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設計師,應該如何打造自媒體的一些思考

  這是我在頭條的第一篇文章,因為頭條對原創要求比較嚴格,所以自己一開始想網上找一些好的文章改改的念頭還是打消吧,老老實實的自己原創吧,雖然許久沒有寫文章,連微信朋友圈都很少發,但怎麼樣作為一個設計師,腦子還是善於思考的,只是對於語言組織,文章編排可能還得練練,正好這段時間受武漢病毒的影響,疫情還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控制,溫州這邊是不斷的延遲復工時間,所以作為一個設計師,這二天也開始在思考如何打造自媒體,利用好互聯網,實現自我的價值提升……


  

作為一個設計師,應該如何打造自媒體的一些思考

設計師在思考如何打造自媒體?

  我認為設計師群體,因為行業的影響,是比較埋頭幹活的一群人,能夠在電腦面前一坐就是一天,所以先不說性格如何,最起碼是比較耐得住寂寞、經得起誘惑、相對內向低調的。所以設計師群體雖然很懂電腦,但卻在這個自媒體興起的年代,顯得有些落寞,因為設計師放不下面子裝瘋賣傻,設計師也對自已比較嚴格,不會不懂裝懂的教育人,也不會忽悠。所以設計師應該如何打造自媒體?是我最近在思考的,所以就先把這些還不怎麼成熟的思考與設計師朋友們交流一下。

  我得承認,作為一個設計師,看著微信公眾號,然後快手、抖音、今日頭條這些自媒體迅速發展,自己除了點贊,給老鐵們雙擊666,卻不能真正參與進去,真正分一杯羹,還是挺眼紅的,最起碼算是焦慮的,誰不想體會一下當明星的感覺?體會一下有成千上萬的粉絲互動交流,引人關注,而且最主要的,還能從中得到真正的實惠,比如粉絲經濟,直播帶貨……。

  說了這麼多,那麼設計師到底該如何做自媒體呢?應該如何在互聯網上打造屬於自己的個人品牌?我認為,首先肯定是要結合自身的特點,也結合當前自媒體平臺的特點,進行一個分析。


  就拿今日頭條來說,針對頭條能夠提供給我們的創作形式如下:

作為一個設計師,應該如何打造自媒體的一些思考

微頭條、文章、小視頻、視頻、問答形式。

  我列出的這個表格裡面分別是微頭條、文章、小視頻、視頻、問答這五種信息表現形式的一個說明,應該來說微頭條是最簡單的形式,類似記日記一樣,也類似微博和朋友圈。然後文章相對要難一些,畢竟對字數就有一定的要求了,然後小視頻和視頻提供了二種時長信息的視頻體現方式,再就是問答,問答也是文字形式。
  從上面表現形式上,雖然有五種,但總的來講,其實說白了也就是二種形式:文字和視頻。所以先從碼字開始吧,就是拍視頻,我建議也需要先寫腳本;嘗試寫作的時候,肯定初期找不到方向,正如我現在一樣,我明白這第一篇文章寫得很爛,但最起碼我感覺算走出了第一步。
  當然上面五種表現形式,我們一定要圍繞一個領域,比如我們設計師,就可以圍繞設計領域開始創作,可以分享設計師的工作經驗,分享設計師的專業知識,分享設計師的心得體會,或者是所思所想,積極的把自己展現出來,自媒體說白了就是展現自己的一個平臺。


作為一個設計師,應該如何打造自媒體的一些思考

美女設計師的微笑,在想什麼呢?



  堅持原創,展現自我,自媒體就是個人信息媒介。

  一開始其實很多人都會想著走捷徑,比如轉發、搬運等,但我個人感覺,一定要結合自己的優勢,不斷的提升自己,保證自己的原創輸出,在當下各平臺對原創越來越重視,所以一定要學會原創,可能最開始會很艱難,但只要堅持,我相信會有收穫,而努力過了最起碼也不會後悔。


  另外說一下平臺,我認為今日頭條非常適合設計師,入手比較人性化,最開始可以從問答開始,找準一個創作領域,第一步先完成所在領域的認證,也就是先通過4條申請領域的優質回答,就可以成為某領域的創作者。問答的同時,可以發一些相關的微頭條以及文章,先慢慢的融入平臺,後期慢慢的找到方向,再進行小視頻以及視頻的創作,循序漸進,這也是我為什麼選擇今日頭條開始自己的自媒體之路的原因,因為相對微信公眾號,頭條會有一個推送,而不像微信公眾號要靠用戶搜索,也要靠自己去推廣。而快手和抖音都是短視頻,對於一開始創作者,尤其像不想上鏡的設計師,或者說不想拍視頻的設計師,是相當友好的一個平臺,可以從微頭條以及問答開始,慢慢的積累經驗,找到自己的自媒體發展方向。
  

  今天就和大家分享到這裡,我是溫州設計師鄒清華,自媒體之路正在摸索中;以上是我對於一個設計師如何打造自媒體的個人思考,謝謝。


作為一個設計師,應該如何打造自媒體的一些思考

美女設計師正在設計與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