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沙替尼未來可期,貝達藥業將持續助力腫瘤藥物研發

本期話題:恩沙替尼未來可期,貝達藥業將持續助力腫瘤藥物研發!

訪談嘉賓:貝達藥業資深副總裁兼首席醫學官 毛力教授

訪談嘉賓: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瑞金醫院 高蓓莉教授

訪談嘉賓:貝達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市場總監 左瑋先生

醫悅匯:綜合已發表的臨床研究,請您從研究的角度對現有的幾個ALK抑制劑優劣勢進行評價,相比而言,恩沙替尼的優勢有哪些?

毛力教授:目前已經獲批的ALK抑制劑有一代克唑替尼,二代色瑞替尼、阿來替尼、布加替尼,三代勞拉替尼,新一代ALK抑制劑恩沙替尼也會很快獲批上市,與廣大醫生和患者見面。與化療相比,克唑替尼可以達到11個月左右的PFS;色瑞替尼可以把病人的PFS延長到16~17個月;勞拉替尼一線治療可以達到PFS 25.7個月,但目前適應症還在二三線;最近發表布加替尼一線治療結果為PFS 24個月。根據現有研究顯示,恩沙替尼作為克唑替尼耐藥以後的二線適應症,在安全性和療效方面都與阿來替尼、布加替尼相當,在腦轉移患者的治療方面,恩沙替尼的效果優於其他ALK抑制劑。從優缺點來講,克唑替尼PFS比較短,對其他位點並不敏感,二代ALK抑制劑可以對一些耐藥突變也有不同程度的療效。勞拉替尼的中樞神經系統副作用比較大,將50%以上的病人都會有認知或者神經系統障礙,作為一個長期用藥,在一線使用可能有一定的難度。

目前恩沙替尼的一線治療結果還沒有公佈,但是從已有數據及安全譜來看,未來恩沙替尼很有可能會在一線治療有很好的表現,我們非常期待這個結果能夠儘早出爐。從耐藥基因譜方面來看,恩沙替尼與其他二代ALK抑制劑相比,對某些耐藥的突變譜有比較好的療效,特別是有1/3的病人帶有G1202R突變的腫瘤,對恩沙替尼是有應答的。目前二代抑制劑普遍對V3亞型療效偏差,而恩沙替尼對V3亞型的治療具有明顯優勢。

醫悅匯:對比一線最常使用的克唑替尼以及被一線優先推薦的阿來替尼,恩沙替尼作為新一代ALK抑制劑,臨床在應用恩沙替尼時,您有哪些建議?如時機、可以用恩沙替尼去嘗試解決哪些臨床問題?

毛力教授:總體來講,臨床用藥應該遵循兩大原則:首先要以患者為中心,其次以科學為指導。以患者為中心就是指,臨床醫生需要考慮什麼用藥情況對患者最有利。這就需要從療效、耐受性和毒反應等角度進行考慮。從毒副反應譜來看,恩沙替尼毒副反應譜與其他ALK抑制劑相比有比較大的差異。恩沙替尼最主要的毒副作用是皮膚皮疹,但是絕大部分皮疹都比較輕,可以用局部治療或者小劑量激素可以得到控制,多數情況下不需要停藥或者減量,特別是病人在使用3-4周以後,症狀會減輕,其他的一些毒副作用,比如胃腸道呼吸系統、肌痛貧血,特別是像勞拉替尼常發生的中樞性神經系統反應,在恩沙替尼的研究中是沒有觀察到的。

從療效角度來看,恩沙替尼對腦轉移患者的療效特別優異。其次在G1202R耐藥位點突變及V3潛在突變患者的有效性較高。將來是否可以針對ALK融合基因突變患者進行進一步檢測,如果是V3融合基因亞型,可能可以優先考慮恩沙替尼。最終我們需要等待一線研究數據的出爐,為臨床提供進一步證據。

目前四大ALK領域研究中,布加替尼和阿來替尼的研究結果已經公佈,勞拉替尼的研究結果也將會出爐,恩沙替尼一線治療研究結果將會成為本年度最後出爐的結果。誰會成為最優的一線治療選擇,今年應該會見分曉。

醫悅匯:ALK陽性肺癌患者耐藥機制複雜,明確靶點與用藥的相關性是否是臨床迫切需求?G1202R這個靶點可否與T790M突變一樣被加以期待?

高蓓莉教授:在ALK通路中,患者耐藥後的治療是臨床上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儘管ALK突變被稱為“黃金突變”,患者的生存時間比較長,但是治療當中我們經常會看到G1202R位點的耐藥突變成為限制其生存的主要原因之一。為了克服G1202R位點的耐藥突變,很多臨床藥物正在研發,即將上市的恩沙替尼在G1202R耐藥突變的治療上有比較好的療效。因此在ALK融合基因突變患者產生耐藥以後,我們特別需要進一步明確其耐藥機制,因為它不像EGFR通道上面T790M突變,有50%以上的突變率。在ALK這條通路上的耐藥,我們需要進行更精準的檢測,如果檢測出G1202R突變,那麼我們就可以考慮應用恩沙替尼或勞拉替尼。阿來替尼上市後,它對G1202R耐藥突變也有一定療效,未來臨床中的用藥選擇則要等待恩沙替尼上市後的具體情況來判斷,我們也十分期待!

醫悅匯:從埃克替尼到即將上市的恩沙替尼,貝達藥業一直在腫瘤創新藥物領域深耕。未來貝達藥業將在哪些產品線進行發展或鋪排?有哪些新的藥物值得期待呢?

左瑋先生:眾所周知,貝達是國內創新型醫藥企業的代表,無論是凱美納,還是即將上市的貝美納,都是聚焦於肺癌領域的創新藥,貝達藥業也一直在腫瘤領域深耕。最新研發的恩沙替尼是ALK領域的新一代抑制劑。除此之外,我們還在進行第三代EGFR-TKI的研發,希望能夠解決部分患者耐藥的問題。我們也在進行國內的II期註冊研究,目前已經進入到尾聲,相信在今年上半年會完成入組,希望在今年下半年能夠遞交上市申請,期待明年在中國上市。

此外,貝達藥業在抗血管生成類的藥物的研發中也有佈局。前不久,我們已經完成了MIL60的III期註冊臨床研究,是在肺癌領域與Avastin進行頭對頭比較。從研究的初步結果來看,無論是療效還是安全性,MIL60與Avastin接近,甚至更好。該藥物也會很快進入審批階段。CM082與已經上市的阿帕替尼、安羅替尼屬於同一類藥物,與現有藥物相比,它最大的特點是安全性較好,尤其是三度以上的不良反應發生率,遠遠低於現有藥物。未來這類藥物在很多實體腫瘤中都會有非常好的前景,尤其是在與其他藥物的聯合應用中,將有廣闊的應用。

未來2~3年內,貝達藥業將會陸續推出多個腫瘤藥物,希望能夠打破進口藥在國內壟斷的情況,使貝達藥業成為國內腫瘤創新醫藥企業中的標杆企業。貝達的願景也能夠成為總部設在中國的跨國製藥企業,相信這個願景的實現已經不遙遠。

(正文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