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歲醫生凌晨猝死:請不要再誤解他們!​

最近看到@合肥晚報推送的新聞:


一名90後醫生,因為過度勞累,引發心源性猝死。


因公殉職,年僅28歲……


28歲醫生凌晨猝死:請不要再誤解他們!​

@合肥晚報


最近幾天,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樣,心裡五味雜陳。


因為這場疫情,每天都有很多普通的醫護人員被推上新聞頭條。


平時我們沒有人願意去主動了解他們,而此時,比疫情更牽動人心的,恐怕就是這些在一線搏命的人。


有人說,這些醫生、護士是我們普通大眾最應該去尊敬的人。


深以為然,但是我覺得這種尊敬不應該僅僅來自於這場災難,如果是那樣的話,就太可悲了。


最近國內有一部叫做

《中國醫生》的紀錄片播出,看完以後,特別想跟大家聊聊這個職業。


對於他們醫護人員來說,究竟做到什麼程度才能算是合格、才算是好?


對於我們普通大眾來說,又應該如何去看待這個職業?


在醫患關係緊張的今天,或許有些問題很難去解決。


但是就像那句話說的,“莫讓為眾人抱薪者,凍斃於風雪”


至少,我們不能讓那些真正的良醫心寒。


01

醫生從來都不是治病救人的工具


紀錄片一開始,河南省人民醫院、國家高級卒中中心主任醫師朱良付醫生,講了一個故事:


一個病人因為高灌注(腦高灌注綜合徵)發生去世了。


病人的妻子認為是朱醫生害死了自己的丈夫,對他大喊“我想把你撕成碎片”。


然而另一邊,她又來找朱醫生給她看高血壓……


朱醫生說,即便病人妻子知道自己是個好醫生,但也不耽誤她投訴自己。


28歲醫生凌晨猝死:請不要再誤解他們!​


朱醫生雖然從醫多年,卻一直對此很困惑,因為他一直跟病人關係很好,可是結果卻是這樣……


他說,作為醫生,肯定是百分之兩百想救病人,但是有時候確實很無奈。


因為一臺手術最後成功與否,不僅關係著一條人命,還關係著一個家庭。


假如手術失敗,醫生所要承受的不僅僅是對自己內心的責問,可能還要面對家屬的質疑。


記錄片裡,有一個讓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案例:


西安交大第一附屬醫院,一名病人突發心臟病被送來急救,被確定為急性心肌梗死,需要手術。


當醫生向家屬說明,手術治療肯定比藥物治療效果更好的時候,家屬猶豫了。


不知道出於哪種考慮,家屬想選擇保守治療。


醫生很無奈地嘆了口氣,仍然跟家屬強調了幾遍,手術的效果會更好。


他想救人,可是要不要手術,最後還是取決於家屬的意見。


有一個細節特別扎心:


28歲醫生凌晨猝死:請不要再誤解他們!​


家屬在內部進行討論的時候,拋出了一個問題:


“出了什麼問題你怪誰?”


我想這個問題,在醫生們的心裡一定反覆拷問過自己無數遍。


比如進行手術前,家屬要確認簽字,可是病人一旦出了問題,又該怎麼辦?


因為沒有誰願意去為一條人命負責,可這偏偏就是醫生的工作。


他們是醫生,無論救活一條人命的概率有多大,結果是好與壞,都必須給出最專業的建議。


所以那位朱醫生經常問自己,假如眼前的病人是自己的直系親屬,(這個手術)你做不做?


他覺得,這就是一個醫生的良知。


“是不是一個好醫生,只有自己心裡知道。”


28歲醫生凌晨猝死:請不要再誤解他們!​


一直以來,就像是一種約定俗成的規矩,我們對醫生的期待就是妙手回春,他們應該對病人的生死負責。


可是醫生不是工具,他們也是人。


02

救活了別人,卻醫不好自己…


就像文章一開始提到了一位90後醫生,在這個特殊時期,因為過勞猝死。


才剛剛28歲,才剛剛開始自己的人生…


實際上,醫生,一直都是一份高危職業。


有人說,每個人都要工作,誰不辛苦呢?


可是你有沒有想過,同樣是在工作賺錢養家,可是對於很多醫生來說,也肩負著不一樣的社會責任。


在這次疫情中,這一點我們看得清清楚楚。


是這些人替我們擋在了病毒前面。


28歲醫生凌晨猝死:請不要再誤解他們!​


就像朱醫生,在單位是主任醫師,下了班回到家是一位二胎爸爸。


所以經常熬夜加班的他,很怕死,他說:


“我不能死!

因為我有很多家庭的責任、義務要盡。

因為國家花25年的時間才能培養出一個主任醫師。

我要是死了,就是浪費國家資源……”


在這部記錄片裡,我們看到了很多醫生,醫好了別人,自己卻落下了一身毛病。


自己明明是醫生,卻治不好自己的病?


這是不是很滑稽的一件事呢?


事實上,他們也不過是為了生活、為了家人在奔波勞碌的普通人罷了。


2月4日,看到一條視頻,紹興市人民醫院的隔離病房裡,一對醫生夫妻在走廊相遇。


因為這次疫情,夫妻倆已經好幾天沒有見面了。


一開始身穿嚴密防護服的他們並未認出,隨後認出對方之後擁抱了彼此。


28歲醫生凌晨猝死:請不要再誤解他們!​


有人說,他們是英雄。


可是我覺得,他們只是一個家庭的頂樑柱,只是孩子父母,父母的孩子。


03

看慣了生死,仍懷有一顆赤誠之心…


有人說,醫生大多看慣了生死,就變得格外冷漠。


以前我也是這麼覺得,但是我們都忽略了,沒有誰的心是肉長的。


一名燒傷科住院醫生名叫徐曄,今年剛剛28歲。


28歲醫生凌晨猝死:請不要再誤解他們!​


他說:


“(治病救人)你可以做到,但是沒有給你機會,

和你拼盡全力沒有遺憾,是完全不同的兩種感受。”


這是他面對病人,面對生死最大的感觸。


他的一對病人,一對老人因煤氣爆燃嚴重燒傷,燒傷皮膚達到了95%,需要進行多次植皮手術。


花了二三十萬,命保住了。


可要不要繼續治療?高昂的費用讓老人的孩子猶豫了……


徐曄希望家屬能夠盡力,希望病人康復之後過上正常生活。


於是他極力為老人爭取到了2萬元的資金援助,還表示會繼續想辦法幫助籌錢。


2萬塊雖然杯水車薪,但是申請到這筆救助的徐曄,在領導面前掩飾不住的自己開心。


28歲醫生凌晨猝死:請不要再誤解他們!​


然而,老人的家屬因為費用問題放棄了治療,悄悄地辦理了出院。


得知這個消息的他,來到老人病房,看著空蕩蕩的病床,心裡特別難受……


他說,在這對老人之前,這病床上的病人沒有救過來。


可是這對老人明明有希望完全康復的……


我們可能無法理解,明明可以救人,卻救不到,是一種怎樣的心情。


我想那一刻,徐曄的內心一定飽受折磨…


28歲醫生凌晨猝死:請不要再誤解他們!​


醫生不是上帝,治病救人不是一次關於金錢的交易。


或許對於他們來說,時時刻刻都要接受良心的拷問。


04

莫讓良醫心寒…


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陶勇這個名字。


那個在不久前發生的醫鬧事件中,被砍傷的醫生。


1月20日,春節前夕,北京朝陽醫院,一名無法接受術後併發症的病患家屬,手持菜刀將陶勇砍倒在地。


他身中數刀,雙手和頭部多處被砍傷,左手、前臂肌腱斷裂……


這對於一名靠手術為病患帶來光明的眼科醫生來說,他剛剛開始的職業生涯,或許就因此被毀。


後來大家瞭解到,這位醫生不僅在自己所在的領域極其優秀,還常常幫助病患、甚至自己掏錢給人治病……


而在此不久之前,另一位名叫楊文的醫生,在醫鬧事件中離世……


28歲醫生凌晨猝死:請不要再誤解他們!​

@北京眼科醫生陶勇


當所有人都因為這件事而憤怒、惋惜……


幾天之後,陶勇醫生甦醒過來,卻告訴大家:


“如果以後做不了手術了,還可以去做科學研究”。


這些天,因為眼下大批醫護人員堅守在一線抗擊疫情,我一直沒有辦法忘記陶勇這句話。


都說醫生,懸壺濟世。


可我看到的是一個個再普通不過的人,用命在為我們普通人遮風擋雨。


白衣天使為工作剃去長髮……

28歲醫生凌晨猝死:請不要再誤解他們!​

@合肥徽商廣播


和家人相隔毫釐,面對面卻不能擁抱……

28歲醫生凌晨猝死:請不要再誤解他們!​

@義務警隊


“我們做了身為醫務工作者,所能做的一切!”

28歲醫生凌晨猝死:請不要再誤解他們!​


有一句話形容超級英雄的話叫做,“以凡人之軀比肩神明”。


其實他們和我們一樣,也會累、會痛、會怕……


他們也是父母的孩子、也是孩子的爸爸媽媽,也有家庭……


使命使然、責任使然,義不容辭!


而我們,莫讓良醫心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