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雪頻繁“上線”給春耕帶來哪些影響?

新京報訊(記者 王紀辛)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今天(2月8日)是農曆正月十五,六九第四天,時值草木萌發的季節,也是雨雪頻繁“上線”的時候,這樣的天氣會給春耕帶來哪些影響?近日,新京報記者採訪了山東臨沭縣臨沭街道農業綜合服務中心農技人員趙鵬程。據他介紹,立春之後,氣溫回升明顯加快,雨雪頻繁,此時,設施農業要注意排除棚內溼氣、適當補光;大田作物要注意除草、監控蟲害,同時利用土壤墒情較好的時機,平整土地,備播春茬作物。

雨雪頻繁“上線”給春耕帶來哪些影響?

設施農業要注意排除棚內溼氣。受訪者供圖


注意設施農業排溼補光

立春前後,北方地區氣溫開始回升,和南下的冷空氣一打“照面”,便形成了雨雪,這樣的天氣,最讓大棚種植戶“頭疼”。

近日,山東臨沭縣店頭鎮的種植大棚裡,黃瓜葉子發黃的越來越多,正值黃瓜採收上市季節,如果葉子一旦不能正常進行光合作用,這一季黃瓜怕是要打水漂。

當地農技人員“診治”後發現,這是由於持續陰天,導致大棚內光照不足,溫度低、溼度大,造成黃瓜“得病”。農技人員支招,此時應注意通風排溼,增加光照,同時採用增施速效水溶肥,及時摘取病害較重發黃的老葉,黃瓜自然能“活過來”。

當地農技人員還提醒,遇到雨雪天氣,棚室棉被上的積雪要儘快清掃,增加大棚內太陽光的照射,提高棚溫。在具體操作上要注意,如果陰雨多日,棚室外的棉被不要完全打開,防止植物受到強光照射,出現生理性萎蔫。

春季天氣多變,大棚溫度、溼度不協調。棚內溼度增高後,作物最容易得病。這種情況下,農技人員提醒,用藥方式要改用彌霧機。因為彌霧機噴發出來的是細小顆粒,和葉片、病果充分接觸,及時消退病害,同時不增加棚內溼度。

排溼的同時,要注意補充光照。光合作用良好,植株才能更“健壯”,抗病、耐寒性才好。為此,農技人員建議,有條件的種植戶可以用植物補光燈,增強光合作用。

雨雪頻繁“上線”給春耕帶來哪些影響?

農作物要注意補充光照。受訪者供圖


留神大田作物草害、蟲害

農技人員告訴記者,春季雨雪之後,大田作物管護要注意草害和紅蜘蛛、蚜蟲等蟲害。

據瞭解,臨沂市臨沭縣小麥種植面積在50萬畝左右,隨著地溫回升,土壤中的野草也隨之生長起來。“這個季節,大田要注意田間鋤草,確保土壤養分不被野草奪走。”

“田間耕鋤的同時,要注意觀察蟲害的發生情況。”趙鵬程告訴記者,“立春之後再有一個月就是驚蟄,氣溫回升的同時,大田害蟲也將出現,紅蜘蛛、蚜蟲等常見害蟲不能輕視,要注意觀察,及時防治。”

春季,各地都有種植春茬作物的習慣,臨沭縣就有種春花生的傳統。農技人員提醒,要趁雨水過後,土壤墒情較好的有利時機,抓緊平整土地,備耕春播。

春季也是施肥高峰期,這一階段最忌盲目施肥。農技人員提醒,要按照土壤養分和作物品種的差異,施用不同的配方肥料。這樣做,一方面可以減少農民在化肥方面的投入,提高農作物產量,節本增效;另一方面可以提高農作物品質,減少病蟲害,還可以防止土壤板結,減少耕地汙染。

農技人員同時提醒,針對當前疫情,不誤農時的同時,做好個人防護,確保安全生產。

新京報記者 王紀辛


分享到:


相關文章: