濰坊市高中名師寒假指導建議(歷史篇)

高一·高密五中 張海倫

當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導致的肺炎疫情使我們春季開學有所延遲,為了保證同學們的學習和疫情過後新學期的教學進度,從即日起到新學期開學,歷史學科的假期學習生活作出如下計劃安排:

一、複習舊知,強基固本。

高一上學期已學習《中外歷史綱要(上冊)》,利用假期可進行系統複習,並按時按質按量地完成各學校歷史老師佈置的假期作業。

1.讀書百遍,其義自見。

高考強調基礎紮實,關注各學科中的主幹內容,要求學生對基礎部分內容的掌握必須紮實牢靠。高考試卷中也包含一定比例的基礎性試題,只有根深基穩,才能枝繁葉茂。所以,建議同學們利用假期時間全面、細緻閱讀高一上學期學習的《中外歷史綱要(上冊)》教材,包括正文和各輔助欄目,一字不漏的讀,做到熟知教材上的每一句話,明白這句話要說明的意思,做到知其然並知其所以然。

2.構建結構,把握整體。

高考所要求的各個知識點之間不是割裂的,而是處於整體知識網絡之中。所以,建議在全面詳細閱讀教材的基礎上,用8K紙詳細構建知識體系或思維導圖。同學們可以按照每節課的內容構建;也可以按照歷史時期構建,如秦漢時期、隋唐時期、新中國成立初期、改革開放時期;也可以按照政治、經濟、思想等專題形式進行構建。在知識體系的引導下回憶教材,最終實現綱舉目張,熟練駕馭教材。

3.典題訓練,提高能力。

高考要求能夠觸類旁通、融會貫通,既包括同一層面、橫向的交互融合,也包括不同層面之間、縱向的融會貫通。希望同學們利用加強典型試題的訓練,尤其是對解題方法和技巧的規律性總結和專項訓練,強化從歷史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知識遷移能力和思維方法。

二、預習新知,蓄力待發。

高一下學期將要學習《中外歷史綱要(下冊)》,由於新教材還沒有到位,但新教材的大量內容與初中教材接近,所以可以找出初中九年級《歷史(上冊)》,根據下列學習任務(主要是高一下學期新教材前5課的內容)對其進行重新學習,為新學期的學習作好充分的準備。

1.互聯網+教材,梳理新知。

高中新教材課題

學習任務

第1課文明的產生和早期發展

(1)通過網絡,查找有關人類文明產生的基本情況,並對其產生的過程做簡要梳理。

(2)閱讀初中九年級《歷史》上冊第1—4課,概括古代兩河流域、古代埃及、古代印度和古代希臘文明的不同特點,並分析其形成的不同時空條件。

第2課古代世界帝國與文明的交流

(1)根據初中九年級《歷史》上冊P2《古代埃及》、P6《古代兩河流域(約公元前3500—前359年)》、P17《古代希臘》三幅地圖,指出古代埃及文明、古代西亞文明和古代希臘文明擴展的基本情況。

(2)通過網絡,查找被後人稱為帝國的赫梯、埃及新王國、亞述等國家和波斯帝國的基本情況,並從各自的建立和滅亡時間、統治區域、國家治理等方面整理筆記。

(3)閱讀初中九年級《歷史》上冊第4、5課,概括亞歷山大帝國和羅馬帝國建立的過程及其產生的區域性影響。

主題探究:古代文明的交流

在人類文明發展過程中,不同地區之間始終存在著一定程度的聯繫和影響。文明之間交往的總趨勢是不斷加強,相互影響不斷擴大。請從下列兩個探究問題中任選一個,利用網絡查找相關資料,寫一篇歷史小短文(要求:觀點明確,史實準確,史論結合,邏輯嚴謹)。

(1)從字母文字的起源與發展看人類文明的交流

(2)從絲綢之路的形成和發展看人類文明的交流

第3課中古時期的歐洲

(1)西歐封建社會(中古時期)的基本特徵是封君封臣制度、莊園與農奴制度。閱讀初中九年級《歷史》上冊第7、8兩課,概括這兩項制度的基本特點。

(2)通過網絡查找資料並結合初中九年級《歷史》上冊第9課內容,從王權、城市和教會三個方面分析西歐封建社會出現的新變化和社會進步。

(3)閱讀初中九年級《歷史》上冊第10課,梳理拜占庭帝國的疆域、法律成就和衰亡的基本知識,並通過網絡查找俄羅斯帝國建立的相關資料。

第4課中古時期的亞洲

(1)閱讀初中九年級《歷史》上冊第11、12課,完成下列任務:

①概括日本“大化改新”的內容和意義,並指出日本幕府統治建立的原因及其基本特點。

②說出伊斯蘭教的創立時間和創立者,以及阿拉伯帝國的形成,並指出阿拉伯帝國治理國家的基本措施及其在東西方文化的交流發展中發揮的作用。

(2)通過網絡查找資料,瞭解奧斯曼帝國、印度笈多帝國、朝鮮半島新羅高麗王朝等國家的建立、國家治理措施、衰亡等方面的基本情況,並做簡要記錄。

第5課古代非洲和美洲(第一課時)

通過網絡查找資料,瞭解西非班圖人的發展歷史、埃塞俄比亞地區的阿克蘇姆王國、10到15世紀東非沿海地區系列國家的發展情況、西非8—15世紀加納和馬裡、桑海等國的發展情況、南非地區的津巴布韋國家的發展等,並製作思維導圖。

第5課古代非洲和美洲(第二課時)

通過網絡查找資料,瞭解古代美洲印第安人創造的瑪雅文明、阿茲特克文明和印加文明的基本情況,並製作思維導圖。

2.讀史料+思考,提升素養。

新高考評價體系中提出高考是對“價值引領、素養導向、能力為重、知識為基”的綜合考查,創設真實的問題情境是實現考查的載體。所以同學們完成上述學習任務後,可以依據相關課時的知識,思考解決下列問題。

1.自然地理環境一定程度上影響著人類文明的產生和發展。請思考:古代西亞兩河流域和埃及尼羅河流域的自然環境如何影響了它們各自文化的特點?

2.材料:20世紀,德國哲學家雅斯貝爾斯把公元前8—前3世紀稱作“軸心時代”。他認為,在這一時期,中國、印度和希臘都產生了著名的哲人和思想家,他們對如何治理國家、人與人的關係、人類與自然界的關係等重大問題提出了許多重要見解。這個時期文化和思想上的創造,深刻影響了此後各個文明的發展。

你贊同雅斯貝爾斯的這一觀點嗎?請闡述理由。

3.人類最初的文明出現在亞非歐大陸的若干地區,相互之間聯繫甚少,但也具備了穩步擴大範圍和影響的潛能。請思考:促使古代世界農耕文明的影響和範圍不斷擴大的因素有哪些?

4.波斯帝國境內有幾條重要的驛道。最著名的是從小亞細亞的以弗所到帝國行政中心蘇薩的“御道”,它全長2400多千米,設施完善,每隔25千米左右設一驛站,驛站備有馬匹供信使使用。此外,從巴比倫開始的驛道有兩條,其中通向中亞的驛道,構成了絲綢之路的一部分。在中國秦朝修建了連通全國的馳道和直道,羅馬帝國有“條條大道通羅馬”的說法。請思考:為什麼古代世界的大國都要修建大通道?

5.材料:封君封臣制度的建立需要履行一套特定的儀式。9世紀封臣的效忠誓詞如下:

我……效忠我的主人,愛其所愛,仇其所仇。主人凡踐履協約,因我委身投附而善待於我,賜我以應得,則我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必將以他的意志為準則,絕無違背。——【美】約翰·巴克勒等著,霍文利等譯《西方社會史》上卷

思考:這段話體現了西歐中古時期的封君與封臣之間怎樣的關係?

6.過去歐洲中世紀被描繪成“無知和迷信的時代”“宗教的言論置於個人經驗和理性活動上”的 “黑暗時代”,而20世紀中葉以後,越來越多的學者認為歐洲中世紀“不是曾經被認為的那麼黑,也不是那麼停滯”,而是有著明顯的、不斷進步的影像。請你結合相關史實,說明西歐封建社會出現了哪些進步的新變化,並分析其對西歐歷史的發展產生的影響。

7.材料:巴格達城的碼頭,有好幾英里長,那裡停泊著幾百艘各式各樣的船隻,有戰艦和遊艇,有中國大船……市場上有從中國運來的瓷器、絲綢和麝香;從印度和馬來群島運來的香料、礦物和染料;從中亞細亞突厥人的地區運來的紅寶石、青金石、織造品和奴隸;從斯堪的納維亞和俄羅斯運來的蜂蜜、黃蠟、毛皮和白奴;從非洲東部運來的象牙、金粉和黑奴。 ——【美】菲利普·希提著,馬堅譯《阿拉伯通史》

請思考:結合上述材料,說說阿拉伯帝國在溝通世界貿易中的作用。

8.材料:……許多民族的獨立地“發明”了不同動植物的馴化。事實上,不同地區獨立地“發明”了農業,這些地區遠至公元前5000年的中國黃河流域和公元前3000年的中美洲。因此,我們沒有理由認為古代非洲人不會鍊銅術,且不能獨立地將鍊銅術應用到鍊鐵問題的解決。考古證據顯示,東非的大湖區和乍得湖之間的地區,在公元前1000—前600年期間存在過早期的鍊鐵活動,這時西亞技術尚未傳播到埃及。——【美】希林頓著,趙俊譯《非洲史》

請思考:結合古代非洲和古代美洲的相關史實,談談如何理解古代文明的多源特點?

假期在學習中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利用好假期時間可以固強補弱。假期中學生既要反思上學期學習的成功與失敗,也要複習舊知、預習新知。因此一要詳細制訂好學習計劃,要具體到每天的學習內容,並能夠保證充足的學習時間;二要在學習中,若存在疑問,可通過微信群、qq群、電子郵箱或電話與老師交流,及時解決;三要請家長們督促學生進一步落實好在家期間的學習計劃,確保學習任務充實,學習效果顯著。

高二·安丘二中 李德剛

在這個特殊的寒假裡,面對新高考的到來,怎樣有效進行自我學習?怎樣做好學科的固強補弱?怎樣在開學後順心、考試中遂心?下面,是老師給大家的溫馨提示:

一、未雨綢繆,有的放矢——預習歷史教材

開學後我們將進行《20世紀的戰爭與和平》的學習。本模塊著重反映20世紀戰爭與和平運動發展的重要內容,以及人類對20世紀以來戰爭與和平的思考。這一模塊共設有6個專題:(1)第一次世界大戰;(2)凡爾賽—華盛頓體系下的和平;(3)第二次世界大戰;(4)雅爾塔體制下的冷戰與和平;(5)烽火連綿的局部戰爭;(6)和平與發展是當今世界的時代主題。其中,專題(1)(3)(5)反映了不同時期戰爭在動因、目的、性質、規模、手段和影響等方面發生的深刻變化,專題(2)(4)(6)反映了世界人民和國際社會在不同情況下為防止戰爭、維護和平所作的努力。六個專題共同構成本模塊的主要學習內容。整體看世界,20世紀前期,國際社會無法制止戰爭的爆發,20世紀後期,和平與發展雖成主題,局部戰爭和地區衝突始終不斷。

教材的編寫結構呈現出戰爭——國際關係——戰爭——國際關係的特點。每次世界大戰之後,必然會出現新的國際關係格局。這樣的編寫順序容易讓同學們縱向瞭解20世紀戰爭與和平運動、國際關係的發展脈絡和重要的歷史事件、人物和現象。我們在預習的時候也可以以將教材分成兩大塊:戰爭史專題和國際關係史專題,分塊進行學習。

20世紀的歷史,時間距離近,同學們容易理解;各種歷史資料豐富易找尋,戰爭史內容本身能給同學們前所未有的體驗刺激,容易激發學習的興趣。但閱讀預習的過程,也是思考提升的過程。同學們一定要帶著問題去閱讀思考:“戰爭根源與戰爭動因”、“戰爭正義性與非正義性”、“戰爭的正負作用”、“戰爭與發展”等問題都是必須要深入探究的。比如“戰爭與發展”問題,就要去思考“戰爭能推動發展嗎?”“發展能遏制戰爭嗎?”要學會真正的解讀戰爭與和平,反思戰爭,珍惜和平的來之不易。

二、開卷有益,開卷有疑——做好讀書筆記

學好歷史關鍵在於歷史解釋能力。作為高中生,我們的閱歷有限,那怎麼增進我們的歷史知識和對歷史的領悟呢,關鍵就在廣泛閱讀歷史書籍。《三國志》的作者陳壽說:“一日無書,百事荒廢。”多讀才能多思,多思才能提高我們的領悟能力。理學大師朱熹說:“學貴知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所以,我們為大家推薦了一些書目,希望在快樂閱讀中,能有所收穫,有所感悟!並能在閱讀完成後,至少寫兩篇讀書筆記。

具體要求:

1.在教師給定的推薦書目中至少選擇2本閱讀,鼓勵多讀。

2.讀書筆記,指讀書時為了把自己的讀書心得記錄下來或為了把文中的精彩部分整理出來而做的筆記。因為咱們的讀書是為了汲取思想的精華,所以,最有效的是評註式讀書筆記。評註式筆記不單是摘錄,還要寫出自己對書中要點的看法和評價,或對疑難之處加以註釋。

附:【推薦書目】

1.《白話本國史》,呂思勉,上海古籍出版社

2.《史記精講》,韓兆琦,中國青年出版社

3.《萬古江河》,許倬雲,上海文藝出版社

4.《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陳旭麓,上海人民出版社

5.《全球通史》,【美】斯塔夫裡阿諾斯著,董書慧等譯,北京大學出版社

6.《從黎明到衰落:西方文化生活五百年》,【美】雅克•巴爾贊著,林華譯,世界知識出版社

7.《你一定愛讀的極簡歐洲史:為什麼歐洲對現代文明的影響這麼深》,【澳】約翰•赫斯特著,席玉蘋譯,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8.龔書鐸、劉德鄰,《圖說天下 中國歷史系列》

9.郭方,《全球通史(彩圖版)》套裝共10冊 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10.張帆,《中國古代簡史》 北京大學出版社

11.《劍橋插圖中國史》,【美】伊佩霞著,趙世瑜等譯,山東畫報出版社

12.《萬曆十五年》,【美】黃仁宇,中華書局

13.《希臘精神》,【美】依迪絲•漢密爾頓著,葛海濱譯,華夏出版社

14.《羅馬人的故事》,【日】鹽野七生著,計麗屏等譯,中信出版社

15.《戰爭改變歷史:1500年以來的軍事技術、戰爭及歷史進程》,【美】馬克斯•布特著,石祥譯,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

16.《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史》,【英】李德•哈特著,鈕先鍾譯,上海人民出版社

三、激活歷史,感悟未來---繪製歷史漫畫

歷史漫畫具有鮮明的時代性,從漫畫的視角對某段歷史的政治觀念社會現象等作哲理思考,並賦之以深刻的寓意,從而悟出社會進步與發展的脈絡,揭示歷史現象或事件的本質特徵,對掌握間接經驗形成的歷史知識有促進作用。

隨著高考改革的深入,近年來高考對歷史漫畫知識的考查,出現了較大的變化,從直接考查歷史漫畫向藉助漫畫設置新的歷史情境,並結合有關知識以綜合解決問題的方向發展。這就為中學歷史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歷史學習中我們必須加強對歷史漫畫的研究,充分發揮歷史漫畫在中學歷史學習中的獨特作用。

所以,請展現你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表現自己對某一歷史事件或歷史人物的理解,你可以——創作歷史題材漫畫作品。

具體要求:

1.發揮自己的特長,以漫畫的形式表現自己對歷史的理解,具體內容不限,但必須反映的是真實的歷史。

2.可以是單幅漫畫,也可以是組圖形式。

別人只能給你指路,而不能幫你走路。自己的人生路,還需要自己走。機遇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可怕的是比你還優秀的人還在努力,王者絕非偶然。希望同學們能度過一個充實、難忘、有意義的假期,併為高二下學期學習奠基!

高三·濰坊七中 張吉剛

同學們好,你們現在正宅在家裡,忙著讀書做題。一輪複習的內容都結束了嗎?現在採取什麼樣的複習方式,做題和整理嗎?對目前的複習有什麼困難和疑惑?這裡我想與你們聊一下假期的歷史學習。總的來看,自上學期期末考試結束到一模考試前,高三歷史學習面對的主要任務大致有四個。一是一輪複習的收尾,完成未複習的選修課內容或既定任務。二是知識的再梳理,回過頭來系統梳理知識,建構總體框架,疏通縱橫聯繫,形成完整認識。三是定時模擬訓練,熟悉新高考題型和節奏,明確答題規範與技巧。四是查漏補缺,通過做題訓練和知識整理,發現自己的短板與問題,利用假期重點補弱。總體的要求是圓滿完成一輪複習的學習任務,“全面、系統、紮實、靈活”地掌握必備知識、關鍵能力、學科素養和核心價值。所以這個階段在整個高三備考中是至關重要的關鍵時期之一。但是這個階段又往往容易被忽視,期末考試後的放鬆、寒假的慢節奏、因為疫情延遲開學等因素讓我們的備考大打折扣。

具體來說,就後一段的假期學習提出幾點建議。

一、自主閱讀,完成剩餘內容的複習

可以藉助一輪資料、導學案全面閱讀教材,區分史實和史論,自己得出結論,並做好標記。不要問考不考,而是要帶著最大的興趣去發現歷史。教材提供的文本、圖片本身就是很好的閱讀材料,學會閱讀自然就會分析和運用史料。同時要構建思維導圖,要注意整理三本必修與選修內容的內在聯繫,放到宏大的歷史階段中理解。還要注意總結規律,比如在《戰爭與和平》的複習中,形成諸如“戰爭是不流血的政治”、“戰爭與人們對自由公平的渴望密不可分“'國家在戰爭期間往往需要發揮強大的動員力量”“”和平與發展是世界主流”等基本理解。學習中可以採用““Y”形圖等工具,問問自己已經掌握了什麼?希望瞭解什麼?還有什麼問題?建議每部分至少提出一個問題,發至學習小組微信群,或找老師解疑答惑。

二、自主建構,科學梳理基礎知識

就歷史學習來說,整理就是最好的複習,千萬不要把時間都花在做套題上,這一點對於基礎薄弱的學生來講尤其重要。你能對每道題涉及的知識點快速說清在教材上的位置嗎?只有精準定位的知識才能在運用的時候靈活快捷的提取。

(1)對一輪複習的全部知識系統整理,注意不要照抄筆記或現成的資料,自主列出思維導圖。可以先回憶、再整理、再閱讀,提高效率。學習能力強、基礎好的同學,可以嘗試將中外歷史按照歷史階段整合起來。

(2)嘗試以“大概念”來架構知識體系,儘可能地找到知識之間的縱橫聯繫和內在層次關係。一方面是知識之間的縱橫聯繫,小到章節之間,大到教材之間,有因果關係,有並列關係,有包含與被包含關係,尋找知識內在聯繫的過程就是自主建構、提升能力的過程。另一方面是知識內在的結構,這方面常常被忽視。知識是有層次的,我們可以按照事實、主題、概念、大概念(基本結論或階段特徵)的邏輯由低到高找出知識的內在邏輯。比如,我們可以通過整理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等事件,歸納出“戰爭”“、“利益”等概念,形成類似“中國近代面臨的侵華戰爭是西方殖民國家開拓市場、掠奪原料的必然產物”的基本理解,進而遷移運用到對甲午中日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的分析,當然也可以分析今天的中美貿易戰爭、美伊衝突等等。認清了知識的層次,那麼找“大概念”就不費勁了,大概念其實就是那些貫通一本書、一個階段、一個單元的重要的短語、主題、結論,如同一條紅線,將散亂的知識貫通起來,如通過“世界市場”我們能夠把世界近現代經濟史很好的串聯起來。

(3)不要認為先整理再做題,整理不完就不做題,二者是相互的,我們可以在做中學,所以最好每天拿出一節課時間讀書整理,與做題相得益彰。

三、自主訓練,在運用中提升知識和技能

我們一般都在做老師安排的大量套題。從大家做題的情況來看,有必要提醒幾點。(1)以質量求勝。題海無涯,新的高考題就是要避免靠刷題碰運氣的狀況,所以要自我控制數量,可以每兩三天做一套題。(2)與知識梳理對接。做題就是在運用中檢驗知識的理解程度。每道題我們做的不管對與錯,都涵蓋了大量的信息,一道選擇題能夠幫助我們複習幾章的內容。要靜下心來看看這套題考了哪些知識點,從什麼角度考察的?我們對哪些知識還沒有真正理解?(3)對技能的反思很重要。從最近高三同學答題情況看,很多錯題就出在史料實證方面,往往是材料中的史實和現象不足以得出選項的結論,或者以偏概全,不能做到一份史實說一份說,史論不相結合。自己是不是重點歸納一下這方面的問題?對典型錯題要做好自查自糾,寫出反思和總結,多找一部分類似的題目做一做。(4)一定要多問,自己解決不了的,進行標註並拍照上傳學習輔導群,或直接問同學,問老師。錯誤一犯再犯其實就是沒找到問題或對知識理解不到位。(5)有時間可以再做做省模考和市統考的題目,做做近五年的全面高考典型題目,這是方向。

四、自我提高,實現查漏補缺和拓展提升

假期學習是查漏補缺的大好時機,在訓練和梳理中發現自己的短板,可以利用這個假期彌補。

(1)找準問題,精準補救。多向老師請教,找出自己存在的主要問題。有經驗的老師,分析你的兩三份試卷就會找出癥結所在。找出問題後就要制定改進計劃,對症下藥。比如很多同學對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歷史感到非常亂,因為這部分知識不是從中華民國史的角度來敘述的,我們可以抓住“中國共產黨實事求是、理論聯繫實際,不斷走向成熟和勝利”這條主線,從五個階段自主梳理知識。

(2)適當的閱讀和關注新聞時事。閱讀錢穆的《國史大綱》等作品、觀看歷史紀錄片、瀏覽網上博物館、瞭解考古動態、追蹤新聞熱點等,既開闊了眼界、調整了狀態,又會培養自己史論結合、歷史解釋的能力。比如,你能對教材中的文物圖片或歷史照片作出解讀嗎?每幅圖片蘊含了教材中哪些信息?每天解讀一兩幅,你會發現這是很有意思的事情。每天用歷史的視角解讀一則新聞,比如新聞中不斷有人提到武漢是一個英雄的城市,對嗎?我們學到的與武漢相關的歷史事件有哪些?人類在歷史上面對災難和瘟疫是如何應對的?歷史上關於生態平衡有怎樣的認識和實踐?處處留心皆歷史,與生活實際結合的高考題也越來越多。

五、自律向上,以主動的心態努力向學

自學能力是一個高中生最重要的能力,自律是一個人最可寶貴的品質。按照牆上自己制定的課程表,嚴格落實每個時間段的任務,做到今日事今日畢。要戒除浮躁心理,須知學然後知不足,沉著才能冷靜。災難面前人們會選擇不同的面對方式,積極的選擇本身就是成長的過程。

斯坦福大學教授杜威克經過長期研究,發現人的失敗或成功並非天生,而是取決於兩種不同的思維模式。失敗的人往往有一種“固定型思維”,認為天生如此,總為自己的失敗尋找藉口;而成功的人則往往有一種 “成長型思維”,相信人通過努力和練習,可以在幾乎所有事情上取得成功。成長型思維相信成功緣於成長,只有努力才會成長,而困難和挑戰會讓我們持續成長。杜威克因為讓人們瞭解到自律和毅力對學業成績的重要性獲得了2013年麥克阿瑟“天才獎”。

這個特殊的難忘的寒假,註定是讓我們成長的。

發佈:《濰坊教育》雜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