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什麼保護你,我的孩子?

020年春節的一場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牽動了億萬人民的心。作為一個一歲多孩子的媽媽,我最關注的是兒童患病的情況。一開始,新聞媒體報導的消息是“兒童不易感”,而且出現的病例都是年齡偏大的成年人,我稍微安心了一些。然而,隨著不斷增多的兒童病例的出現,我逐漸焦慮起來;二月初,國家衛健委正式確認“兒童和孕產婦都是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的易感人群”。

當看到一個北京九個月大的寶寶確診時,我幾乎心都要碎了。全國2億多名兒童,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役之中,該如何保護他們的安全?

我女兒從出生到一歲多,身體一直非常健康,從來沒生過病。然而,一次突如起來的高燒,徹底打亂我們全家的陣腳。第一次去門診,第一次打吊瓶,第一次確診肺炎,第一次住院……看著被高燒折磨得奄奄一息的孩子,在插入吸管吸痰時,用盡全力掙扎,哭喊得聲嘶力竭,我心痛如刀絞。經過兩個星期的治療,孩子終於痊癒出院了,然而渾身幾乎瘦得只剩皮包骨。僅僅只是一場細菌感染性支氣管肺炎,尚且令孩子和家長經受如此痛苦,何況全球首次出現、尚無特效治療藥物、人體也缺乏免疫力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

孩子病好後,我也想起了書架上的一套育兒圖書《寶寶輕鬆帶》,那是同事發揮育兒“傳幫帶”作用送給我的,也是她家孩子小時候,她經常翻閱的一套書,書脊上的膠帶、書頁上的卷角,無不訴說著主人的手不釋卷。


拿什麼保護你,我的孩子?


《寶寶輕鬆帶》叢書分為《生病不著急》《育兒很簡單》《養成好習慣》《寶寶更強壯》四冊,分別講述兒童疾病、性格成長、生活習慣、飲食結構等方面。這裡有父母最常遇見的育兒問題,有讓人印象深刻的案例分析,也有送給各位家長的妙招分享。內文都是由一篇篇短小精悍的文章組成,沒有艱深晦澀的醫學術語,讀起來通俗易懂。書中還有全國知名兒科醫生及育兒專家的分析及點評,讓媽媽頓感放心,是一本非常實用的育兒寶典。

我這個遭遇育兒人生中第一次滑鐵盧的新手媽媽,也開始了啃書的歷程。尤其是《生病不著急》一書,包括日常護理有妙招、寶寶安全小貼士、關注便便保健康、常見呼吸系統疾病、兒童其他常見病等五大章,比較全面地概括了孩子最常見的疾病。

在常見呼吸系統疾病這一章中,既有“5歲前感冒多伴肚子疼”這樣向困惑的家長解釋疑問的內容,也有“得過肺炎仍需接種疫苗”這樣醫生對公眾普及的醫學知識;既有“寶寶感冒的美式療法”這樣的西方主流醫學觀點,又有“小兒咳嗽按3個穴位”這樣的穴位、針灸等中醫理療方案。

拿什麼保護你,我的孩子?

在看到《退燒,難在家長觀念轉變》一文時,我深受感觸。回想起女兒生病期間,第一週發低燒,我堅持自以為科學的育兒理念——不要一發燒就送醫院。這個觀點本身沒錯,是為了避免過度醫療,讓孩子的免疫系統得不到鍛鍊。然而,我忽視了情況的危急程度,忽視了孩子不吃飯、精神不好、發燒時間長等危險的信號,導致疾病悄悄蔓延。到了第二週,女兒開始發高燒,猛然醒悟過來後的我抱著孩子衝去醫院,一紙“肺炎”診斷書,猶如晴天霹靂,讓我又犯了第二個錯誤——過於焦慮,憂心忡忡。過多的負面情緒的積累,實際上也會影響到敏感的孩子。正如書裡提到,遇到孩子生病,既不能“盲目死扛”,也不能只求“立竿見影”,當家長的要科學應對,心理還要有足夠的承受能力。

拿什麼保護你,我的孩子?

面對來勢洶洶的新型肺炎疫情,我們首先要做到的是,在鋪天蓋地的疫情信息中,學會科學甄別,篩選正確的信息。既不要因為之前“兒童不易感”的錯誤言論而忽視了對孩子的保護,也不要由於現在日益增多的兒童病例而感到恐慌。其次,嚴格遵守政府發佈的推遲入園入學政策,孩子出門一定要戴口罩、勤洗手。最後,相信科學,相信醫生,相信日益強大的國家,我們一定能度過這場難關。

在本文寫作完成時,我習慣性地去搜索了一下那個九個月大就確診新型肺炎的寶寶,令人激動的是,孩子已經明顯好轉,即將出院!在採訪視頻中,她一眼就認出了厚厚防護服下的護士長,伸出小手要抱抱。

我又一次想起女兒出院的那一天,彷彿重生一般,再一次感受到藍天白雲,歲月靜好。這場疫情,一定也會有撥開迷霧,重見陽光的一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