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大:年逾八旬老教授再次衝上抗擊疫情最前線

新春伊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肆虐,一場沒有硝煙的戰鬥在武漢打響。83歲的西安交通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教授、呼吸病學專家楊德昌則剛剛贏下了一場家庭辯論戰。“我想幹的事你們誰也擋不住。”老教授不顧家人的勸阻,主動請纓參與抗擊疫情的工作。

在西安交通大學,年逾八旬的老教授、潛心研究的學科專家、線上教學的老師、身在家鄉的大學生,都在全力以赴做好停課不停工、停課不停研、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各項工作,全力以赴堅決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

“疫情當頭,我當以國家人民為重”

1月20日,得知西安交通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被確定為陝西省新冠肺炎省級定點醫院,楊德昌就參與到抗擊疫情的工作當中。

他每天到醫院聽彙報、議方案,精準給出診療指導意見,親自對醫院每天的留觀病例和疑似病例進行指導,悉心指點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的後輩們。像17年前抗擊非典時一樣,楊德昌再次衝上了抗擊疫情的最前線。“許多人告誡,說我年齡大了免疫力差,更容易被感染。可無論我多大年齡,疫情當頭,我就當以國家、人民為重,接待每一位諮詢者。”楊德昌說。

這段時間裡,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第二附屬醫院裡像楊德昌一樣主動投身防疫工作的醫護工作者還有很多。交大一附院重症醫學科主任醫師劉昱抗擊過非典,支援過汶川、玉樹地震,面對此次疫情,他再次主動請纓支援湖北,奔赴一線。劉昱的妻子周靜是醫院骨科護士,也報名參與到當地發熱門診的工作中。二附院的邵娜是陝西馳援武漢的首批醫療隊隊員。大年初一出征當天,她將自己一頭漂亮的長髮剪去。抵達武漢當晚,她便投入工作。一附院精神心理科教授馬現倉組織相關人員緊急撰寫了《針對防疫一線醫務工作者的心理調適建議》,被中華醫學會以方案指南與建議發佈。

2月7日,西安交大再次選派了133名醫務人員組成援鄂抗疫國家醫療隊,馳援武漢。

同心抗疫,科研人員在行動

“平均每位新型肺炎患者在患病期間,將會感染6個以上的健康人。”西安交通大學數學與統計學院副院長、數學與生命科學交叉研究中心主任肖燕妮認為,“在加強對患者接觸人員追蹤隔離的同時,更應採取措施讓所有的人都儘可能的‘自我隔離’,即降低每個人的有效接觸數——這是目前最有效的防疫措施。”

肖燕妮領銜的生物數學團隊與陝西師範大學生物數學團隊,以及加拿大的科研團隊合作,利用1月10日至1月22日的報告疫情數據,採用動力學模型和統計計算方法,預測出此次武漢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傳播的基本再生數為6.47(95%置信區間為 5.71-7.23),提出了上述論點。肖燕妮說,“利用數學工具研究突發性傳染病的傳播、控制,服務於公共衛生策略,是我們的工作與責任。”

公共衛生學院中澳傳染病聯合研究中心教授張磊、副教授沈明望與肖燕妮合作,用數學模型評估春運過後人口流動可能導致的二次爆發風險,為有關部門制定政策提供理論支撐。管理學院教師孫少龍參與中國科學院預測科學研究中心撰寫的政策研究報告,分析肺炎疫情對金融市場的影響與政策建議,被中辦採納。數學與統計學院醫學人工智能團隊為西安交大第二附屬醫院開發的免費在線健康諮詢、問診與新冠風險篩查系統,自2月1日零時正式上線,3天時間已向5500餘人次提供諮詢、問診及篩查服務。

停課不停教 助力學子戰“疫”成長

“新年第一天,祝福2020越來越好!”大年初一,西安交大文治書院26位湖北籍學生收到了輔導員董研林的新年祝福以及貼心提醒,“面對五花八門的疫情信息,要有自己的甄別能力,冷靜客觀,儘量做到不出門。”

得知要延期開學,董研林又馬不停蹄忙起來,製作了“大學生生涯規劃與發展”網課。一節10分鐘的線上課程,從案例選擇、寫稿、備課到錄製完成,董研林需要準備四五個小時。課程已於2月1日上線開課,20課時,每日更新。

開學延遲,西安交大做好教育教學、思政教育的行動並未停止。學校創新教育方式,通過網絡平臺提供學習資源,確保“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學工部組織學校8個省、校級輔導員工作室,推出涉及日常思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學業輔導與指導、職業規劃、國際化教育等方面的課程,全方位助力學子戰“疫”成長。

西安交大學工部部長周遠說,希望通過這種種方式,讓學生們利用這段時光充實自己,為下一階段的學習做好準備,同時堅定戰“疫”的信心,自覺做好“科學的傳播者、謠言的粉碎者、健康的守護者、家庭的關愛者”,展現交大學子昂揚向上的精神風采。(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記者 馮麗 通訊員 白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