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家灯火,今夕是元宵,佳节安康

“元,善也”。善,是美好,是温暖,是希望。

元宵,本就是一个寓意美好的节日。

李清照在《永遇乐·落日熔金》说道:“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唐代李商隐亦有:“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的描述;辛弃疾著名的“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同样是发生在元宵佳节的邂逅。

从《红楼梦》的开篇,元宵灯会,甄府的仆人霍启弄丢了英莲,在此之后,甄府破落,一场红楼大梦就此拉开;到《大明宫词》,年幼的太平公主在千盏花灯映照下,揭开面前男子的面具,由此开启了一生的宿命;再到汉武帝时,东方朔为宫女李元宵实现见到亲人的愿望,燃满城灯火,创元宵佳节,从而留下了脍炙人口的佳话……从古至今,每个角落,都有元宵节的存在。

元宵节,在古人眼中是头等重要的节日——寒冬消散,春和景明,正是一年耕种伊始,元宵节寄托了先人沉沉的希冀。同时,元宵佳节,青年男女借花灯舒展情谊,互诉衷肠,元宵节也是儿女们寻觅良人的日子。

在古代,每到正月十五这一天,人们都要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来欢度佳节,其中一些民俗代代相传流传至今,还有一些则已经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中。


万家灯火,今夕是元宵,佳节安康

一、张灯结彩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风销绛蜡,露浥红莲,灯市光相射。”“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元宵节最盛大的庆祝,当属元宵灯会。

万千灯火,流光溢彩,星河璀璨,夜天一色。

留存于先民意识深处的火崇拜,让他们对火有着天生的敬畏与尊崇,先人相信,燃火点灯可以躲避祸事,驱除邪祟,他们将来年的风调雨顺寄希望于跳跃的火光。

而从东汉开始,因为汉明帝崇尚佛法,下令在正月十五佛祖神变之日燃灯,以此表示佛法大明,“燃灯礼佛”的仪式又加入到元宵节中,自此,元宵张灯结彩之俗形成。

到了明代,朱元璋在金陵即位后,为使京城繁华热闹,又规定正月初八上灯,十七落灯,连张十夜,家家户户都悬挂五色灯彩,彩灯上描绘了各种人物,舞姿翩翩,鸟飞花放.龙腾鱼跃,花灯焰火照耀通宵,鼓乐游乐,喧闹达旦,这是中国最长的灯节。

清代,满族入主中原,宫廷不再办灯会,民间的灯会却仍然壮观。日期缩短为五天,一直延续到今天。


万家灯火,今夕是元宵,佳节安康

二、吃元宵

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

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

北方“滚”元宵,南方“包”汤圆,这是两种做法和口感都不同的食品,在制作方法、外观、煮制时间和口味上都有很大区别。

1、制作方法

“包”汤圆,“滚”元宵的说法形象地道出了二者做法上的区别。

元宵是先将馅料做好,切成方块沾上水,放入装有糯米粉的容器里面,晃动容器让馅料不停滚动,最后变成球状。

汤圆的做法则和包饺子类似,将糯米粉加水和成团,静置1小时左右,然后把馅料拌匀放在容器中,包的时候揪一小团面捏成小圆片,挑一团馅放在面片上,双手转边收口后搓圆即可。

2、外观

元宵是用糯米粉一层一层滚出来的,表面干燥粗糙,有糯米浮粉,形状也不是很规则,个头较大,下锅煮的时候汤会变浑浊。

包汤圆的糯米粉加水和过,水分充足,表面光滑湿黏,搓出来是规则的圆形,下锅煮熟后汤水也比较清澈。

3、煮制时间

元宵比较耐煮,煮熟大约需要10分钟,煮熟后口感粗糙,有嚼劲,煮完后锅里的汤也较浓稠。

煮汤圆花费的时间较短,沸水煮3分钟就能浮出水面出锅。汤圆煮熟后表皮仍然光滑发亮,口感细腻,糯米味也较淡。

4、口味

汤圆的馅料花样较多,除了传统的豆沙、花生、黑芝麻、桂花外,现在还有鲜花、水果、粗粮,甚至还有鲜肉、虾仁、梅干菜烧肉等,甜、咸、荤、素口味都有,所以味道很是丰富。

元宵的味道相对来说比较单一,传统元宵只有甜味,比较常见的有黑芝麻味、花生味和豆沙味。

因为这种食物在开锅之后会漂在水上,煞是好看,让人联想到一轮明月挂在云空。

天上明月,碗里汤圆,家家户户团团圆圆,象征着团圆吉利。

因此,不论是北方吃元宵,还是南方吃汤圆,小小的食物承载的却是相同的心愿,表达的都是人们喜爱阖家团圆的美意。


万家灯火,今夕是元宵,佳节安康

三、耍龙灯

它的起源可以追溯上古时代。

传说,早在黄帝时期,在一种《清角》的大型歌舞中,就出现过由人扮演的龙头鸟身的形象,其后又编排了六条蛟龙互相穿插的舞蹈场面。

而据《隋书·音乐志》记载,隋炀帝时类似百戏中龙舞表演的《黄龙变》也非常精彩,龙舞流行于中国很多地方。中华民族崇尚龙,把龙作为吉祥的象征。


万家灯火,今夕是元宵,佳节安康

四、踩高跷

踩高跷,是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

高跷本属中国古代百戏之一种,早在春秋时已经出现。中国最早介绍高跷的是《列子·说符》篇:“宋有兰子者,以技干宋元。宋元召而使见其技。”


万家灯火,今夕是元宵,佳节安康

五、划旱船

划旱船,民间传说是为了纪念治水有功的大禹。

划旱船也称跑旱船,就是在陆地上模仿船行功作,表演跑旱船的大多是姑娘。旱船不是真船,多用两片薄板,锯成船形,以竹木扎成,再蒙以彩布,套系在姑娘的腰间,如同坐于船中一样,手里拿着桨,做划行的姿势,一面跑,一面唱些地方小调,边歌边舞,这就是划旱船了。有时还另有一男子扮成坐船的船客,搭档着表演,则多半扮成丑角,以各种滑稽的动作来逗观众欢乐。


万家灯火,今夕是元宵,佳节安康

六、祭门、祭户

古代有“七祭”,这是其中的两种。

祭祀的方法是,把杨树枝插在门户上方,在盛有豆粥的碗里插上一双筷子,或者直接将酒肉放在门前。


万家灯火,今夕是元宵,佳节安康

七、逐鼠

因为老鼠常在夜里把蚕大片大片地吃掉,人们听说正月十五用米粥喂老鼠,它就可以不吃蚕了。

于是,这些人家在正月十五熬上一大锅粘糊糊的粥,有的还在上面盖上一层肉,将粥用碗盛好,放到老鼠出没的顶棚、墙角、边放嘴里还边念念有词,诅咒老鼠再吃蚕宝宝就不得好死。


万家灯火,今夕是元宵,佳节安康

八、送孩儿灯

简称“送灯”,也称“送花灯”等,即在元宵节前,娘家送花灯给新嫁女儿家,或一般亲友送给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因为“灯”与“丁”谐音。


万家灯火,今夕是元宵,佳节安康

九、走百病

“走百病”,也叫游百病,散百病,烤百病,走桥等,是一种消灾祈健康的活动。元宵节夜妇女相约出游,结伴而行,见桥必过,认为这样能祛病延年。


万家灯火,今夕是元宵,佳节安康

十、迎紫姑

紫姑也叫戚姑,北方多称厕姑、坑三姑。

古代民间习俗正月十五要迎厕神紫姑而祭,占卜蚕桑,并占众事。传说紫姑本为人家小妾,为大妇所妒,正月十五被害死厕间,成为厕神。每到迎紫姑这一天夜晚,人们用稻草、布头等扎成真人大小的紫姑肖像,与夜间在厕所间猪栏迎而祀之。

现当代,快节奏的生活节奏冲击着传统习俗,我们似乎已经忽略了四季流转,遗忘了千百年前溶于血脉中的期盼和希冀,那些花灯都消散在历史的云烟中。

但是,总会有这么一个节日,那是所有中国人深埋在灯火阑珊处的情结,它在一片温暖的灯火中告诉我们:

从此,凛冬散尽,星河长明,整片大地都在这万家灯火中悄悄复苏。

春和景明,万物伊始,所有的希望和温暖,还会远吗?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