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稅、金融“組合拳”,助小微企業過難關

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昨天舉行新聞發佈會,

財政部、央行、國家稅務總局、銀保監會負責人介紹支持疫情防控相關財稅政策,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等情況。

财税、金融“组合拳”,助小微企业过难关

財政部、央行、國稅總局、銀保監會已經明確要求把疫情防控工作作為當前最重要的工作來抓,出臺了一系列應對疫情的政策措施。梳理這些政策舉措,大致可以總結為四個關鍵詞:經費保障、稅收優惠、政府兜底和金融支持。

保障各地疫情防控經費

在經費保障方面,財政部副部長餘蔚平介紹,截至2月6日,各級財政共安排疫情防控資金667.4億元,實際支出284.8億元,各地疫情防控經費是有保障的。

中央財政共安排170.9億元,主要包括:疫情防控專項補助57億元,含對重點疫區湖北省補助的18億元;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和基層疫情防控資金99.5億元;對科研、物資儲備等經費也足額作了安排。中央財政將根據疫情發展態勢和防控需要,繼續做好經費的保障工作。

防控物資免徵關稅

在稅收優惠方面,財政部明確對捐贈用於疫情防控的進口物資免徵進口關稅和進口環節增值稅、消費稅;明確對衛生健康部門組織進口的防控物資免徵進口關稅。對納稅人運輸疫情防控重點物資取得的收入,免徵增值稅。對參加疫情防治工作的醫務人員和防疫工作者臨時性的工作補助、獎金免徵個人所得稅。

财税、金融“组合拳”,助小微企业过难关

政府兜底採購防控物資

政府兜底方面,財政部再一次明確,為了鼓勵企業保質保量增加緊缺的重點醫療防護物資的生產,比如N95口罩、防護服,對企業多生產的重點醫療防控物資全都由政府兜底採購收儲,給重點企業開足馬力生產吃下“定心丸”。

此外,財政部還明確對確診患者的個人就醫費用實施兜底。

對確診患者個人負擔費用實行財政兜底,中央財政補助60%;對疑似患者,由就醫地制定財政補助政策,中央財政視情給予適當補助。

央行設3000億元專項再貸款

在金融支持方面,央行設立3000億元專項再貸款,實施優惠貸款利率,加強對重要醫用、生活物資重點企業的金融支持,繼續加大對小微、民營企業和製造業等重點領域的金融支持,增加信用貸款和中長期貸款,降低綜合融資成本。央行副行長潘功勝說,要確保疫情防控重點保障企業的實際融資成本降到1.6%以下。

關於專項再貸款的成本,人民銀行給到銀行的專項再貸款成本是比較低的,我們要求銀行給名單內的企業發放優惠利率貸款,利率不能高於3.15%。在此基礎上,由財政部對企業按照貸款利率的50%進行貼息。也就是說,如果一個重點企業拿到這筆貸款,實際所負擔的融資成本不高於1.6%。

除了提供信貸支持以外,保險業金融機構在提供保險保障方面也在發揮積極作用。銀保監會副主席周亮:

保險公司特事特辦,快速理賠、特案預賠、擴大責任範圍、簡化理賠要求、放寬理賠條件、提高理賠效率。有的保險公司對治療中的重症患者提供了預付賠款或墊付醫療費,解除患者的後顧之憂。有些保險公司向當前最可愛的人,也就是疫情防控一線的醫護人員、白衣天使們,無償贈送保險保障,如果出現問題,可以提供人均20萬元至100萬元的賠付,體現了人文關懷。

央行、銀保監會回應熱點問題

針對社會普遍關心的疫情會在多大程度上影響中國經濟,央行、銀保監會負責人做出回應。

央行副行長、國家外匯局局長潘功勝說,中國經濟長期向好、高質量增長的基本面不會因為這次短暫的疫情而發生改變。

疫情對我國經濟的影響是階段性的,是暫時的。本次疫情與春節重合,對旅遊、餐飲、娛樂等服務業造成了影響,延長假期和推遲開工,對工業生產和建築業也會產生一些衝擊,可能會對我國一季度的經濟活動造成擾動,但是在疫情得到控制之後,經濟會較快地回到潛在產出的附近。疫情緩解以後,中國經濟將會迅速企穩,並且前期推遲的消費和投資會有釋放,中國的經濟會出現補償性的恢復。中國經濟有較強的韌性和強大的潛力,長期向好、高質量增長的基本面不會因為這次短暫的疫情而發生改變。

銀保監會副主席周亮認為,疫情不會對整個金融系統造成太大影響。

客觀來講,這次疫情對小微企業,特別是住宿、旅遊、餐飲等這類小微企業造成了一定的影響,我們預判不良率會有所上升,但是從整個金融體系運行情況來看,小微企業的不良貸款佔比是比較小的。應該說疫情是暫時的,從中國經濟的韌性和迴旋餘地來看,影響很快就會過去,不會對整個金融造成大的影響。

記者:蔣 勇

編審:劉志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