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湖北疫情仍處高發期

院士:湖北疫情仍處高發期

2020年2月4日,武漢大學中南醫院,醫護人員穿戴防護裝備,準備進入病房。圖/財新記者 丁剛

  【財新網】(記者 周東旭)對於未來的疫情發展,各界頗多猜測。在2月9日的湖北新冠疫情新聞發佈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湖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科研攻關組專家陳煥春說,個人判斷,湖北疫情目前仍然處在高發時期。

  陳煥春說,畢竟湖北發病比較早,發病人數比較多,情況比較複雜,其他省份則要少一些,加之湖北一些經驗教訓可供借鑑,因此,其他省份疫情控制可能會相對好一些。

  陳煥春介紹,病毒特性是喜冷怕熱,溫度越低對其越有利,溫度越高對其越不利,因此,從病毒性疾病發病的規律來看,頭年10月份開始到次年4月份左右,這半年時間無論是人還是動物,都是病毒性疾病高發時段。據此規律來說,個人判斷湖北疫情目前仍然處在高發時期。

  陳煥春說,控制傳染病,主要就是消滅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群。保護易感人群主要靠疫苗和藥物,在疫苗和藥物沒有出來之前,最關鍵的措施是要消滅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

新型冠狀病毒存在多箇中間宿主

  一項最新的研究表明,穿山甲是新型冠狀病毒潛在的中間宿主。對此,陳煥春說,穿山甲有可能是潛在的中間宿主,但新型冠狀病毒可能存在多箇中間宿主。“當今人類新發傳染病78%與野生動物有關或者來源於野生動物。所以,今後應該少養野生動物,更不能吃野生動物。”陳煥春解釋,報道稱穿山甲分解的毒株與感染人毒株的序列相似度高達99%,這可能是一個基因或者某個基因判斷,或者整個全基因組的序列相似性,如果是全基因組序列的相似性都達到99%,這個意義就比較大。比如,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所最近證實新型冠狀病毒與雲南一種蝙蝠冠狀病毒全基因組序列相似性達到96%,如果和穿山甲達到99%,參考價值就更大。

  陳煥春還介紹,在病毒溯源研究方面,中科院武漢病毒所以及華中農業大學研究證實,新型冠狀病毒使用與SARS病毒相同的細胞進入受體,並發現新型冠狀病毒與蝙蝠中發現的SARS相關病毒擁有87.1%的相似度,與SARS病毒有79.5%相似度,與雲南蝙蝠樣本中發現的病毒相似度高達96%。

  發佈會上,陳煥春表示,通過不斷的分析發現新型冠狀病毒屬於SARS冠狀病毒,通過受體進入宿者。

  但發佈會結束不久,陳煥春即對向其求證的《知識分子》表示,新型冠狀病毒屬於SARS病毒的表述,“可能是口誤,或者有一點錯誤”,應該為“新型冠狀病毒屬於SARS相關冠狀病毒”。

別混淆氣溶膠傳播與空氣傳播

  2月8日舉行的上海市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新聞發佈會上,上海市民政局副局長曾群稱,衛生防疫專家強調,目前可以確定的新冠肺炎傳播途徑主要為直接傳播、氣溶膠傳播和接觸傳播。氣溶膠傳播作為新冠肺炎的一種主要傳播途徑,開始受到廣泛關注。

  2月9日,國家衛健委在“全力做好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專題頁面以一問一答的方式指出,新冠肺炎目前還是主要通過飛沫傳播和接觸傳播的疾病,在某些特殊的條件下才可能發生氣溶膠傳播。

  對此,華中科技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副院長徐順清介紹,目前沒有直接證據說明氣溶膠可以造成傳播,但是大家擔心也是可以理解的,目前氣溶膠傳播主要考慮在一些特殊環境,比如密閉狹小空間內,有報道稱手術室內一次性釋放大量病毒的情況下可能產生氣溶膠傳播。

  徐順清說,大家可能有一種誤解,把氣溶膠傳播與空氣傳播相混淆,甚至認為武漢的空氣到處都是氣溶膠,到處都有病毒,非常恐懼,這完全沒有必要。“其實氣溶膠就是一些非常細小的粒子,包括液體和固體粒子形成氣溶膠,病毒顆粒不可能在空氣中長時間存在。一般情況下,戴口罩是可以防止氣溶膠傳播的。”

瑞德西韋臨床效果如何

  2月6日,武漢金銀潭醫院已經開始抗病毒藥物瑞德西韋的臨床實驗。武漢大學中南醫院重症監護室主任彭志勇介紹,瑞德西韋在體外,在動物實驗中證明對SARS病毒、MERS病毒有效果,二者都是冠狀病毒,和目前的新冠病毒有很多方面類似,理論上講應該有效果。目前只有一個美國病人用過,能否在其他病例身上用,還需要做臨床研究證實。

  彭志勇說,今天是9號,只有3天時間,很難說效果怎麼樣,最後效果要等到試驗完以後,專家一起集體評估,其中包括很多評價指標,病毒學證據,臨床指標,影像學指標,進而綜合判斷,還需要統計學一起證明藥物到底有沒有效果。

本文由樹木計劃支持,發佈於今日頭條平臺,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實時全面深入的疫情報道,請點擊下載財新App閱讀

更多對武漢肺炎疫情的相關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