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抗擊疫情,老軍醫奔馳1600公里奔赴一線!

“只要疫區有需要,我隨時趕到!”

1月24日,大年三十晚11點,遠在海南和家人、戰友團聚的楊和平教授,突然接到指令:“隨時待命”。

掛了電話,楊和平匆忙收拾行李。他愛人得知情況後,也非常支持:“疫情擴展,總不能在海南待命吧!”

這個春節,雖不能和家人、戰友把酒言歡了,但面對著突如其來的疫情,楊和平沒有絲毫猶豫,立即決定加入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

為抗擊疫情,老軍醫奔馳1600公里奔赴一線!

“我是一名呼吸科醫生,此刻正是奉獻技術和能力之時,職責所在、義不容辭!”作為有42年黨齡和軍齡的老兵,楊和平骨子裡依然保持著軍人的情懷與擔當。

臨危受命,驅車1600公里奔前線

大年初一凌晨6點,楊和平就和愛人駕車,從溫暖如春的海南出發,途徑霜雪冰寒的桂黔,一路狂奔1600多公里,趕回了重慶北部寬仁醫院。

為抗擊疫情,老軍醫奔馳1600公里奔赴一線!

在同事們眼裡,65歲的楊和平教授不僅是德高望重的前輩,也是醫療圈有名的“健身達人”和“神車手”。“從海南返渝,一般人要開2天半左右,他只用了30個小時,真是了不起的硬漢!”

為抗擊疫情,老軍醫奔馳1600公里奔赴一線!

楊和平回到醫院,短短停留了20多分鐘,做好必要防護措施,並帶上口罩、護目鏡、防護服等防護用品,就趕往目的地——重慶醫科大學附屬永川醫院。

為抗擊疫情,老軍醫奔馳1600公里奔赴一線!

曾抗擊“非典”,全力以赴再戰“新冠”

1月25日,重慶市衛生健康委員會辦公室印發《重慶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醫療集中救治工作方案》。

按照“集中患者、集中專家、集中資源、集中救治”原則,重慶市共設置8個片區集中救治定點醫院,其中永川片區包含永川、江津、璧山、榮昌、大足、合川、銅梁、潼南等地,集中救治定點醫院為重醫大附屬永川醫院。

同時,市衛生健康委統籌全市最好的醫療資源,組建了8個市級專家組,楊和平教授擔任市級醫療救治專家組永川片區副組長。

為抗擊疫情,老軍醫奔馳1600公里奔赴一線!

楊和平教授是國內知名呼吸科專家,歷任第三軍醫大學(現陸軍軍醫大學)西南醫院腫瘤科、呼吸內科主任,現任重慶北部寬仁醫院呼吸內科主任。

17年前,楊和平就作為重慶市抗“非典”專家組黨支部書記、副組長,奮戰在第一線。在紀念建黨82週年暨防治“非典”工作黨內表彰中,楊和平榮獲“重慶市優秀共產黨員”稱號。如今,面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他義無反顧再次“出山”。

在到達永川醫院後,專家組第一時間組織召開碰頭會,對集中救治醫院的流程和制度進行全面梳理,對疫情防控和救治工作展開全面指導和規範培訓。

為抗擊疫情,老軍醫奔馳1600公里奔赴一線!

之後每天,楊和平都和其他專家組成員一起,對收治的患者進行逐一會診和救治。工作量很大,有時會從早上持續到晚上10點多,但對於“抗疫老兵”楊和平來說,這早已是習以為常了。

“我只是抗疫戰線上的一員,那些每天與確診病人接觸的醫護人員,更值得尊敬。”楊和平微笑著說。

科學防護,健康生活是關鍵

“面對疫情,大家不要無所謂,但也不必過於緊張。”楊和平說,雖然比起SARS,新冠病毒的防控難度大,潛伏期也有傳染性,但整體病情比SARS輕,大多數都是輕症。

為抗擊疫情,老軍醫奔馳1600公里奔赴一線!

楊和平提醒:傳染病主要有三個環節,傳染源、傳播途徑和易感人群。在增強體質的同時,保護好自己和家人,避免與病毒接觸。少出門、不扎堆、不聚會;如確實要外出,戴好口罩,不要隨意摸門把手、電梯按鈕、扶梯等,摸了以後不要摸臉、摸鼻子、摸嘴巴,回家及時洗手。

“保持健康的生活習慣,這是最重要的一點;其次是保持良好的心情,著急上火無濟於事,還影響自身免疫力。”楊和平說。

同時,他建議,當務之急是建立良好的社會防護機制,如果症狀比較輕微,可以居家隔離;一個單位或一個家庭有人出現發燒、呼吸困難等症狀,就該停止居家隔離,儘快就醫,第一時間切斷病毒傳播途徑,控制疫情擴散和蔓延。

每天忙完,直到深夜休息時,楊和平才有空打開微信,一一回復家人和朋友們的關心和問候。他時常耐心開導那些“焦慮”的朋友們,還自創了一首科普打油詩:

新冠鬧鼠年,快樂勿心煩;

洗手戴口罩,營養足睡眠。

疫期不聚會,人多莫靠前;

開窗常通氣,健康好習慣。

為抗擊疫情,老軍醫奔馳1600公里奔赴一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