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鬥NCP!中央企業應用大數據支持疫情防控

近期,中央企業在此次疫情防控工作中積極開發大數據應用平臺、分析運用其掌握的大數據資源,為精準決策、科學防治提供了數據支撐,發揮了資源整合、技術賦能的獨特作用。

國務院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郝鵬日前在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中國移動等企業調研時表示,要利用大數據、雲服務等技術助力疫情防控。《國資報告》記者注意到,相關央企積極探索大數據在疫情聯防聯控、精準施策過程中的應用,取得了初步成效。

在國家信息化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電子政務專家汪玉凱看來,在當前非常時期,“藉助大數據對整個疫情進行防控,對整個社會而言是當務之急。”

密切接觸者測量儀和同航班自助通知系統 開啟精準防疫提醒

疫情發生後,中國電科基於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交通運輸部、鐵路總公司和民用航空局等部門的數據,由其所屬電科雲公司為政府疫情防控部門研發了疫情防控大數據平臺——“密切接觸者測量儀”。目前,該平臺已部署在國務院“互聯網+監管”平臺上,有關地方政府正在試用。該平臺主要提供兩種服務模式:一是單位體檢模式,可將本單位人員姓名、身份證號信息統一上報,系統後臺集中對比碰撞,對本單位人員進行一次全面“體檢”,便於單位對重點人員進行有效排查。二是公眾自查模式,群眾登錄後輸入姓名和身份證號,獲知自己是不是密切接觸者。2月8日晚間起,公眾可以通過“密切接觸者測量儀”(公眾版),自主查詢自己是否屬於“密切接觸者”。該系統具有數據權威、模型可信、準確查詢等三大“硬核”特徵,公眾只要輸入姓名和身份證號碼,就能知道自己是不是密切接觸者。查詢結果如顯示是正常人員,那麼恭喜您,為您的有效防護點贊。如果是密切接觸者,您也不必過分擔心,暫時不要外出,加強隔離防護,如有身體不適請及時就醫。

“密切接觸者測量儀”(公眾版)APP 二維碼

中國航信組織所屬企業中航信移動科技有限公司(航旅縱橫)充分發揮自身的大數據和實時計算技術優勢,將民航相關的緊急政策信息實時、精準地推送給需要的旅客,使相關旅客得以在第一時間獲取到航班相關的權威政策提醒,提升了信息觸達旅客的效率和精準度。1月21日,航旅縱橫快速響應民航局的政策要求,對有進出武漢航班行程的旅客精準推送免費退票信息,實時覆蓋武漢每日進出港航班約700架次及進出港旅客約8萬人。在疫情防控的關鍵期,航旅縱橫還緊急開發了“新型冠狀病毒確診患者同航班自動通知系統”,並於1月30日正式上線。這一系統通過自動化方式獲取疫情航班信息,第一時間向該航班的所有旅客發送疫情通知,勸導同機旅客儘快採取相應的隔離措施,有效減少了相關旅客二次傳播的可能性。該系統上線後得到了社會的廣泛好評。根據疫情防控需要,有關部門要求乘坐飛機旅客填寫防疫信息採集單據。航旅縱橫團隊開發了中國民航旅客健康申明填報系統,大幅度提高了信息採集的效率,並支持所有航空公司、代理機構等全行業使用,為有關部門提供及時的疫情監控支撐。

中國普天所屬的普天智慧城市投資江蘇有限公司積極響應江蘇東臺市號召,運用信息化手段全力保障社區基層疫情防控工作。自2月1日開始,東臺市民只要登錄移動智能門戶“智慧東臺”APP,就能在線瞭解全國疫情實時動態查詢、鹽城疫情實時動態查詢、疫情自診、戰疫頻道、確診患者同行程查詢、發熱門診查詢等服務。

發揮全網數據集中優勢 開展人口流動大數據分析

1月22日起,中國聯通組建覆蓋全集團的百餘人大數據聯合團隊,充分發揮聯通全國數據一點集中優勢,快速形成大數據應用解決方案並向全國統一部署,全國各省級分公司協同響應,積極向本地衛健和疾控等部門進行彙報。同期,聯合團隊以最快速度與國家有關部門取得聯繫、提供數據支撐。同時,中國聯通要求各省分持續加強與各地有關疫情防控部門對接,主動收集當地政府需求。,中國聯通按照有關行業管理部門要求快速建立起協同機制,利用成熟的算法模型提供相關數據分析和智能應用,為疫情防控提供相關人口流動大數據分析支撐服務,全方位支撐疫情防控工作。截至目前,中國聯通以加密形式發送數據和分析報告1783份,交付疫情防控大數據平臺1個,上線“疫情風險預報平臺”,開發針對疫情防控的數據模型13個。

疫情發生後,中國移動依託大數據平臺,強化疫情防控大數據分析,通過對駐留、到訪武漢、湖北客戶進行流動分析和大數據畫像,將相關數據提供給政府相關部門,為政府部門做好疫情防控提供決策支撐。他們還結合武漢重點醫院、重點商圈、重點景區、重點校園和重要交通樞紐等區域,深化人口流動伴隨關係分析,為湖北省各級政府提供疫情分析數據,有力支撐各級政府決策和預警處置。

中國電信按照有關部門的要求,基於移動用戶與基站的交互所產生的脫敏後數據,在保證用戶隱私安全的基礎上,對重點疫情地區人員流動情況進行清單級監測,將全國數據匯聚到總部大數據平臺進行統一加工處理,並配合相關省份重點開展對定點醫院、發熱門診、人員聚集區等重點區域的人流變化分析,為有關部委、部分省市政府提供疫情防控相關人口流動大數據分析支撐服務。在河北,中國電信免費提供的疫情防控排查系統,為基層工作人員提供快捷的流動人員信息錄入入口,全面高效地進行外來人員及流動人口的摸查排訪工作,並根據排查情況生成本轄區監測報表,實時掌握轄區疫情。在安徽,中國電信藉助全省醫學影像大數據分析平臺協助省衛健委開展全省疫情防控工作;在福建,應南平、福州、寧德、漳州等地市人民政府需求,運用大數據分析,梳理細分所在地市相關信息,加強對流動人員的疫情監測,助力福建省各市縣疫情精準防控。後續中國電信將按照國家有關部門的要求,進一步加強數據監控分析,深化數據支撐服務,通過相關信息對流動人群進行清單級精準分析,全力助力打贏疫情防控攻堅戰。

數據取證和技術分析 促進精準防控及時阻斷感染源

國投智能旗下的美亞柏科是國內電子數據取證行業龍頭企業之一,專注於網絡空間安全及大數據信息化。1月21日開始,美亞柏科的大數據團隊陸續接到指令,先後為北京、雲南、廣東、福建、瀋陽等近十個省市的執法部門提供技術支持,以便更好地統計由疫情重災區進入本地的人員和車輛的活動情況。美亞柏科幫助建設的城市公共安全管理平臺在疫情期間提供疑似病例交通、住宿等信息,以及與其接觸的人員信息,並進行研判上報,為感染源的及時阻斷和防控提供數據支撐。

同時,面對疫情的快速傳播,美亞柏科核心研發團隊研發出一套適用於全國相關政府部門開展工作的“新型冠狀病毒傳播監測”專項工作平臺。平臺除了具備展示全國疫情傳播趨勢,分析各省疫情態勢,查詢通行信息外,還具備確診人員綜合分析、緊密接觸人員挖掘和一體化聯動三大特點,實現新冠肺炎疫情可追溯、可預測、可視化和可量化。

疫情發生後,中國電子控股的奇安信第一時間接到有關部門發出數據分析請求後,利用大數據技術分析轄區內的疫情擴散情況,為精準防控提供數據支撐。奇安信先後派出兩批次專業人員,涵蓋一線業務人員和產品、售前、研發、數據、測試等多條業務線人員,全力保障相關工作。他們基於大數據智能建模平臺,反覆研究疫情相關數據的特點,並且開展大量的模型設計和數據分析工作,保障了短時間內將當地轄區內的疫情情況通過大屏幕展示出來,為相關部門研判當期疫情態勢、未來發展趨勢以及控制傳播途徑提供了精準的決策支撐。

而國網浙江杭州供電公司則是針對當前社區疫情防控人手不足的難題,研發了全國首個“電力大數據+社區網格化”算法,實現了收集、研判電力數據功能,並對濱江157476戶居民、超過1000萬條電力數據,進行了收集和分析。這在全國尚屬第一次。為了精準判斷細微的用電數據差別,該公司在算法中開發了居民短暫和長期外出、舉家返回、隔離人員異動等3個場景6套算法模型。通過3輪150餘萬條次電力大數據巡航,精準判斷出區域內人員日流動量和分佈,還可以實時監測居家隔離人員、獨居老人等特殊群體347戶。這讓社區人員得以根據電量波動判斷業主狀況,及時做好登記和服務。

此外,疫情防控期間,還有不少企業積極探索“大數據”在生產、調度中的運用。1月30日晚11時,中國華能上海電商公司通過供應鏈大數據系統+團隊線下搜尋的形式,發現急需物資在天津大邱莊有貨,立即安排專人進行對接,同時通過“能運”和“真好運”兩大智慧物流平臺加快運力資源整合調度。1月31日10時30分,上海電商公司“義運專車”已將物資從天津大邱莊運往武漢蔡甸建設現場。

北京師範大學法學院教授、亞太網絡法律研究中心主任劉德良認為,“用個人信息來有效追蹤疫情是為了保護公共利益。大數據的正確使用準確運營,有利於社會安定,有利於社會治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