聞到煙味,但身邊明明沒有人,這就是菸草燃燒後形成的幾百納米左右的顆粒的氣溶膠。

什麼是氣溶膠傳播?

舉個例子:

要進一步理解氣溶膠傳播,需要明確氣溶膠的空氣動力學,以咳嗽為例。

時間點①:A 產生羽流狀氣溶膠,B 同時受到大直徑的飛沫接觸和小直徑的微粒吸入,而遠距離的 C 未受影響。

新冠肺炎可通过气溶胶传播?我们该如何预防?

(圖片來源:Jones RM, Brosseau LM. Aerosol transmission of infectious disease. J Occup Environ Med. 2015;57(5):501-8.下同)

時間點②:氣溶膠開始擴散,許多大的顆粒開始沉降,B 只吸入小直徑微粒,C 仍未受影響。

新冠肺炎可通过气溶胶传播?我们该如何预防?

時間點③:氣溶膠進一步擴散,大顆粒沉積在地面,B 和 C 均可吸入小直徑微粒。

新冠肺炎可通过气溶胶传播?我们该如何预防?

狹義的氣溶膠傳播指的就是時間點③C 吸入懸浮微粒的這個過程。

氣溶膠傳播

對我們的威脅有多大?

由於氣溶膠顆粒比較大,一般大於 10 微米,50 微米以上的最多,因此一般醫用口罩(或者防範霧霾的口罩)可以阻攔這種粒子。特別小的氣溶膠粒子(半徑小於 0.1 微米),重量輕,主要分佈在高空(來自土壤的靠近地面),隨風飄走了,人呼吸到的可能性不大。另外,氣溶膠質點比表面能很大,又有電荷,病毒很容易被破壞,存活度不高。

而對於非醫護人員而言,在實際生活中,只有達到極高數量級的閾值,部分病毒才能由黏膜進入人體。同樣,通過氣溶膠形式懸停在衣物、皮膚的病毒,只有極微小的比例能通過手部觸摸進入眼口鼻,病毒量能致病的可能性不高。

極為細小的氣溶膠質點能催化或摧毀病毒,因此害處不大。大直徑的氣溶膠質點,能吸附病毒,但只要配戴合格口罩就能防控。因此,對於氣溶膠傳播病毒,我們要重視,但不要恐慌。

針對目前的傳播途徑,

這些防護指引你一定要知道!

場景防護1:人與人接觸

與咳嗽者保持2米以上距離

疫情期間,並不能很容易識別直接接觸的人是否帶有新冠病毒的患者、無症狀感染者,因此請減少和陌生人交談,尤其是與咳嗽的陌生人保持一定距離(2米以上)。

儘量不串門、不聚集。如果必要前往人多密集的地方、乘坐交通工具時都要佩戴好口罩。減少接觸交通工具的公共物品和部位。

新冠肺炎可通过气溶胶传播?我们该如何预防?

勤洗手,或隨身攜帶免洗消毒洗手液,特別在接觸了公共場所物件後、吃飯和喝水前、觸摸自己的眼睛、鼻子和嘴之前確保雙手潔淨。

提倡規範的“咳嗽禮儀”:外出時要佩戴口罩,當咳嗽或打噴嚏時,儘量避開人群,用紙巾、手絹或肘部變曲抬起捂住口鼻,防止唾液飛濺。使用後的紙巾不要隨便亂扔,要放到垃圾桶裡。之後要清洗雙手或進行手消毒。

如果家裡有醫學觀察家居隔離人員,條件允許的話儘量單獨居住在通風良好的單人房間,幫其設置套有塑料袋並加蓋的專用垃圾桶;生活用品實行專人專用,單獨洗滌消毒處理;與家裡其他人儘量避免近距離的接觸(至少間隔1米以上距離),最好處於下風向;日常佩戴一次性醫用口罩,4個小時或口罩潮溼後更換。

場景防護2:電梯裡

錯峰乘坐+少打電話和談話

戴口罩,錯峰乘坐,儘量避免與多名乘客同乘;儘量減少在電梯內、電梯間使用手機、打電話或談笑;儘量不要用搭客電梯搬運物品;攜帶衛生紙、手套或其他可隔絕物品,按電梯按鈕後,物品要妥善處置。

避免用手去擦/摸口、鼻、眼,觸摸電梯或公共物品後,及時洗手。

單位、小區物業應該在電梯按鈕、廣告牌等經常會被人觸摸的地方貼膜,並隔1-2小時就要進行消毒、更換貼膜。

新冠肺炎可通过气溶胶传播?我们该如何预防?

場景防護2:衛生間

地漏每週消毒並加杯清水

家居防範氣溶膠傳播病毒,主要部位是各處地漏與衛生間馬桶。比如有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患者出現腹痛和腹瀉,檢測發現病毒能夠在糞便中檢出,不能排除會出現沖廁所導致糞便顆粒氣溶膠存在。

新冠肺炎可通过气溶胶传播?我们该如何预防?

首先,家中各處地漏口,在非排水時,需要用蓋子遮擋,每週一次將一杯清水(約500mL)倒進排水口,然後倒入有效氯濃度 2.5g/L 的含氯消毒液 10mL(一茶匙),30分鐘後再倒入一杯清水,這樣可讓地漏彎頭處存夠水,起到隔絕作用。

衛生間要保持開窗通風,建議每天開窗通風3次,每次半小時以上。不能自然通風的可採用排氣扇等機械通風。

家中有人出現發熱、咳嗽、腹瀉、嘔吐等 症狀時,可用消毒劑對衛生間物表、地面、馬桶等進行消毒。高頻接觸物件或部位如門把手、洗手池檯面、水龍頭開關、洗手盆、坐便 器、便池、馬桶按鈕等,每日至少消毒兩次。

倡導良好的家居衛生習慣,使用無害化衛生廁所,不使用便桶等,減少汙染物暴露和清洗時帶來的風險。沖水時養成良好習慣,先蓋上馬桶蓋再衝水,並及時使用洗手液在流動水下洗手。

特定行業人員升級版防護

對於隔離病區工作人員、醫學觀察場所工作人員、疑似和確診病例轉運人員,建議穿戴工作服、一次性工作帽、一次性手套、醫用一次性防護服、醫用防護口罩或動力送風過濾式呼吸器、防護面屏或護目鏡、工作鞋或膠靴、防水靴套等。

新冠肺炎可通过气溶胶传播?我们该如何预防?

對於流行病學調查人員,開展密切接觸者調查時,穿戴一次性工作帽、醫用外科口罩、工作服、一次性手套,與被調查對象保持1米以上距離。開展疑似和確診病例調查時,建議穿戴工作服、一次性工作帽、一次性手套、醫用一次性防護服、KN95/N95及以上顆粒物防護口罩或醫用防護口罩、防護面屏或護目鏡、工作鞋或膠靴、防水靴套等,對疑似和確診病例也可考慮採取電話或視頻方式流調。

對於標本採集人員、生物安全實驗室工作人員,建議穿戴工作服、一次性工作帽、雙層手套、醫用一次性防護服、KN95/N95及以上顆粒物防護口罩或醫用防護口罩或動力送風過濾式呼吸器、防護面屏、工作鞋或膠靴、防水靴套。必要時,可加穿防水圍裙或防水隔離衣。

對於環境清潔消毒人員、屍體處理人員,建議穿戴工作服、一次性工作帽、一次性手套和長袖加厚橡膠手套、醫用一次性防護服、KN95/N95及以上顆粒物防護口罩或醫用防護口罩、工作鞋或膠靴、防水靴套、防水圍裙或防水隔離衣等。環境清潔消毒人員使用動力送風過濾式呼吸器時,根據消毒劑種類選配塵毒組合的濾毒盒或濾毒罐,做好消毒劑等化學品的防護。

新冠肺炎可通过气溶胶传播?我们该如何预防?
新冠肺炎可通过气溶胶传播?我们该如何预防?

第二批最美守藝人火熱申報中…

歡迎您的推薦或自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