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榮之路》影評:貪生怕死不可恥,可恥的是戰爭本身

《光榮之路》影評:貪生怕死不可恥,可恥的是戰爭本身

在庫布里克一生所拍攝的13部電影長片中,包括冷戰背景,講述核戰故事的《奇愛博士》在內,涉及到戰爭題材的多達6部。

戰爭片是最能代表他的類型。他倒數第二部作品是戰爭片《全金屬外殼》,控訴了戰爭對人性的扭曲;令他一夜成名的也是戰爭片——《光榮之路》,這是他在豆瓣上評分最高的作品,同樣充滿著對戰爭的諷刺和厭惡。

《光榮之路》影評:貪生怕死不可恥,可恥的是戰爭本身

《光榮之路》沒有出現任何一名德軍士兵, 諾蘭《敦刻爾克》不出現德軍的想法很可能出自這裡。但兩部電影有著本質區別,後者是主旋律電影,前者是“反主旋律電影”。

打勝仗需要鋼鐵般的意志,不怕犧牲的無畏精神。《敦刻爾克》中勇往直前的皇家空軍和民用船隻,正如中國當年上下一心抗日那樣,可歌可泣。

但庫布里克卻提出了不同的意見,嚴格來說是提出人們很容易在各種歌頌當中忽略的一點。

貪生怕死、利己主義,是人類的本性。哪怕到了戰場上也是一樣的,你不可能要求每一個人都是聖人。

《光榮之路》影評:貪生怕死不可恥,可恥的是戰爭本身

片名《光榮之路》,看似是讚譽,實則是反諷。

故事一開始就設置了一個明確的目標,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法國軍隊需要攻佔德國佔據的一個戰略要地“安特山(ant hill)”。

開頭5分鐘George Broulard和Paul Mireau兩位軍官的對話,透露出這是一個非常艱鉅的目標。

Paul一度認為這是“不可能任務”。

《光榮之路》影評:貪生怕死不可恥,可恥的是戰爭本身

促使Paul改變態度的,是George提出的升官機會。

對於Paul來說,升官就是他的光榮之路。

“一旦這些士兵的戰鬥慾望被燃起,沒有什麼是做不到的。”

這句臺詞塑造了他戰爭狂人的角色形象。

《光榮之路》影評:貪生怕死不可恥,可恥的是戰爭本身

接過任務的Paul火速趕往前線,去找701團的老大Dax上校,順便巡視了一下在戰壕裡的士兵。

戰壕是本片非常重要的一個場景,庫布里克在狹小的空間展現出了他的導演天賦。傷員和炮火不斷穿插在Paul巡視的中過程,突顯出了戰爭的殘酷。

《光榮之路》影評:貪生怕死不可恥,可恥的是戰爭本身

電影的主要議題隨著主角Dax的出場被提出。

由於戰壕空間狹窄,士兵們只能像蒼蠅一樣擠在一起。隨Paul一同前來的少校嘲笑,猛烈的炮火下只會擁擠在一起,那是某種低等動物的本能。

Dax臉色大變,立馬反對。

“我看到的是某種人類的本能。”

這句臺詞塑造了Dax能夠理解士兵的角色形象,同時初步讓高高在上的Paul和Dax的不同理念形成了對立。

《光榮之路》影評:貪生怕死不可恥,可恥的是戰爭本身

Paul像George要求自己一樣,要求Dax攻下安特山。相比George,他要求下屬的態度更加強硬。

眼看Dax不是那麼願意,Paul拿出了愛國主義的說辭。

借用英國作家塞繆爾·約翰遜的一句名言,Dax的不同意見正式和Paul形成對立。

《光榮之路》影評:貪生怕死不可恥,可恥的是戰爭本身

軍隊的控制權掌控在高級軍官的手上,Dax無法阻止一意孤行的Paul,他必須帶隊執行攻下安特山的“不可能任務”。

包括偵察的鋪墊性情節在內,整場戰事庫布里克只花了20分鐘就講完了,而真正發動衝鋒的畫面只持續了不到4分鐘。

他用一組從右至左的鏡頭體現了Dax身先士卒,與士兵共生死的精神意志。在拍攝的時候,他要求群眾演員不要試圖扮演英雄,而要表現得有所顧忌。因為他拍這部電影不是要歌頌勇士,而要表達平凡人對於死亡的恐懼。

在發動進攻之前,他還安排了兩個士兵探討死亡的情節。到底我們真正害怕的是受傷和痛苦,還是死亡?

或許兩樣都怕。

《光榮之路》影評:貪生怕死不可恥,可恥的是戰爭本身

等戰事結束後,影片的進度條還有大約三分之二之多。是的,真正的好戲並不在於戰場,而是在於法國軍隊的內部審判。

一直認為士兵要勇敢,要無畏的Paul認為Dax的手下在戰事中表現怯懦,想要處決士兵,殺雞儆猴,以重振軍隊的士氣。

一向愛惜士兵的Dax肯定不同意,他和Paul的對決開始進行。

《光榮之路》影評:貪生怕死不可恥,可恥的是戰爭本身

三名士兵成為了“替罪羔羊”,他們將要接受軍事法庭的審判。

Ferol,因為在隊伍裡不受歡迎被選中受審;

Paris,因為惹怒了直屬上司被選中受審;

Arnaud,他的隊裡則進行了抽籤,被選中是純屬偶然。

三個角色的塑造都非常成功,面對Dax上校,面對庭審,面對死刑,他們表現出了不同的反應,庫布里克用他們三人表現出了底層士兵的眾生相。

《光榮之路》影評:貪生怕死不可恥,可恥的是戰爭本身

軍事法庭之上,與強權抗爭的Dax點出了電影的主旨。

他不敢相信,人類對他人的同情心,竟然會在法庭上完全死去。

身處高職的達官貴人們無法同情在戰場上隨時都可能死去的士兵,士兵的生命被視為螻蟻,這才是法國軍隊的汙點。

《光榮之路》影評:貪生怕死不可恥,可恥的是戰爭本身

審判結果早已內定,Dax並不覺得意外。

令他感到萬念俱灰的是,原來所有的一切都只是George和Paul這些軍官的權力遊戲。

發動進攻是為了升官,讓士兵接受審判是為了保住烏紗帽,真是應了那句“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

對軍官來說,為了打勝仗,加官進爵是他們的光榮之路;

對士兵來說,同樣為了打勝仗,只有走上槍林彈雨的戰場不斷向前,才是他們的光榮之路。

對Ferol,Paris,Arnaud三個倒黴蛋來說,他們的光榮之路則是走上刑場,等待死亡。

處刑戲是整部電影的高潮,庫布里克營造了絲絲入扣的緊張感,他也交出了屬於自己的“最後一分鐘營救”場景。

《光榮之路》影評:貪生怕死不可恥,可恥的是戰爭本身

三個士兵的命運,Dax能否實現營救,是電影吊住觀眾胃口的終極懸念。

而當這個懸念揭曉之後,結局部分還留了10分鐘的時間。

得知戰友判決結果的士兵是什麼反應呢?

他們在一家小酒館小憩,這時全場唯一的女性角色上線,她是德國俘虜,扮演她的是庫布里克現實中的妻子,克里斯蒂安妮·庫布里克。

《光榮之路》影評:貪生怕死不可恥,可恥的是戰爭本身

她美妙的歌聲感動了平時大大咧咧的士兵,一組蒙太奇鏡頭串聯起各個士兵的臉龐,庫布里克這麼做,是要說明,每一個士兵都是鮮活的生命,他們也有慾望,他們也有感情,他們不應該成為官僚主義的棋子和犧牲品。

《光榮之路》影評:貪生怕死不可恥,可恥的是戰爭本身

我們每個人都會面臨死亡,但人都是不想死的。

戰爭時期,士兵是一個直面死亡的職業,而

《光榮之路》提醒了我們,士兵也是人。

生存是人類的本能,打仗不是。

到了隨時都有可能丟掉性命的戰場,貪生怕死是正常的,這本不是什麼羞恥的事情。

真正可恥的是戰爭本身,生靈塗炭不止,還讓人性泯滅。

比如像Paul那樣的,那些站在道德高地,只顧全自己利益,罔顧他人生命的高官們。他們竟可以鼓吹著某種精神,某種意志,讓士兵們“勇敢”獻身,用血肉和屍骨鋪出一條“功成名就”的“光榮之路”。

當然不可否認,戰爭同時也激發人性的光輝。Dax不顧自己的軍銜,為了士兵的利益據理力爭,這其實才是人類真正勇敢、無畏的精神所在。

《光榮之路》影評:貪生怕死不可恥,可恥的是戰爭本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