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组圆明园罕见老照片:那时虽破败,但主体都还在,图七很精美


圆明园是清朝的皇家园林,它坐落在北京西北郊。在康熙年间开始建造,它原本是康熙用来奖赏和硕雍亲王的。雍正登基后,这座园林又得到了再次的扩建。圆明园严格的来说并不是简单的园林,它由三个园合并而来,它们分别是圆明园,长春园,万春园。总占地面积五千两百多亩,一共有150多个观赏点,被称作“万园之园”。这是一张在1872拍摄的圆明园全景图。

每到夏天,皇帝为了避暑多会来到这里理政,所以这座园林又被称为“夏宫”。既雍正之后,每一代皇帝都会对园林进行一定的维修和扩建。但这所有的心血都毁于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时的英法联军放的大火之下。这一张照片是圆明园观水法石屏风,照片是圆明园被毁十多年后拍的了,但基本的主体框架还保留着。

在这场战争中,英法联军进入圆明园后,不仅掳走了许多易拿的奇珍异宝,还毁坏那些带不走的文物。据大致统计,他们在这座园林里掠夺里至少150多万的文物,其中不但有先秦的青铜,还有各个朝代留下的珍贵物件。这是在1872年拍的这座园林海晏堂的照片。


这张图拍摄的是站在园林谐奇趣主楼北面时看到的样子,谐奇趣是园内的第一座欧式水法大殿,完工于乾隆十六年。这座建筑的主楼有三层,顶层有三间房,其他两层都是七间。由楼前左右两边各九间的弧形的游廊,通向双层的八角楼厅,这是用来给皇帝演奏中西乐器的地方。

这张照片就是刚才提到的音乐亭,它的整座建筑都散发着欧式的风味。音乐亭是一幢成八角形的双层建筑,通过弧形的游廊与主楼相连,其门两侧的立柱采用了西洋的漩涡式,十分壮丽,华美。谐奇趣楼整座楼的南北两面都有一个喷泉,在北面的较小。

这是一张由德国人恩斯特.奥尔末在1873年拍摄的圆明园的花园门。这扇门通向万花阵,透过它可以不仅可以看到远处万花阵入口处的两个大石柱,还可以看到它中央的西式亭,这扇门的整体风格还是门上大理石的线条都与传统中国建筑风格迥异。


这是一张圆明园的养雀笼的照片,养雀笼长春园北部的西洋楼的其中一景。养雀笼不是笼子而是一扇门,因为它南北侧的屋子里养着孔雀,才得此名。现在的孔雀笼残缺的已近没有当初的样子了。

在那次掠夺后还有一些地方侥幸留存,这张照片中是留存的圆明园的深柳读书堂。其建成于康熙末年,在乾隆年间的时候被列入进了“圆明园四十景”。

知过堂全貌,这是由赛玛耶伯爵于1882年前后拍摄。知过堂曾叫云香清胜室,1781年,山东巡抚向乾隆进献雕漆棂楹屏扇等,乾隆将这些东西都摆放在了云香清胜室,第二年完工后将殿名改为知过堂,并作《题知过堂》诗,表明此事是不得以而为之。当时山东巡抚国泰因贪纵营私而被判罪,后被赐死,而这间大殿则是用其进献的东西改造而来,我想这应该就是乾隆之所以自责的原因了吧。


这是圆明园里的规月桥,它是圆明园廓然大公景区内的一座石桥,在八国联军火烧后侥幸得以保存。桥上有游廊,造型独特,极具古典韵味。不过很不幸的是,虽然它逃过了英法联军的魔爪,却没能躲过八国联军的破坏。1900年,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城后又对圆明园进行了掠夺了破坏,规月桥也在那期间被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