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課了,先讀“戰疫“這本書


開課了,先讀“戰疫“這本書

一場戰役,是一本最厚的教科書。

長江日報-長江網評論員魯珊

明天,武漢市的中小學就要全部線上開課了。

緊急搭建的“雲平臺”想必已就緒,各種各樣“停課不停學”的教育廣告已紛至沓來,關在家裡的孩子們,被不斷提醒:收拾課本,安心讀書。

安心讀書——何為安心讀書,安心讀何書?

當下正是城市危急之時,國家艱難之際。

到2月9日,新聞發佈的確診病例,全國確診人數37198例,武漢市確診人數14982例。這不是冷冰冰的數字,這後面是鮮活的生命,是無數家庭的焦慮與痛苦。孩子們不應被“情緒隔離”,需要去面對這痛苦,觸摸這痛苦。 沒有人文關懷,何來健全人格?

一場戰役,是一本最厚的教科書。

戰場上,有多少人明知前方有危險有犧牲,還要往前衝。武漢市本地醫護人員7萬人,夜以繼日,並肩作戰,武漢之外,半月馳援1萬多人,來到這戰鬥火線。兩山建設,隔離點搭建,多少建設者不問報酬,日夜苦戰。在這場戰役的前方後方,又有多少普通人不辭辛勞。有人開了三天三夜大貨車送來蔬菜,有人連夜加班生產物資,一出廠捐給了武漢,有人在海外機場守了兩夜,尋找能把籌措物資帶回武漢的辦法。這人性的光輝,值得孩子們看到。

傳染性疾病是對社會性和人性的巨大挑戰,是對社會治理的一場考驗。疫情之中,誰來預警,誰來戰鬥,如何行動,怎樣高效?一場戰“疫”裡,有科學之思,社會之思,人文之思,倫理之思,是對成人的考驗,也是對孩子的考題。

無論是中小學生,還是大學生,不要隔絕現實,不要只埋頭書本。孩子們要知道,世界這樣組成的,過去是這些,現在是這些,未來也是這些。我們的責任,是讓這世界更好一點,讓現在的世界更好一點,讓未來的世界更好一點。

不要以為孩子們還小,什麼都不知道,孩子有自己的敏銳和觸覺。

上一週,日本朋友曬出的一封信令我震驚。日本當地學校給學生家長髮公開信,告知當地疫情狀況,並提醒家長談論疫情要注意引導,不要讓孩子因此歧視患病之人,歧視武漢這個地方。

西南聯大老校長蔣夢麟說過,“強國之道,不在強兵,而在強民。強民之道,惟在養成健全之個人,創造進化的社會。”所謂教育,就是為了“達此和平目的之方法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