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鑽”:緬甸紅寶石的祕密

世界上最美麗的紅寶石產於緬甸的莫谷和蒙蘇地區,它們純美的顏色像鴿子血一樣鮮豔,因此被稱為“鴿血紅”。然而在這些美麗動人的紅寶石背後,還隱藏著一些不為人知的秘密。


“血鑽”:緬甸紅寶石的秘密


“血鑽”:緬甸紅寶石的秘密

“血鑽”:緬甸紅寶石的秘密

“血鑽”:

緬甸紅寶石的秘密

“血鑽”:緬甸紅寶石的秘密

“血鑽”:緬甸紅寶石的秘密

撰文、攝影/王藝忠

執行/許文昆

非比尋常的採訪

紅寶石的產地主要分佈於緬甸、泰國、斯里蘭卡、越南、印度、坦桑尼亞、中國等地。而世界上品級最高的“鴿血紅”紅寶石主要產自緬甸的佤幫地區。說到緬甸佤幫,人們的第一聯想就會是毒品和武裝割據。殊不知,這裡還有豐富的礦藏資源,除了人們所熟悉的緬甸玉石(翡翠)外,還是享譽世界的優質紅寶石主產地之一。


改名換姓、武裝護送……衝破重重關卡後,我有幸成了世界上“第一個”進入緬甸紅寶石礦區正常採訪拍攝的攝影師。然而一個自由攝影師為何要改名換姓?憑什麼享有武裝護送的待遇?如何通過重重關卡?故事還得從我拍攝《金三角毒源地大轉折》說起。


佤邦又稱緬甸第二特區佤邦聯合軍,是緬甸最大的地方武裝組織。1997年,佤邦向世界宣佈,在2005年根除鴉片種植、建成無毒區的禁毒計劃。而龐大的“替代種植”項目資金主要是靠緬甸豐富的礦產資源。


為見證緬甸毒源地發生的變化,多年來,我早已記不清獨闖了多少次“金三角”。在對佤邦的深入採訪過程中,我與他們建立了相互信任關係。2002年12月,佤邦南部地區的官員們為了向世人證實他們早已結束“毒品經濟”時代,而今龐大的“替代發展”項目資金靠的是緬甸豐富的礦產資源,佤邦南部軍區以其企業員工的名義,向緬甸中央情報局為我申辦下來一個前往佤城(曼德勒)的特別通行證。軍區官員通知我說:“你將深入到我們在緬甸內陸開發的紅寶石、玉石、黃金礦區和幾個大型農場採訪,沿途將分段武裝護送你到達這些地方,第一站是佤城宏邦珠寶公司……”

“血鑽”:緬甸紅寶石的秘密

■ 蒙蘇山下的小鎮,是一個四面環山的傣族、緬族聚居區。


早有耳聞佤邦南部軍區為了快速發展經濟,實現全面禁毒,早在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就全方位啟動,專門成立了宏邦集團公司,採取股份制辦法——部隊官兵、地方政府官員和平民百姓都可以參股,形成經濟共同體。公司涉及的產業有紅寶石、玉石、黃金開採以及10個現代化大型農場,還創辦了電纜廠、紡紗廠、飼料加工廠等。可以說,宏邦集團公司早已成為保障佤邦南部地區實現禁毒“替代發展”不可缺少的資金來源。



軍區官員楊先生送我到機場的途中叮囑說:“緬甸到處都有中情局的人,為減少不必要的麻煩,你身上不要帶任何寫有中國字的書本和紙條,人民幣更是不能帶,因為你使用的是緬甸證件,可又不懂緬語,弄不好會有坐牢的危險。下了飛機後會有人接你,我們已將你的特徵告訴了對方……”真是越聽越害怕,好像我已成了“特務”。


飛往佛都曼德勒的小飛機

一幢只有高頂一層的候機樓被白色院牆包圍著,大門口有保安驗票,非持票者不得入內,送客的人在院牆以外就得止步。不懂緬語的我背上行囊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走向安檢口。安檢員全靠手工檢查,連相機裡的電池都取出來不讓帶走,完了還微笑著向我比劃,弄了半天才明白是在索要小費。看來緬甸的機場不給小費過不了關。


只能乘坐40人的小飛機搖搖晃晃地升空了。我忽然發現駕駛艙門是開著的,兩位飛行員吞雲吐霧地邊抽菸邊駕駛飛機,空姐察覺後過去關上門,數秒鐘後門又自動打開,也許艙門已年久失修了。


早就聽說緬甸紅寶石不但享譽世界,而且礦業歷史悠久——在莫谷開採區還發現了石器和青銅器時代的採礦工具。緬甸人珍愛紅寶石,不僅因為它美麗,還因為他們相信紅寶石能保佑人免受傷害,為此有人在身上割一個小口,把寶石鑲嵌進去,傳說志願施行這種手術的武士就會刀槍不入。其實在緬甸的古代,圍繞著紅寶石就流傳著許多傳說和奇異的宗教信條。有一種說法認為,戴紅寶石的人會健康長壽、發財致富、聰明智慧、愛情美滿幸福等等。


飛機降落在曼德勒(佤城)機場後,我發現有人隔著玻璃向我微笑著打招呼,一顆懸在空中的心終於落地了。我被安排住進佤城宏邦珠寶公司的接待處,負責外聯的魯先生來要證件照,說是向中央情報局為我申辦新的通行證(我身上的通行證只在佤城有效)。匪夷所思,一個人從甲地至乙地居然要報中央批准?


魯先生解釋說:緬甸是由無數民族武裝幫派組成的聯邦國家,現在還有很多非開放區,特別是通往幾個重要礦區的關卡檢查非常嚴格。近些年,有不少華人移民到緬甸做生意,他們大多是通過各種關係用錢辦(買)到身份證。身份儘管不假,但在過關卡時,由於說不清所在地情況而被抓進監獄的人還真不少。

“血鑽”:緬甸紅寶石的秘密

■ 瓦邦開採的礦洞——洞洞相連、層層相通,不斷地向四面輻射開去。


闖關過卡的奇特旅程

離開曼德勒前往蒙蘇紅寶石開採礦區需要3天時間,途中還要穿越其他民族武裝(幫派)的轄區和重重關卡。故此,公司特派佤城工業區負責人舒先生(華裔)送我到中轉站—丹陽。


舒先生不僅見多識廣而且相當能侃,他一路不停地給我講緬甸紅寶石礦區的歷史:緬甸有兩個紅寶石主產區,一個是莫谷,另一個是蒙蘇。位於伊洛瓦底江以東、曼德勒市東北約90英里處的莫谷地區,是優質紅寶石和藍寶石最重要的產地,開採業已有數百年曆史。一直以來,礦山由當地人開採,直到1888年英國侵佔緬甸後不久,才被一家英國公司(緬甸紅寶石礦業股份有限公司)接管。該公司新發現的礦床位於莫谷城下,為開採寶石還將該城搬遷了。目前,已開採的大部分礦床位於城市中心8英里範圍內,但有些開採地向北延伸了28英里。附近勞動力幾乎全部從事寶石開採或加工業。


舒先生曾經到莫谷參觀過一個礦井,該礦井有100多英尺深,每天生產進度約有一英尺,洞裡有一百多工人,平均每兩個挖礦工配一個監工。監工的作用主要是防盜,還兼監督工作進度。雨季的時候不能挖礦(緬甸的雨季每年五個月左右),等雨季過後,再集中時間聯合左右鄰居一起抽水,有時每年要抽兩三個月的水,因為礦井比較深,所以有大量滲水集中在礦井底部。於是,真正挖礦的時間只有幾個月。莫谷的水因清洗礦石變得混濁,有時還要添加一些化學清洗溶液,這使汙染變得更加嚴重。當地政府對水環境的保護視而不見,原因是當地人沒有別的謀生手段,只能靠山吃山,於是就有“如果莫谷的水清了,老百姓就更窮”的說法。

“血鑽”:緬甸紅寶石的秘密

■ 山下隨處可見的洗礦床在滿負荷地工作著,帶有化學成分的清洗液,對周圍環境造成不小汙染。


緬甸另一個重要紅寶石開採區,就是我們要去的蒙蘇礦區。蒙蘇塔徹雷克與泰國的梅賽隔界相望,由於蒙蘇紅寶石礦區形成新的採礦熱,這使它從一個村落變成了繁榮小城。許多紅寶石切磨工廠的商人和寶石工從泰國的佔他武裡和波萊遷移到了梅賽,所以大部分蒙蘇礦區出產的紅寶石都在泰國切磨和交易。這使蒙蘇紅寶石名聲大振,因為泰國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紅寶石交易市場,全世界的買家一般都要到曼谷購置紅寶石。



說話間已來到一個關卡,查對證件,登記車牌,不多時舒先生給完小費後又順利上路了。舒先生告訴我,緬甸政府發給公務員的薪水非常低,向過路客要小費早已成為他們謀生的手段。如果不給,他們就會找茬刁難。這一現象不僅在警察行業普遍存在,就是在政府職能部門也一樣常見。難怪機場海關敢公開向我索要小費。開了兩天車,我們終於來到宏邦集團公司的丹陽農場。

“血鑽”:緬甸紅寶石的秘密

■ 幾乎全緬甸的地方武裝都在蒙蘇紅寶石礦區開設了公司,他們在每一座山頭都設有陣地,到處是帶槍警衛。


丹陽位於曼德勒的東南面,是一個以傣族、佤族、漢族為主的縣城,城內居住著近3萬多華裔。2002年,佤邦171軍區獲准在此地建立一個佔地8000英畝的大型現代化農場(宏邦丹陽農場),種有橘子、柚子、咖啡、茶葉、澳洲堅果等農副產品。它是佤邦南部通往蒙蘇紅寶石礦區的聯絡站,同時也是佤邦南部軍區未來發展農業的大本營。這裡駐紮著佤邦南部軍區一個營的兵力,主要負責佤邦蒙蘇紅寶石礦區的安全保衛工作和丹陽農場的開發建設。這裡距離蒙蘇紅寶石礦區還有200多公里,駐紮在這裡的部隊每隔3個月和礦區的治安兵輪換一次。護送我到蒙蘇礦區的任務落到佤族營長肩上。


營長很健談,他講了一個蒙蘇礦區的傳奇故事:“蒙蘇紅寶石礦區的開採歷史不過幾十年,開採初期,緬甸政府管理不嚴,十里八鄉的百姓紛紛上山挖寶,有一戶人家的兒子也跟著浩浩蕩蕩渴望發財的隊伍上山,一去5年毫無音訊。60多歲的老父親一著急,決定親自上山尋找兒子。帶著乾糧揹著行囊的老人,爬山涉水來到蒙蘇山時天色已晚,他只好就地搭建一個簡易窩棚過夜。半夜尿急,老人鑽出窩棚就地衝了一泡尿後又接著睡了。第二天太陽剛出山,老人就忙著收拾行裝準備去找兒子,忽然他發現自己撒尿的地方有刺眼亮光,走近一看,原來是一顆顆耀眼奪目的紅寶石……”

“血鑽”:緬甸紅寶石的秘密

■ 初採出來的紅寶石往往被岩石包裹著,要得到它,還要費些功夫。


我們坐上一輛豐田皮卡越野車,載著六位荷槍實彈的軍人上路了。通往蒙蘇礦區的路況非常不好,全是坑坑窪窪的土路,站在車廂裡的幾名士兵早就被車後揚起的黃灰染成土人。有營長押車,每逢關卡,司機只需將頭伸出窗外說上幾句緬語,守卡士兵就會恭敬地立正、行軍禮放行,自然沒有小費的說法。兩個半小時後,我們穿過政府軍轄區,進入擺依兵(傣族兵)的防區。擺依兵是從大毒梟坤沙的武裝隊伍裡分離出來的,名氣很大,但由於我們車裡有營長帶路,一路暢通無阻。



我們順利來到蒙蘇山下的小鎮辦理上山手續。這是一個人口稀少、山清水秀、四面環山的傣族、緬族聚居區。汽車順著河道行駛,河邊隨處可見用木頭搭建起來的洗礦床。營長告訴我:“這些露天礦早就被翻過無數遍,因寶石不多政府也就不管了。”上山的路還有30公里,道路更加難走,好不容易來到一塊開闊地,我順著營長手指的方向看過去,對面的山頂上現出一片片錯落有致、密密麻麻的乳白色亮點,眼前似乎出現了一座“海市蜃樓”。夜幕降臨前,我們來到繁華熱鬧的蒙蘇山城,狹窄的街道兩邊佈滿水果、燒烤攤點,喇叭聲、叫賣聲、狂飛的摩托車聲混雜在一起,好像在演奏蒙蘇山城的“不夜曲”。


如陣地般對峙的寶石開採地

一大早,我提著相機獨自一人滿山跑,被士兵找回來吃早餐時,營長滿臉不高興地說:“我們還沒到情報局為你上報手續,這山上到處都是各武裝幫派的地盤,出了事我們怎麼向上級交待?”營長將我介紹給佤邦宏邦公司在蒙蘇礦區負責保安的大隊長,並交待:“他是軍區派來的中國記者,除了配合好他的工作外更要負責好他的安全。”“你是第一個到我們山上採訪的記者,”大隊長肯定地說,“除了緬甸中央領導坐直升飛機來視察時有過一兩個隨行記者外,至少你是第一個外國記者。”沒想到,一不小心我就成了採訪蒙蘇礦區的“第一人”。


礦長是位50來歲的華裔後代,他熱情地帶我參觀了地面上礦工們工作的每一個環節,然後又到山頂俯瞰礦區全景,沒想到我腳下竟然是個陣地,圓形沙袋中間還架著一挺挺機槍。礦長說:“我們這裡每一座山頭都有一個陣地,為了安全嘛!”原來整個紅寶石礦區共有100餘家公司在開採,幾乎全緬甸的地方武裝都在這裡開設了公司,到處都有帶槍警衛。1999年中旬,佤邦宏邦公司才進礦區開發,目前已擁有15個採礦點(礦洞),面積約28英畝,工人1500餘人。2003年產寶量720公斤(毛重),成品360公斤。由於管理較好,再加上投資規模也不小,目前已在整個礦區排名前4位。


在礦區,除了武裝保護自己的地盤外,也有嚴格的檢查制度,目的是防止工人偷帶紅寶石。蒙蘇礦區女工每天的工資是900元緬幣(約合人民幣8元多);下洞男工每天的工資是1500元緬幣(約合人民幣14元多);搬運工每天是1300元緬幣(約合人民幣12元多)。只要成功隱藏出一顆好點的紅寶石,那就相當於他(她)幾個月的收入,所以偷寶石的事時有發生。因此,無論男女工人在下班的時候,保安人員都要對他們進行全身檢查——從礦洞出來的男礦工必須脫光褲子蹲下大聲咳嗽三聲;女工必須排隊進入專門的查身房檢查,包括陰道、肛門。這種檢查方式在礦區的每家公司都幾乎成了一種制度。

“血鑽”:緬甸紅寶石的秘密

■ 保安人員每天都要對從礦洞出來的男女礦工進行全身檢查,包括陰道、肛門。


午飯時,礦長講了自己的傳奇故事。那還是20世紀70年代蒙蘇山開發之前,山下有一個傣族村寨叫曼曬亮(傣語),翻譯過來叫“紅沙村”,就因村旁的河沙裡經常能見到美麗透明的紅沙粒而得名。有一次他到這個小山村做生意,並在一個女孩家住了幾天,當年才20來歲的他很討女孩喜歡。臨別時,女孩把平時在河邊撿的“紅沙粒”裝在酒瓶裡當禮物送給他。當時還沒通公路全靠步行,走了幾英里後,他又熱又累,心想這滿滿一瓶“紅石子”又重又不能吃,為減輕負擔就把它扔掉了。後來直到開發蒙蘇礦區時,他才恍然大悟,當時扔掉的竟是滿滿一瓶紅寶石。礦長笑著說:“要是留到現在,就是兩輩子也吃不完啊,我何苦還來這裡上班。”



下午,保安隊長利用他的關係帶我參觀了其他幾個武裝幫派的寶石開採點,有開採石頭寶的(山上),也有開採泥巴寶的(山下),真讓我開了眼。夜裡,保安隊長非讓他兒子帶我去放鬆放鬆。兩個小時後我終於知道,這山上什麼都不缺,甚至還有“地下大煙館”。礦長說:“明天我讓548號礦洞的經理帶你下洞參觀。”

“血鑽”:緬甸紅寶石的秘密

■ 蒙蘇紅寶石礦區的夜色充滿了誘惑,山上什麼都不缺,甚至還有“地下大煙館”。


用生命換來的紅寶石

蒙蘇礦區4萬多人,主礦區面積約20平方公里。蒙蘇礦山原海拔2300餘米,從1992年大規模開發至今,主山峰已下落了100多英尺。經過數十年的開採,如今整個山城下面早已千瘡百孔。


第二天,我來到了548號洞,換上經理準備好的工作服和安全帽,升降機開始緩緩下降。眼前一片漆黑,洞口的亮光越來越小几乎就要看不見了,洞下傳來聲音,腳下黃色的燈光越來越明亮,下降800多英尺後到了洞底。我跟著經理走過一段狹窄的通道,工人們車推、肩扛……個個都在忙著運礦石。礦洞時而大到像禮堂,時而又小得像狗洞,洞洞相連、層層相通,不斷地向四面輻射開去。讓人心驚的是,像蜂房一樣的山肚子裡幾乎看不到一根支撐的柱子。經理說:“有時各武裝幫派的洞相互打通,在洞裡誰也說不清誰侵佔了對方的地盤,這時就要看誰家的勢力大了。勢力大的可以把對方的人抓起來交給政府處置。”我邊走、邊聽、邊拍照。經理繼續說:“礦洞內的礦石全都用炸藥爆破,山肚子裡每天至少要放數千炮,所以礦洞塌方埋人的事偶爾也會發生……”我從不信“神”,但這時也心裡發虛,默默地祈求老天保佑。兩個半小時後,我終於安全返回地面。


在蒙蘇礦區七天的採訪中,我看到了蟻巢般的礦洞、工蟻般勞作的礦工、女工們在軍人嚴密監視下重複機械地工作、流浪漢在廢礦渣中找尋財寶、山頂還有虎視眈眈的槍口……


據估計,該地區約有3.5萬名寶石礦工,其中還有不少童工。礦工們日復一日地將生命押給了紅寶石,他們睡在營地裡,只有在挖到寶石時才能獲得工資。通常每開採500噸礦石才能得到1克拉的紅寶石,而稱得上“鴿血紅”的紅寶石更是難得一見。不難想象,從大量礫石中逐步篩選出的紅寶石,凝結了多少礦工的汗水和心血,當我們最終拿到一顆顆閃著絢麗光芒的紅寶石時,叫它“血鑽”也一點不為過。在我走後的第二天傳來消息,蒙蘇山上又有一個礦洞坍塌了,還死了不少人。

“血鑽”:緬甸紅寶石的秘密

■ 女工們在監工嚴密的監視下工作。


延伸閱讀:

紅寶石尋蹤

緬甸紅寶石或“東方”紅寶石:最優質的紅寶石稱為緬甸紅寶石,儘管緬甸也生產一些顏色很暗和很淺的寶石,在某些情況下“Oriental”(東方的)一詞常用來描述優質紅寶石。但是,由於紅寶石的三個主要產地都在東方,所以使用這個詞容易引起混淆。在歐洲,常用“東方”寶石來稱呼緬甸紅寶石,並用“鴿血”來形容優質緬甸紅寶石的顏色。


暹羅紅寶石或泰國紅寶石:雖然暹羅作為國名早已改為泰國,但是暹羅寶石一詞仍在使用。泰國出口的寶石通常是暗紅色至淺棕紅色,有時很像貴榴石或紅榴石,這些種類的寶石很少能達到優質緬甸紅寶石的質量。但並非所有的泰國紅寶石都是暗紅色或淺棕色。柬埔寨拜林附近以及泰國其他礦山所產的一些寶石,也有顏色鮮亮而質量優良的。


錫蘭紅寶石或斯里蘭卡紅寶石:斯里蘭卡(舊稱錫蘭)出產淺紅色、極淺紅色或淡紫紅色紅寶石,被稱為錫蘭紅寶石。當然,淺色至極淺紅色寶石理應叫做粉紅色藍寶石。由於它們色調較淺,所以比緬甸或暹羅寶石更加光亮耀眼。斯里蘭卡的優質寶石通常比泰國產的優質寶石價格更高。


越南紅寶石:1992年,越南發現紅寶石礦山,所產紅寶石與緬甸紅寶石非常相似。事實上, 越南紅寶石新礦山的地質構造可能是緬甸礦床的延伸。一些越南紅寶石與緬甸紅寶石基本無法區分,因而受到專家的讚賞。


非洲紅寶石:坦桑尼亞的Longido和Lossogonoi出產優質的淡紫紅色翻面等級紅寶石,一般石料呈席狀,而且主要出產小型寶石。肯尼亞Tsavo國家公園的Saul礦出產一些重達7克拉具有翻面的優質大粒紅寶石,據說在肯尼亞北部沿Tana河也出產優質的腰圓形紅寶石。


其他紅寶石:偶然在市場上可見到一些來自阿富汗、巴基斯坦或獨聯體國家帕米爾山脈的頂級紅寶石, 這些地區的地形使得寶石的勘探極為困難。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