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時期,給情緒一個出口

非常時期,給情緒一個出口

你是否有這樣的經歷:興高采烈的時候,看什麼都順眼,做什麼都順手;情緒一落千丈的時候,覺得自己做什麼事都不順心,什麼都做得不好?

其實,這就是情緒的強大影響力。

不可否認,情緒變化會給我們帶來很多的不良反應,它不僅會給人的身心帶來很大的傷害,還會讓我們變得異常暴躁,失去理智,以至於做出一些出格的舉動,讓自己悔恨終生。

當下,新冠病毒已爆發一個多月了,“戰疫”進行到現在已經進入到“攻心戰”階段,病毒帶來的“情緒破壞效應”,已經開始大於病毒本身的破壞力。

其實很多事件帶來的破壞,往往都是情緒蔓延導致的,比如金融危機中很多銀行和公司的破產,往往都是因為一個負面消息的突然爆發,引發了人們的擠兌潮,形成了“從眾效應”,結果導致多年基業毀於一旦。

何況現在是互聯網時代,信息傳播越快,“情緒傳播“也就越迅速,帶來的“從眾效應”就越瞬時,隨時一觸即發。

既然人的情緒可以被某一種情緒所感染、所同化。所以我們不僅要防病毒,更要學會應對恐慌情緒,從而疏通我們的心理。利用良好的情緒來感染我們的情緒,使我們的情緒恢復到良好的狀態。

事實上,情緒的好壞與我們自己的心態及想法密不可分,這就是心理學中的情緒定律。一件事,在別人眼裡看著是悲哀的,在你眼裡也許就是喜樂的,關鍵是自己怎麼想。

“情緒定律”告訴我們,人100%是情緒化的。

即使有人說某人很理性,其實當這個人很有“理性”地思考問題的時候,也是受到他當時情緒狀態的影響,“理性地思考”本身也是一種情緒狀態。

所以人100%是情緒化的動物,而且任何時候的決定都是情緒化的決定。

“情緒定律”告訴我們,人的情緒猶如一年的四季變化,發生著從高漲到低落的週期性變化。

在情緒高潮期內,我們會感覺到心情愉悅,精力充沛,能夠平心靜氣地做好每件事情。

而在情緒的臨界日內,我們會覺得心情煩躁不安,容易莫名其妙地發火。

在情緒低潮期內,我們的情緒極度低落,思維反應遲鈍,對任何事情都提不起興致,嚴重時還會產生悲觀厭世的情緒。

不良的情緒感染,引起我們的情緒共鳴卻是對我們有害的。

50多年前,法國作曲家魯蘭斯·查理斯創作了一首管絃樂曲《黑色的星期天》,當時在一家比利時的酒店裡播放時,一名匈牙利青年歇斯底里地大喊一聲:“我實在受不了啦!”就開槍自殺了。

後來又有100多人相繼因為聽到這首曲子而自殺。再後來,美、英、法、西班牙等諸多國家的電臺便召開了一次特別會議,號召歐美各國聯合抵制《黑色的星期天》。將它給銷燬了,作者也因為內疚而在臨終前懺悔道:“沒想到。這首樂曲給人類帶來了如此多的災難,讓上帝在另一個世界來懲罰我的靈魂吧!”

由此可見,情緒是確確實實可以感染他人的,並能使其產生相似的情緒感受。而導致發生某種行為。

生命本來就是有節律的,就像我們人體的生物鐘一樣,它是一種生命作息的節奏。

這次病毒的潛伏期是14天,那麼情緒傳播也是以14天為一個階段,四個階段就是一個完整情緒週期。

前面7天,絕大多數人還沉浸在春節歡樂的氣氛當中,每天打遊戲、刷抖音、追網劇,微信群裡還有各種拜年、搶紅包,各種流行段子。

而後7天,忽然爆發的疫情消息,讓很多人的神經開始繃緊,大家關注點開始轉移到了疫情上,緊張情緒開始蔓延,有人每天甚至刷7~8個小時的手機,朋友圈、微信群、社交媒體上充斥的全是疫情的相關內容。

此時最大的特點就是慌亂,大家兩眼一懵,生活節奏全被打亂。慌亂中的人們,不知道如何是好,就開始囤貨,所以這幾天掀起了好幾輪搶購潮,搶口罩,搶雙黃連口服液、搶連花清瘟片,搶84消毒液和搶酒精等等。

當然,也有很多人不以為然,以為小題大做,很快就會過去。隨著春運開始陸續返程,而有些路段需要通行證才能通過,真正讓人恐懼的還在後面。

通過有意識的記錄,確定自己情緒變化的週期發生率,以便提前預測自己的情緒變化,避免情緒給我們生活帶來的負面影響。

如果清楚了自己的情緒週期,我們就可以合理安排自己的作息時間,有意識地將最為重要的工作安排在情緒高漲的時候完成。

在接近情緒低落的時候,我們可以多參加健身運動,找朋友聊天(視頻或語音)傾訴心情的鬱悶,也可以參加娛樂活動(最好是自娛自樂)散散心,尋求心理慰藉,直到安全渡過情緒危險期。

隨著每日新增確診病例、死亡數量和治癒數量的持續增加:從原來的每天增加幾百例,到現在的每天增加2500例以上,確診人數總量已經達到37294人,死亡人數超過800人,已經超過2003年的非典,雖然治癒的人數也在猛增,但這還是讓人們更加恐慌。

而且隨著各地區關於延遲復工、延遲開學的政策陸續公佈,大家的工作節奏也被徹底打亂,恐懼心理逐漸演變為一種焦躁的心態,由於人們已經在家裡憋了十幾天,脾氣變的越來越暴躁,很多家庭甚至會因為雞毛蒜皮的事而開啟“河東獅吼”模式,“吼老公”、“吼老婆”、“吼孩子”,人人都被逼成了“閒瘋帝”。

此時,我們要做的是:別把壞情緒傳染給他人。

人生是一場馬拉松,而不是百米短跑競賽。我們沒必要憋一口氣一直衝到終點。我們可以在中途休息一下,宣洩一下,讓自己補給營養,然後再出發。唯有這樣,才能走得更長更久,看到更多的風景。

我們宣洩情緒的時候,應該採用健康無害的方法,而不是亂摔東西,或者傷害自己和他人。

在宣洩的過程中,儘量不要指責別人,而用訴苦的方式,更容易博得別人的理解。

此外,還可以找個合適的地方大哭一場;聽音樂放鬆心情;寫日記宣洩和整理思緒;找心理醫生,得到專業的指導;和多些朋友、家人傾訴;做運動;唱歌。

這將是整個戰疫的“至暗時刻”,也是最微妙的時期,尤其對心理脆弱的人來說,這個時候身體稍微有一絲變化就會產生心理暗示,出現過度擔心,比如反覆測量體溫,亂吃各種藥物,人的精神越恐慌,身體就越敏感,越容易產生各種不適,所以此時幾乎是人人自危。

受到情緒困擾的時候,我們可以通過認知方式來調節自己。

是的,人很多時候,的情緒就猶如大海的波濤一樣大起大落,時而喜悅興奮時而情緒低落。喜悅時如沐春風,低落時黯然神傷。凡是聰明的人,很會告誡自己,調節自己。

越是在關鍵時刻,我們越需要淡定,這時候我們才發現內心強大究竟有多麼重要,未來有一顆強大的內心,有一個健康的心理,時刻充滿正能量,遠比擁有其它技能要重要的多。

確診病例、死亡人數依然會不斷增加,達到一個臨界值,上升的趨勢就必然會下降,這是一場不能輸的“戰爭”,我們都明白疫情再過一段時間就會結束。然而,我們現實壓力卻與日俱增,因為工作被耽擱的太多了。

對於普通人來說,各種房貸、車貸、信用卡還款的壓力不斷疊加;對於創業者/企業主來說,必須考慮如何挽回損失,如何支付員工工資,如何償還貸款利息,如何盈利和發展等等。

部分心理承受力弱的人會選擇繳械投降、破罐破摔,“快活不下去了”,“真的不想活了”,“反正死的不是我自己”等等,這一階段,才是本次疫情當中最難熬的階段……

換一個角度看問題,你會豁然開朗。相信用不了多久,縈繞在你心裡的陰雲就會被高昂的情緒一掃而空。

一切希望都在拐點,這次疫情的拐點就在這個階段,如果你疏忽大意,萎靡不振,之前所有的努力將付之東流。如果你背水一戰,勇於抗爭,逐個解決問題,反而有可能順勢反彈,乃至彎道超車。

過了這道坎,就是真英雄;過不了這道坎,就成了本次疫情的犧牲品!

隨著氣溫的回升,越來越多的地方暖意融融,病毒離我們也越來越遠,很多地方開始解除隔離,成為本次戰疫的“解放區”。

此時我們會大面積恢復生產,這時我們最核心的任務是災後重建,是恢復信心,是經濟走向正軌。

凡是挺過來的公司都會藉助疫情完成轉型升級,凡是逆勢成長的人都會增加與時俱進的能力,獲得更大的生存空間。

特別在驚蟄之後,我們將看到新的曙光,重燃希望的火焰!

如果能夠從根本上改變對一件事的看法,我們的情緒也就會得到很大的影響和改善。

有時世界就是這麼神奇,順風順水的時候,我們只能一條路走到黑。偶爾的困境,反而讓我們警醒,促使我們蛻變。

困境使人成長,絕境使人醒悟。苦難是化了妝的祝福;凡是能堅持到這裡的人,都會得到這個時代最好的祝福。

中華民族自古就多災多難,但我們從沒有被打倒過,反而每經歷一次災難,就增添一份頑強和堅韌。

從我們出生到離開這個世界為止,“情緒定律”一直在伴隨著我們。

掌控情緒,做情緒的主人。

我們要了解自己的情緒規律,才能戰勝自己。因為人生最強大的對手,其實是自己。

能戰勝自己的人,才是最了不起的人。

漫漫人生路上,要麼是我們駕馭生命,要麼是生命駕馭我們,而決定誰是坐騎誰是騎師的,就是我們的情緒。

它就像一把雙刃劍,消極不良時可以像敵人一樣襲擊我們,積極健康時可以像朋友一樣幫助我們。

這次疫情也是一個“悟道”的絕佳機會,讓原本忙碌的腳步停下來,讓原本浮躁的心靜下來,自省自察。

將我們過往對環境的破壞、對教育的缺失、對家庭的忽視、對自然的藐視,實現一次系統性的糾偏和調試過程,從而走向平和。

可見,明智人生需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平和。要做到處頹勢不倒,處逆境不燥,心靜若止水。還要守住一份寂寞,忍耐一份孤獨,不隨波逐流。

自己的情緒,還是要自己做主。

人不僅僅是消極情緒的放大鏡,而且也是積極情緒的製造者,生氣鬱悶只能是折磨自己。我們應該學會調整自己的情緒,這樣就可以時常保持積極情緒。

毋庸置疑,在戰爭中,士氣是極為重要的。

眾志成城,多難興邦,我們終將贏得這場人類歷史上,參戰人數最多、影響面積最大、死亡率最低的“抗疫戰爭”!

這場戰疫勝利之後,中國將成為世界上“免疫力”最強的國家,同時也是世界上“凝聚力”最強的國家,從而加速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推動人類文明的進程。

總之,人生的畫卷無限美妙,但是也無限曲折,生活也不可能永遠是詩歌。

而我們要做的,僅僅就是能夠消除一些思想上的誤區,坦然面對挫折與逆境。

自己處於快樂中時,應該保持適度的冷靜和清醒。

而當自己轉入情緒的低谷時,要儘量避免不停地對比和回顧自己曾經的輝煌,而應當隔絕有關刺激源,把注意力轉移到一些能平和自己心境或振奮自己精神的事情上。

要知道,自己快樂的鑰匙不是掌握在別人手中,而是掌握在自己手中。我們鬱悶也好,快樂也好,其實都不是由外界原因所造成的,而是由我們自己的情緒造成的。

對於情緒我們不能控制他,只能讓他流動。

讓他轉化成我們能接受的形式,讓憤怒轉化成理解,讓指責轉化成愛。

在整個轉化的過程中,我們的身體最為重要,因為身體就是這轉化吸收的容器。

身體要感知他,引導他,轉化他,吸收他。

最後情緒不在跟我們的身體格格不入,而是能更好的共存。所以我們要善待自己,靜坐修身覺察自己,讓每一絲情感的波動都能找到他的歸宿。

人的情緒能量是有限額的。

我們可以選擇對絕大多數事情保持冷漠,只對少數真正熱愛的事物永遠熾熱。

幸福甜蜜也好,傷心難過也罷,無論笑聲還是眼淚,都留給自己,留給靈魂,留給人間最值得的部分。

所以,我們要做情緒的主人而不能被情緒所左右!

只為你愛的人或事快樂或難過,其他事物根本不配佔用你的情緒!

2020年2月9日星期日


非常時期,給情緒一個出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